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商"、"商人"、"商家"、"儒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商的问题,有的人说商人是由于他们商朝的祖先是经商的,具体地说,王亥是买卖牛的商人.根据出土文物与文献资料结合考察,可以认为商最初是地名,并非经商活动.经商是周朝以后的事.商家是经商活动的理论家,成功的经商者.以儒家观念经商,则称儒商.孔子的弟子子贡是最早的儒商.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中的"侪"、"辈"、"属"、"曹"、"等"是用来表示复数的,但不能把它们看做代词的复数形式.这几个字虽然具有相同、相近的词汇意义,但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特别是在用法上.  相似文献   

3.
作为通使之官的"行人"和诸侯襄助之官的"相",凭籍其对礼义的精通、对国内外事务的熟悉和形势的洞见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诸侯聘礼宾主用诗言志的交流过程中,或代诸侯、或襄助诸侯赋诗言志,交流沟通,最终完成"诗以言志"这种独特的传播接受机制,达到出使和感情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阐明了"讲"和"习"具有相同的词义特点:"反复多次",并且都与武事相关。"讲"和"习"在"练习"义位上构成了同义关系,使得它们能够构成这个意义上的词组,并逐渐凝聚成同义复合词。因为"讲"包括了言和行两方面的行为,而"习"针对的是行动,所以排列的顺序是"讲 习"。从经传中的使用来看,复合词"讲习"舍去了其语素"讲"与"习"的其它特点,只抓住了"反复演习"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册"和"典"     
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是怎么发展演变而来的吗?请和我一起来汉字王国里走一走,看一看吧!这个园地不仅清新活泼,而且还配有优美动人的图片, 你一定会喜欢的哦!  相似文献   

6.
7.
好家伙,3点半就放学了!心里一阵窃喜,看电视、吃零食、踢毽子、打扮……好爽啊! 打开电视机看《倚天屠龙记》,据我推测,妈妈去学开车,要一个小时后才回来,干什么好呢? "叮铃铃!"电视?电话!我一接:"倩倩哪,你练琴了吗?"哦,马上练,马上练!我刚进门呢!" 神了,老妈时间掐得这么准! 我叮叮铛铛摁了几个音,胡乱拼凑成了一首小曲儿。不多时,我就跑到客厅  相似文献   

8.
两个词都含有"取笑"的意思,但是程度不同。"耻笑"的程度重,"嗤笑"的程度轻。"嗤"是书面语言,就是"嗤笑"的意思。"嗤笑"指以为可笑而讥讽嘲笑。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与"现代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性"与"现代化"概念的区别首先在于,现代化主要是一个在经济学与社会学层面上谈论的范畴,现代性则主要是一个哲学范畴;其次,现代性乃是现代化的结晶,是现代化过程与结果所形成的属性。现代性具有如下三个特征:首先,它标志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表现为与某些传统的断裂;其次,自由构成现代性的核心,人的各种权利的保障构成现代性的前提;第三,现代性表现为建立起竞争机制与合理的规范,即竞争的理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瑶瑶是班上的文艺委员,这天下午,她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通知:明天有表演任务的同学早上7点到教室化妆。大家一看通知都兴奋不已,因为明天是儿童节。学校要举行联欢会。瑶瑶刚一写完,坐在瑶瑶旁边的男同学就大声  相似文献   

11.
12.
在汉语史上,先后使用"譬"、"比"、"喻"等词语来指称比喻这一修辞格.但在先秦时期,这些词语之间还存在着显著区别.自战国至东汉,它们的意义分别发生变化,并且在"比喻、比方"的意义上逐步接近.本文简要分析了这三个词在意义上的区别,并勾勒出其各自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崇敬"和"崇拜"都是表示尊敬、钦佩的心理活动的。由于意思相近,很容易混淆。"崇敬"指特别尊敬,比"崇拜"的程度轻,对象指人。"崇拜"着重指特别钦佩,程度比"崇敬"重,  相似文献   

14.
"以及"和"及其"两个词语在写作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它们都含有"和,与"等意思,虽同为连词,但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也不尽相同。连词"以及"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相似文献   

15.
从词意上看,"必需"是"一定得有"的意思,它侧重于不可缺少;"必须"是"一定得要"的意思,含有希望的成分。另外,"必需"可与其他词合成一个新词,如"必需品";"必须"则没有这种构词能力。"必须"可以用来加强命令的语气,如:明天,你必须来。  相似文献   

16.
17.
明清时期是“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偺、喒)”组合发展较为成熟、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因而,以这一时期山东方言材料为基础,对“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偺、喒)”的组合形式进行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指出其在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从使用频率、语境、语用及相关语言现象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窍"与"窃"     
报纸上登了一篇表扬稿,说的是某商店售货员张小姐将积压物资销售出去的事。没想到报纸一发行,竞引出一场官司。  相似文献   

20.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之义、基本途径、政治保障、根本目的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