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回族精妙而复杂的通婚规则与仪式程序安排,体现了该区域共同体对婚姻关系及其因通婚而缔结的社会关系的高度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些婚姻规则的存续,确保了贵州回族数百年来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稳定。20世纪90年代后,贵州回族的婚姻规则及其仪式程式遭遇了巨变。这种巨变一方面赋予了贵州回族婚姻现代性的时代风尚,但也导致通婚关系、因婚姻而缔结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2.
汉代是中国封建婚姻的奠基时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两汉皇室婚姻。其形致多姿、特点迥异,具体表现为西汉时期皇室婚姻不论贵贱、不重贞操、不拘辈分,而东汉时期皇室婚姻则变得审慎、制度化。这一变化的产生是由两汉社会经济基础和思想文化背景的变迁造成的,即社会经济基础由西汉时期的小农经济发展为东汉时期的大地主庄园经济;思想文化背景由西汉初期对儒家传统道德的轻视和社会风俗的放纵不羁发展到东汉时期的儒术独尊和知礼守节。  相似文献   

3.
按照两汉时代人们的观念,乡村被划为大家、中家、小家或下户,但这种划分不能简单地对应为地主、自耕在或其他劳动者,因为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大家、中家与小家的区分悬殊甚大。有的大家不一定占有多少土地,而有的小家或下户却拥有着奴婢,因此,本文依据两汉乡村社会的实际存在,对这一时期乡村社会各阶层进行了斩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部填补空白的力作──《两汉乡村社会史》读后臧知非我国自战国城乡分离以后,至两汉时代无论是城市社会还是乡村社会均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构成了汉帝国社会文明的两条主线;若以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而言,乡村社会则更具决定意义。这不仅仅因为乡村是庞大的国家机器及官...  相似文献   

5.
墓碑文是中国古代文人重要的应用类文体之一,自两汉以来不断发展,其稳定而长久的创作实践蕴藏了重要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发展的前期,是厘清其文学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两汉时期,碑在物质意义的基础上确立了文体意义,并在史传的文体渗透下确立了前传后铭的体制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史笔倾向。自建安末曹操禁碑政策重新确立墓碑刊立的官方权威后,碑文渐渐失去了两汉时期的补史功能,门阀制度下的社会文化也迫使墓碑文放弃了实录属性,转向对形式美的追求,并逐渐形成了“文”的自觉。墓碑文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呈现出独立的篇章布局、工整的程式结构与骈俪的语言特征,这一转型揭示了碑文从两汉“史笔”到南北朝“文笔”的文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汉代妇女婚姻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婚姻史上,汉代是一个由宽松渐趋缜密的发展阶段,作为妇女本身,从西汉到东汉在婚姻观念上也发生了由主动争取幸福到顺从、主动接受礼制约束的变化。刘向《列女传》、班昭《女诫》和《后汉书·列女传》为我们研究两汉妇女婚姻观念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一演变过程与当时的经济基础、家庭结构、思想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婚姻礼仪不仅是乡村社会中婚姻关系缔结的必要程序和婚姻合法性确立的重要标志.而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关系到乡村社会中的婚姻形态和社会形态.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婚姻仪式与其意蕴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迁。在乡村社会正逐步经历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作为反映社区文化概貌与乡民生活意义的婚姻礼仪正在经由传统向变异变迁.其仪式正由神圣性向娱乐性变迁.仪式意蕴正由社会性向私人性过渡。  相似文献   

8.
浅论中国汉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汉时期,承先秦之余绪,开魏晋之大端,处在一个矛盾的交汇点上。毫无疑问,两汉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方面,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完善,正统封建伦理观念的盛行,女性地位呈现出递降的趋势;另一方面,汉代毕竟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期,女性地位相比较后世而言要高  相似文献   

9.
在法律下乡的社会大背景下,离婚自由并没有成为乡村社会婚姻场域内行动者自觉的实践。很多时候,人们的行为取向还是不确定的,因为仅仅依据法律还不能够为乡村婚姻带来良好的秩序,传统婚姻习俗的"地方性知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村民在婚姻场域内的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10.
1940年后,由于华北各根据地陆续颁布婚姻条例及妇女动员的广泛开展,以女性主动提出为特征的"妻休夫"离婚现象急剧增加。从公私两个领域和传统、革命、性别三个视阈切入,可以窥见这一婚姻变革现象的曲折过程及其与民族战争、政治变革、性别解放等相互纠缠的复杂关系。"妻休夫"现象所呈现的婚姻自由诉求、抗战需要与乡村习俗、家庭与社会稳定需求间的颉颃,使各地中共政权在实际操作中陆续调整女性婚姻政策,从支持"妻休夫"重新转变为以维护稳定为主的婚姻政策,以适应情与法冲突下乡村社会实态和军心稳定需要。通过跳出传统的"压迫-解放"框架,将各根据地乡村女性的存在、婚姻、情感的多重考察与乡村传统、民族战争、革命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能够客观阐释战时华北各根据地女性婚姻变革及妇女解放的实态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由于其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就如何激发学生编程兴趣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基本问题,科学地分析、认识这一问题,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备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和转化两大环节。在这两个基本环节中,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教育者、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这一体系。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作用、又相互转化,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讨论了Visual Basic面向对象(OOP)的编程语言在凸轮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在其中列举了Visual Basic有关界面与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并总结了本次凸轮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成果与需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15.
16.
简单讨论一下用Visual Basic访问数据库的几种方案,让使用VB的用户更好的了解VB与数据库的访问接口,在开发时选择更有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基督教作为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殖民统治和文化牵制的一种工具,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改革开放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和文化交融的进展,基督教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广大地区得到极大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了解基督教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基本特点、基本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行相应的工作,是加强科学理论教育,促使人的科学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8.
香港基本法解释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香港基本法的解释权,依据国情,借鉴外国,最终形成现今的机制。内地与香港分属两个不同的法域,法律解释制度相异,内地由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国家法律的最高权威性,其基本特征归纳为:唯一性、界限性、约束性、咨询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的三次释法,形态多样,样式不一,但有其共性。"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构想和事业,解释机制难免有不尽完善之处。它不损害香港法制,而是回归后香港施行法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实现公平最有效的工具.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基础教育是贫困居民改变自身状况的一个希望和起点,基础教育机会的均等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化的根本之计.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在GDP中比重偏小,并且还严重向高等教育倾斜.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及不均衡导致了教育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只有加强基础教育,使人们广泛获得就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减少潜在的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广州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广州临空经济的特点、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广州临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发展提出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