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小说在日本的传播影响是在汉字和汉文化,包括大量汉文典籍输入日本并对日本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背景下发生的。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小说传入日本和日本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接受情况,提出日本古代小说的“早熟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借助了中国古代叙事艺术的积累和中国古代小说的传入:不同历史阶段陆续传入的中国古代小说,促进了日本古代小说文体的创造更新和艺术上的进步,使日本古代小说的阶段性发展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对应。本文认为,“翻案小说”和“汉文小说”也应该是日本古代小说中不应被忽视的组成部分;日本古代小说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仍然能够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特色,则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书院的讲学、质疑、辩难学风,使书院成为创新时代学术思潮、引领学术进步的场所。宋代程朱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朴学,都是在书院实践中得以形成发展。书院一代代学人的学术传承与传播,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立于官方学术的私学传统。对古代的书院教育进行一些梳理,以期为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影响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11日至15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武汉大学文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武汉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等海内外近80所高校200余位学者与会,大会收到会议论文共计170余篇。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日本神奈川大学校长辅佐(助理)铃木阳一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霖教授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新先生主持。  相似文献   

4.
以海神庇护为核心的妈祖信仰随古代中国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向周边国家传播,自明代传入日本后逐渐形成华侨群体的文化记忆和信仰实践,并在部分地区经本土化而进入日本神道系统。虽然18世纪以来日本的妈祖信仰的社会基础因当地政治环境变化曾一度式微,但20世纪末期以来在中日双方的共同保护和华侨的助推之下,凭借海洋记忆和实用价值得以复苏并成为中日人文交流的载体之一。当代的妈祖信仰作为特殊的宗教资本,可通过人文交流实现在文化资源、社会服务、民间互信等领域的资本增殖,以拓展中日妈祖文化圈,帮助化解日本社会对华错误认知,培育双方交流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人《周易》蕴含的思维特征和数学思想方法出发,论述了《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特殊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古代数学研究者习惯于从整体性和辩证性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中国古代数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周易》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及其神秘主义色彩,导引着中国古代数学走上了与西方传统数学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数学在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数学 ,与科学思维特征相背离 ,无法成为近代科学的思维和表达工具 ,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没能走出工匠传统而致终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由传统数学到数学机械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特点 ,结合数学机械化的基本原理 ,论述了数学机械化正是对中国古代数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应用价值 ,表明了中国古代数学算法化思想、模型化思想作为建构科学理论的方法对于未来科学的重要意义 ,它的创造是对“公理法”思想的挑战 ,给我们以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8.
数学、天文历法、农学、中医中药是中国古代科学中最发达的四门基础科学.本文从中国传统数学的特征来考察自然国学体系.本文所说的中国传统数学是指从远古至清末的中国数学,西方传统数学是指近代数学产生之前的西方数学,古希腊数学是西方传统数学乃至西方科学的经典.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大同市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龙壁数量众多,其中观音堂明代琉璃三龙壁不仅是古代建筑中的艺术奇葩,更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古代艺术珍品。分析大同明代琉璃三龙壁的艺术风格、壁面琉璃艺术的表现形式、龙纹图案的艺术样式等,以期较为完整细致地呈现出凝固在琉璃龙壁上的中国传统艺术精华,重新认识明代琉璃龙壁的艺术内涵及其应有的艺术地位和艺术价值,是美术工作者和地方文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哲学视角评价吴文俊的学术创新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对中国古代数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数学在世界数学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贡献。他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数学史观,指出中国古代数学的机械化的算法体系是不同于西方公理化的演绎体系的数学发展主流,澄清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数学的误解。同时吴文俊针对数学史的研究提出了历史主义原则并示范了中西对比方法,为重建我国传统数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基础上,导源于我国传统数学的思维方式的数学机械化理论的创立为中国数学的复兴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成为开拓中华科学自主创新之道的先驱。认真深入地研究吴文俊数学创新的成功范例,将会对我们今后继承历史和发展未来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