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社科界》2006,(1):40-41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郭晓鸣研究员主持完成的课题《四川省四部百强县经济发展研究》,从四川的实际出发,分析和研究四川的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总结四川西部30强县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启示,提出了政府推动,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开发与四川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拉得太大 ,是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的历史背景。但是中国现在的环境、体制等各方面情况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以市场为主导而不是政府主导。作为西部地区的四川省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结合本省实际 ,认真选择未来发展的重点 ,掌握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加强规划对策的研究 ,提出以什么样的政策、条件、手段配合西部大开发 ,实现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西部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业经济是全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西部农业经济的特点 ,试图为西部农业经济在国家区域经济中寻找定位 ,指出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 ,提出了西部环境产业是西部农业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带来很多机遇。怎样配合、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抓住历史机遇 ,加快四川经济发展 ,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首要的是必须理顺思路 ,对未来二三十年四川经济发展的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并结合省情加强对策研究 ,全面考虑四川未来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每一步棋应该如何走 ,其中政府如何走 ,企业又如何走  相似文献   

5.
硬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软环境建设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巨大 的牵动作用,目前各地经济发展的竞争,实质上是软环境的竞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促进发展至关重要。文 章介绍了优化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优化环境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在新世纪交替时期确立的一项经济发展战略已正式启动 ,这无疑将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如何使西部大开发做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而不是以牺牲、破坏原本脆弱的西部环境来换取经济上一时的利益 ,是当前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我认为只有将环境会计运用于、服务于西部大开发中去 ,把西部地区的环境信息和经济信息统一起来 ,加以反映和控制 ,才能使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环境会计理论体系分析(一 )环境会计建立的理论体系分析环境会计是建立在环境资源价值论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地区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求后发地区实现经济的赶超型、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后发地区追赶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寻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以确保后发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只是注重于速度的超越,而是经济发展的全面综合跨越。本文通过对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经典理论的分析,从后发优势理论、大国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增长极理论等多方面为我国西部后发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信用环境是西部开发中的重要软环境,西藏独特的信用环境极具开发潜力,经济发展与信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怎样开发利用西藏信用环境,并使其更好地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当前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选择。但是,吉林省劳务经济发展总体上仍然存在农村劳动力输出就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劳务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从吉林省劳务经济发展的促进机制和环境方面入手,提出促进吉林省劳务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以使吉林省劳务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西部开发中的环境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不仅需要重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还应着重于改善西部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的制约作用没有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加以关注.环境之所以被列入资本的范畴之中,是由于它能够与其它生产要素相互组织协调,并通过人类劳动实现价值增殖.我国西部开发中应保证必要和持续的环境投入,提高环境资本的权重和生态效益,将环境发展目标寓于经济发展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11.
加强环境管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针对环境和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综合处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深入探讨我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管理与主要的环境管理领域、加强环境管理对企业的作用等问题,坚持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资源承受能力相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进入 90年代以来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地区差距扩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西部发展问题 ,在进入 2 1世纪之初 ,我国政府调整了区域发展政策 ,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并制定了具体政策、措施 ,以加快西部发展的步伐。在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中 ,西部地区如何找准路子 ,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是政府和经济研究者关心和研究的重点内容 ,这一研究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 ,二是如何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下面我们从制度方面对西部地区发展问题作些探讨。一、制度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2 0世纪…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创业型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由于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有力的政策支持、良好的创业教育和系统的创业服务,目前我国的创业环境总体看不甚理想.优化创业型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思路是:建立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创业创新的支持政策、扩大创业资源的获取渠道、健全社会化创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甘肃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去由于我国实行以效率优先的区域发展政策 ,加之相对的区位劣势 ,使甘肃在经济总量、结构、投入、效益、收入诸方面与东部地区差距很大 ,与西部省份相比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经剖析 ,观念滞后、对外开放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投入不足、投资环境差是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应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快工业化进程 ,改善投资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一系列措施 ,以全面推进甘肃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经济研究的主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源环境作为生产因素,不断转化为使用价值和价值;作为消费因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场所和空间。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资源环境的价值,经济发展的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资源环境和生产力布局,资源环境和发展战略等方面,对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做出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6.
我们所构建的社会是生产发展、富裕文明的和谐社会,经济增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实现"富裕包头"是构建包头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十五"期间,包头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但是,在整体发展的态势下,仍然存在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种种因素。"十一五"期间,伴随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包头市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发展平台,我们应努力扫除障碍、积极寻找对策,进一步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经济强市进程的步伐,构建包头富裕、文明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认识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以甘肃省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主要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的主要污染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同的曲线关系。通过明确这些关系,以期为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努力实现五大新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依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只有在市场化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西部跨越式发展是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来临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实现西部跨越式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实现西部跨越式发展要把富民强区作为根本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环境和资源,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反梯度推进理论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梯度推进理论是区域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在总结世界上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反梯度、跨越式发展的实践 ,纠正梯度推进理论的缺陷 ,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中提出 ,并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渐被认识和运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我们可以应用反梯度推进理论及其思路推进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实现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