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与动画技术相结合的颇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动画片种。它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题材、笔墨节奏、审美空间意识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呈现“动画化”的水墨艺术。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水墨画所表现的节奏化自然、“阴阳”、“有无”的空间意识,再从属于电影范畴的水墨动画片的视听语言角度来阐述水墨艺术仅仅“动起来”还不够,还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化”,才能表现出比传统水墨画更有意蕴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2.
艺术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继鲍姆嘉通把审美引入哲学以后,康德对审美和目的论的考察开创了近现代美学的先河,黑格尔的美学与艺术哲学的一致性和以艺术代替自然作为审美反映基本目标的观点,标志着现代主义学派的成熟。后现代主义学派与当代艺术的出现对传统艺术形成了极大的挑战,然而,带有浓厚商业化色彩的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不同仅在于"时空"的不一样,对现实的批判仍是两者的共性。很显然,无论康德还是黑格尔都承认艺术自身的独特地位。《乐记》却用一种新的眼光重估礼乐的价值,对作为中国元艺术的"乐"进行了详尽地剖析,充实了世界艺术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韦国 《东岳论丛》2012,(3):185-187
文化自觉成为我们理解20世纪人类精神状况和历史深层内涵的核心问题。艺术创造从根本上说并不直接改变这个世界,但却可以改变人们的意识。艺术的反叛与创造是周而复始的。用反叛与创造的语境来看待中国当代艺术,恰恰是我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域,并成为观察和思考当代艺术产业研究的理论依据之一。"回归自然"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其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未来潮流的契合点,体现着高度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画艺术理论中,石涛的画论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他倡导的中国画艺术的美学精神即强调画家主体的心性表达,抒写画家自然美感情趣。这在中国画艺术表现里体现为水墨结合、水墨相融、水墨一体所产生的艺术丰富表现力,它是艺术家追求艺术审美理想的结果,这一结果就包括有"絪缊"之美的内涵。"絪缊"是画家把对宇宙自然的审美感悟抽象化为理性思维观念,并使其形象化、视觉化所创造出的具有混沌苍茫的意象之美,它对中国画艺术审美创作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艺术家在灿烂的民族艺术的传统之上发展起来的一朵奇葩,是把水墨画和动画电影融为一体的一项杰出的创造。如今,随着数字技术影响的不断深入,水墨动画片也产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通过对相隔半个世纪的两部水墨动画片的分析与比较,清晰地阐述了在数字艺术的影响下,水墨动画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6.
自然在与艺术的关系中长期处于劣势,传统美学和主观自律性的审美理念都贬低自然审美,忽视自然的本真力量。当代艺术现场语境拓展的现状促进了审美基础的客观性转向,这有利于自然美在当代艺术中的回归。自然力的交互作用迎合并进一步促进了艺术现场语境的拓展维度,自然审美的"现场模式"构建了融合自然,语境,审美者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互动空间。对自然力交互作用的关照匡正了自然与艺术的关系,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比较多地论及了被西方思想传统一向贬低和遗忘的技术和艺术,我们将之统称为"技艺"。通过充分挖掘康德技艺概念之内涵,可以将其自由与自然的二律背反进一步具体化为"人为"与"自然"的矛盾,现代主体凭借无处不在的理论―技艺性人为建构,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人的真正自由包含着人为与自然两个方面,矛盾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人的自由之根本有限性的表现。蕴藏在康德思想中对技艺之技术和艺术两个环节辩证关系的揭示,在承担由现象到本体过渡之重要任务的同时,为我们指出了克服片面的人为和自然而通往自由的道路,对于解决现代人生存危机及人与自然的矛盾极富启发。  相似文献   

8.
在通常的理论研究中,阿多诺对当代艺术本质的探索常常被冠以"乌托邦"之名。文章在对摹仿与理性的双重意义、变异史以及二者之间的张力机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指出,阿多诺通过摹仿与理性的辩证法所揭示的当代艺术之本质,绝非悖论或"乌托邦",而是一种在历史中辩证展开的真实力量。因为阿多诺肯定现代主义艺术的依据是其中所包含的真理因素。真理作为人类历史实践中产生的真实力量,通过内在于艺术的辩证法——摹仿与理性的之间的张力——得以释放:当代艺术通过"摹仿语言"来展示理性对自然所犯下的罪行,赎救自然所允诺的东西——人类感性存在的自由与和解,从而使人类对当代异化的生存状况达到感性自觉。因此,当代艺术的本质是通达真理的媒介,是时代的真正自觉。面对人类突破资本主义生存之出路与前景,当哲学没有语言表达时,当代艺术作为阿多诺批判时代状况之根源的现实例证,用它的实践揭示了新的生存方式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文人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精华,它不仅以自然山水为描绘对象,体现自然的美,更在画者凝神静观、与对象交通相应和同构契合中创造了第二自然,创造了最高的美:人内在自由的实现.人不仅依附于自然,并且在理解与接受自然之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美,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从生态美学角度看,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我们认识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极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墨动画源自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它以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实现了静态水墨到动态水墨的历史性突破.现代数字技术的到来,为水墨动画的发展提供了高效和无限的潜能.中国水墨动画必将以新技术配合自身的民族化特点,传承与创新并举,发展成为民族性、世界性的新型的水墨动画.  相似文献   

