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政党先进性是政党存在的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政党总是力求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来源于先进的阶级基础,体现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依靠于广泛的群众基础,表现于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实现形式主要依靠党的领导、党的执政、党的使命。 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一、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与党的先进性的关系党的阶级基础与党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联系。以先进阶级为阶级基础的党,才可能成为先进的政党。我们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是…  相似文献   

3.
郑晓军 《理论界》2014,(1):32-34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的十八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为履行政党职责,始终服务人民,不断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而破解这一命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西方政党阶级基础变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传统的观点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阶级,旧的统治阶级将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灭亡。但西方社会的社会结构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复杂化,政党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某些变化,使政党看起来已经成为“全民的党”。从阶级斗争的规律、执政基础与阶级基础的关系以及西方社会的独特性等角度,探析西方政党“全民党”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党的执政基础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认真解决的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决定的,是由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的。党的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其理论品质和理论创新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党的实践能力和实际作用上。新时期,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需要理顺党内关系、党群关系和党政关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入手,分析了构成其执政基础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回顾了党在历史上不,断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基本做法。由于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党的执政基础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韩灵 《晋阳学刊》2004,(5):65-68
战后,西欧左翼政党逐渐向中间阶层开放,获得增强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成效;但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不能得到具有摇摆性的.中间阶层和贫困化的新无产阶级的坚定信任,西欧左翼政党尤其是共产党,陷入了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萎缩的困境.目前,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开放以适应新的形势,而弱势群体问题的凸现又使中国共产党必须考虑避免失去下层群众的信任.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方面遇到的问题与战后西欧左翼政党有一定的相似性应该如何在允许新社会阶层入党的同时,不疏远传统工农群众,并继续获得弱势群体的信任.与西欧左翼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在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具有五大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一党执政的优势、民主集中的组织优势、指导思想一元性的优势和历史经验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进入世纪,中国工人阶级仍然是与中国先进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先进阶级,是中国共产党不可动摇的阶级基21础。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坚持自身阶级性质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张恺 《南方论刊》2014,(3):9-11
执政社会资源是党在执政活动中可资利用的社会条件和因素,主要包括群众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进入矛盾凸显期和多发期的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滞后,阶层利益矛盾加剧。这些因素都在侵蚀着党执政的社会资源。维护和扩充党执政社会资源的着力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着力维护和扩充党的群众资源;二是健全社会利益分配、平衡和补偿机制,协调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形成和谐有序、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关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仅是新时期我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符合世界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不会削弱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也不会改变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金建萍 《兰州学刊》2006,9(1):113-11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多元的、复杂的、分裂的社会阶级结构转变成高度整合的、同质性强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政党变成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地位的变化,意味着党的主要任务是最大程度地整合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不断地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但是,我们党没有很好地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成员的动力机制问题,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特别是把知识分子从党的阶级基础中排除了出去,损害和削弱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留下了历史性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党的纲领和目标与党的队伍有内在的联系:随着党的纲领的渐次展开,党的目标的逐步接近,党的队伍必然不断壮大。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由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趋势、社会阶层分化的趋势和共产党执政功能决定的。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并不单纯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观愿望,而是共产党执政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事实证明,任何一个阶级、一个政党无论是夺取政权,还是巩固政权,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还必须要有强大的群众基础。群众基础是一个政党发展壮大的根本支撑,也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没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支撑的政党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注定是要衰落的。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夺取政权、维护执政地位,也自觉不自觉地注意到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并借助于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尽量调节和缓和与人民的矛盾,以免引起人民…  相似文献   

15.
一个政党,总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党,它不仅要以自己所代表的阶级作为自己坚实的阶级基础,而且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作为自己的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作了科学的分析,作出了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6.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核心是把握政党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政党现代化的逻辑,正确处理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对执政党自身进行科学定位,塑造政治合法性。一方面,对政党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阶级党与全民党、群众党与干部党、整合型政党与代表型政党的不同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另一方面,科学界定现代政党应有的功能,明确政党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特别是厘清其利益综合、政治社会化、政治录用、参与动员、政治整合等特殊性功能,对于认识现代政党的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具有理论参照作用。在此基础上,共产党才能真正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优化执政模式,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执政创新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坚持执政理论和执政实践的创新,才能够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南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其中包括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培养对权力的制约力和监督力,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治党治国的本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袁峰 《社会科学》2001,1(1):30-33
一在现代社会,政党是在一定阶级和阶层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政党基础较为深厚的现代国家,一般采用政党组织作为代表和调节社会利益的组织机制。由于政党与其他社会群体和组织在特性上的差异,使得政党不仅可以由某个利益群体、某个阶层、某个阶级的精英分子组成,还具有跨集团、跨阶层、乃至跨阶级的特征。尤其当政党谋取或维持执政地位的时期,它所采取的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通常不会局限于本阶级、本集团、本阶层的利益,而是兼顾社会其他利益群体和其他政治组织的要求。因此,从政治上集中地代表一定社会阶级的意愿和利益(即政党的代表性)是政党…  相似文献   

19.
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原则,结合俄共(布)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群关系思想.列宁认为,工人阶级的历史特性规定了其必成为领导阶级;党的历史任务,即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历史任务,规定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但是,党与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群众之间的亲疏度要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农民阶级是党重要的联系对象,小业主、知识分子等有产者有时也能与党结成暂时的同盟.列宁从群众利益、党的自身建设、组织机构等方面阐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路径.列宁的党群关系思想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执政理念反映着执政党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是执政党党性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的问题。秉持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关系到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明确执政理念的阶级性,对于提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