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夫妻一方将共同财产赠与婚外同居者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夫妻一方将共同财产赠与婚外同居者,司法实践中有判决赠与行为无效,受赠人返还财产的;有判决赠与行为有效,驳回另一方配偶诉讼请求的.应当认定赠与行为无效,受赠人应当返还财产,但是赠与人也应当付出相应的代价.为此,我国民法和婚姻法中应当增设"不法原因给付不得请求返还"条款和夫妻非常财产制.  相似文献   

2.
婚外生育是通过现代生育技术手段实现的“非自然”、“反传统”的生育方式 ,是婚内夫妇生育权的不完全实现或一方生育权的单方实现和单方不完全实现。对待婚外生育必须坚持有利原则、适度原则、不能伤害婚外生育的孩子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删除了原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婚外同居补偿处理的规定.法律上观点论争及条文取舍,与不能正确判定婚外同居补偿协议的性质与法律效果,及与民法自然债制度受到重视的程度不够有关.对该种补偿不能从有效、无效、不法原因给付、赠与合同等来理解,也不能视为法律毫不介入的纯粹道德行为.该种给付的合伦理及合社会观念性、传统分析的无力、中间处理的需求、域外实践处理的借鉴,决定了对其应作民法自然债定性并作相应司法处理.婚外同居补偿处理提供了深化理解自然债并完善民法相关制度的契机,立法对此类问题的规范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情人>中有关"情人"的称谓进行了分类、整合、连接和分析,提出:"情人"的各个称谓对小说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并和文章的结构安排、人物的性格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方用 《兰州学刊》2007,(4):20-23
朱谦之以"情"为本体的唯情哲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学者中曾有过广泛的影响,而他热情呼唤的"情人"人格理想,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朱谦之在强调"情人"行动的品格和"真"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不仅比较合理地回答了"情人"与"他人"的关系,也为"情人"注入了"自由"、"平等"的时代之音.他对"情"的高度关注,也启迪着后人更加合理地在人的性命中安置"情"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肖凌 《北方论丛》2016,(2):67-70
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自传三部曲《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和《中国北方的情人》的深度解读,对主人公法国小姑娘与其情人们在对待父权制社会、受虐的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时不同情态的书写,以及20世纪初期封建父权家长制社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跨越种族的爱情及备受考验的亲情与友情的摧残的关注与思考,迸射出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尝试回避对《儿子与情人》的常规性文学评论,从女性视角出发,对英国现代作家劳伦斯的自传小说《儿子与情人》进行全新分析。  相似文献   

8.
道德理性与生命智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德的本性是什么?也许人们会毫不犹豫地说,是价值与规范。道德是对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因而规范最直接地体现了道德的本性。但是,当循着这个思路,必然地逻辑地提出另一个问题:道德的主体为什么要追求这种价值?文化体系中为何要产生这样一种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事实上某种程度上是限制了个体自由的规范体系?在文明进程与文化积淀中,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为何总要形成那些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相异,而在文化本性与文化功能上又异曲同工的价值规范体系的设计?个体为何不仅要接受这些规范,而且把它内化为信念与…  相似文献   

9.
德治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对于当前的道德定位问题实际上需要解答德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而且要辨析当前中国社会环境下推行"德治",是一种道德的教化,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治。从功利主义的角度上看,法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法律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体现,法治的最终根本目的是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各项社会行为与活动几乎都纳入到法律的轨道中,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诸多的行为是难以通过法治予以规制,需要从社会道德的角度进行规范,然而道德的规范是一种内在的约束,从当今民众的社会信仰的现状上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难以有效的规范一些社会现象,如碰瓷、故意摔倒老人的讹诈、公路散落物品被村民哄抢等。因此在法治的社会形势下如何对道德治理进行准确的定位,真正发挥与弘扬道德在规范与约束民众行为的作用,道德治理社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对法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16,(1)
康德将道德规范纳入理论批判视野,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伦理体系。确定行为的"应该"与道德行为的法则是康德道德哲学研究的主题。康德也因此被视为规范伦理的典型代表。然而,无论是道德法则的产生,还是道德法则的运用都需要人的品格为基础。在此意义上,康德道德理论实现了关注人内在品德的德性伦理与关注人外在行为的规范伦理的结合,为人的道德信念与道德能力留下了生成空间。从规范与德性角度,对康德理论进行重新解读,对伦理道德的理解及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社会意识的基本形式之一。弄清它的层次性,对于深刻把握道德的本质和特征,完整认识道德的产生过程和发展规律,科学运用道德手段,充分发挥道德的社会作用,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人们的行为有指导、规范作用或重要影响的心理过程、行为规则以及关于道德问题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它是社会道德关系的反映,包括道德心理、道德规范和道德哲学。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伦理学界一般从道德的功能来理解道德的价值,认为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于是便得出结论,说道德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调节功能。由于对道德功能认识的偏颇,从而对道德价值的归结发生了偏差。传统观点所说的调节,往往是指用已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观点对道德的功能来说,实在是一种束缚。对约束的正确理解,应是人们的行为受客观必然的限  相似文献   