11.
当代艺术的创造来自于当代社会的包容,艺术教育应该是一种对各种艺术观念和形式更加开放的、包容的、实现"超越"的教育."宽容与超越"正是法国当代高等艺术教育发展史的精神核心.因此,"宽容与超越"始终洋溢着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孔新苗 《文史哲》2003,(5):119-123
水墨艺术的“精英情怀”,将法度与性情关系的个性化理解作为创造的动力 ;水墨艺术的“文人情怀”,赋予了这种创造的率性与意趣以道禅学养的功力与心态 ;水墨艺术的“民族情怀”,则是走出古典形态的书斋领域而参与当代生活的实践品格。这三种文化面相的结合与发展 ,不仅丰富着人们对水墨艺术的理解与体悟 ,而且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孕育着活泼的当代生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论,乃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它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共处共融。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仁民爱物。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艺术终结了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必须面对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问题。启蒙运动伴随着曾经表达最深刻本质的"最高艺术"的死亡。现代艺术则已转化成作为私人事务的娱乐源泉。它不但挑战艺术与世界的距离,而且认为艺术只有检测艺术界限并背弃传统艺术才有意义。传统艺术主张艺术家首先必须创造美的对象,艺术是对美的追求,而现代艺术则是对趣味的追求,已经失去人文主义价值。它抹杀意义存在的本质并导致艺术的自我解构。人们不再指望艺术引导人类过意义生活,它不再是追求真理的优先工具。在此种生存境域下,现代艺术的切己任务乃是真正领会统治科学技术的正当性与现实性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艺术生产中出现兼具艺术创作和艺术中介性质的新艺术实践。这一现象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身份在文化交流中被建构的特征有极大关系。以"长征计划"艺术项目和"长征空间"画廊交织在一起进行当代艺术创作和运作为例,民族身份建构过程凸显出三个理论焦点:首先,从当代艺术的文化视域见出从艺术创作到艺术生产理论讨论范围的转向;其次,通过把当下文化生活与中国革命史并置来建构当代艺术中的民族身份,这种对社会发展史进行反思的宏观视野为原本西方语境下的当代艺术史所缺乏;第三,民族身份建构过程中弱势文化身份的转化反映出文化交流的现实性和幻象性双重性质。对这三方面的反思结论是尽管这一交流过程以文化妥协为前提,但它带来平等交流的希望,具备文化对话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否定"何以成为"本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炫 《河北学刊》2004,24(2):14-19
"本体性否定"是作为区别西方各种本体论和中国本根论提出的.其历史依据在于,人对自然性生存的"不满足于"冲动的产生;其现实依据在于,当代人既重个人利益又觉得利益无法安放心灵的综合感受;其理论依据在于,迄今为止所有的自然本体论都是一种人为的本体论,但因"人为"这一概念无法区别人的模仿与创造、沉沦与澄明,因而最后也就不能区别人与动物的根表特性.所以,"本体性否定"以"批判与创造的统一"来展开自己的"什么人为"之思.通过"本体性否定",人并不优于动物,而是不同于动物.  相似文献   

17.
美国环境美学家伯林特从其环境美学理论出发,将中国园林视为一种传统的审美环境,认为这种环境拓宽了我们对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人类存在的理解。他借鉴杜威美学"一个经验"的理论思路将中国园林环境视为"一个环境",同时根据其"交融美学"指出,这些园林提供了"环境审美交融"的最佳条件,从而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纳入到了其环境美学的理论框架和学术视野中,改变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通常将园林视为艺术品的研究思路,其重要意义有两方面:一是以环境审美超越了艺术审美,更新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二是将中国园林视为"人与环境的交融模式"的典范代表,促使我们去反思中国园林如何帮助我们去创造出自然与人类和谐统一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山水是艺术永恒的源泉,是艺术家灵感的来源。道法自然,山水启蒙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几乎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定律。山水本身就是完美的艺术品,比任何艺术品更伟大。比任何一本书都更启迪艺术家。山有神而水有灵,王维称其水墨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董其昌称:"画家以天地为师,其次以山川为师,其次以古人为师";诗人袁宏道说:"师森罗万象,不师古人。"以山水为师,是众多伟大的艺术家们艺术实践的共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华 《天津社会科学》2007,2(2):106-110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当代艺术教育都处在发展的困境之中。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社会功利性与文艺复兴所呼唤的人文情感性之间的矛盾,既是西方近代以来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当代艺术教育应当重建社会功利性的基础,从而使人文情感性的引导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对于新世纪的中国艺术教育来说,历史经验或许可以为它走出两难困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阿多诺认为美学的义务在于思考"经验的非同一性"。传统美学主要研究艺术边界的灰色地带,韦尔施认为阿多诺是传统美学的忠实信徒。比格尔则对先锋派用力较勤,他在《先锋派理论》中认为,正是那些真正激进的和颠覆性的先锋理念引发了将艺术作为一种体制的思考。和海德格尔一样,阿多诺也强调艺术中真理的作用。阿多诺认为伟大的作品可以等待,我们应该从我们自己的优势视角来考察过去的艺术。瓦尔特·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指出,一种新的艺术和审美感受力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了。结合阿多诺从优势角度来研究过去作品的原则,本雅明的声明取得了另外的意义:置身于"属于我们的瞬间",过去的艺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迅速而彻底地被纳入到目前或更新的艺术之中。在后现代,商业化和商品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所有领域。艺术可以"找到一种方式"在审美领域里延续其生命,而不是在纯美学领域。当代艺术与当代政治非常相似:它们都已商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