13.
法与道德的关系对于法治社会的建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法与道德都有观念、规范或制度、秩序三个层次,两者的区别主要存在于规范或制度层次,而联系主要存在于观念层次。文章从法与道德的规范层面对二者进行了区别,指出违法行为与违反道德的行为是有区别的。同时就法与道德观念层次论述了二者的联系:基础一致,本质相同,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作用上互相支持。最后得出法与道德的和谐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曹禺的《雷雨》《日出》等早期话剧中,女性形象大都以性格独特、个性鲜明著称,但她们同时又都是受害且值得怜悯同情的一类,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迫害几乎使她们丧失了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权利。她们或失却自我但行为举止很是符合封建道德的规范要求;或具有雷雨性格,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最后还是落得母亲不像母亲、情人不像情人的悲惨结局,等等。曹禺在戏剧中没有简单地对女性作天使和妖孽的二元对立之分,女性形象大都在生活中确有其人,因而呈现出了个性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杨凤莺 《理论界》2002,(6):59-60
道德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现形式,是实现社会控制、形成良好社会秩序最基本的手段。任何社会都需要建立与这一社会制度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使社会生活尽可能地规范化、秩序化。道德失范是相对于道德规范而言的,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一般地说,道德失范首先指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这种社会状态中,社会既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被普遍怀疑、否定,或被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人类社会中,法律与道德都是作为调节或制约人们行为的规范系统而产生和起作用的.作为两种在社会中同时起作用的规范现象,法律与道德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性,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们在本文中所集中探讨的法律伦理学问题,并不是局限于对这一关系的一般解释,而是力图基于法律与道德的这种同异关系,而进一步探析法律及法律行为所包含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和矛盾性,使人的行为具有双趋向性。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趋向既体现个性特征,又有其共同之处,并且,它们同时作用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同的行为要求建立不同的规范,产生不同的道德。因此,研究行为的不同趋向,寻找个性与共性的生长点,对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探索其规律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市场主体行为的个体性与集体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市场主体行为的自主性和统一性,这种属性反映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上,就是它的个体性和集体性。市场主体行为的…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社会的许多人来说,用"道德复归"来冠名娱乐传媒背后的慈善效应,已经成为某种言语习惯。严格地讲,娱乐传媒用享乐形式支持了一种慈善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只是非规范型道德与享乐型意愿契合的"道德蜕变"。现代社会的"道德复归",还需要通过个人主义道德的提高来促使个体对道德责任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道德向来被看作是属于伦理学、哲学范畴内的问题而处于经济管理学之外。道德规范和社会意识形态对于降低交易费用、节约社会经济管理成本的功能,也常被忽略,本文想就道德的经济管理功能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一、道德缘起于对人类行为的协调与规范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命科学技术在推动伦理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道德责任难题,即传统的道德责任概念已不能完全解释生命科学技术行为及其后果.这一难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由谁负责"、"为谁负责"、"如何确定行为的责任领域"等道德责任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必须对传统的道德责任概念进行拓展,即由"我"的责任拓展为"我们"的责任,由对"现在"的责任拓展为对"未来"的责任.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发挥道德贲任意识对生命科技行为的规范和制约功能,使生命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同时,团结人类整体力量共同应对生命科学技术带来的不良后果和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