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学一直对文化学具有重要影响,但在早期多属于对文化学观点或理论在数量上进行验证的计量文化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具有生物学教育背景的欧美学者开始把数学化了的进化生物学,即进化动力学引入文化学研究领域,许多重要的文化学观点或理论得以运用逻辑清晰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解释与论证。数学工具在文化学研究中的这种本体性运用属于数理文化学,为更广泛的文化学主题研究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历史进化论,是康有为早期社会政治改革思想的基本支柱,也被视为康有为早期社会政治改革思想近代性或现代性的重要标志.在早期康有为看来,进化是贯穿人类迄今所认识的整个宇宙运动过程及人类历史过程的一大特性.康氏有关进化思想,受到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直接影响;同时,康氏发掘并创造性地阐释了早期儒学中的"三统之法"、"三世之义".康有为极力张扬进化论,在于说明和改变现实中国落后于人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孙中山的进化思想,采取了文献解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其进化思想的研究,明确了孙中山进化思想的渊源及其对社会历史观的主要看法。孙中山进化思想的渊源主要包括达尔文与赫胥黎的进化思想、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以及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孙中山对进化论进行了吸收与改造,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突驾”说与“互助”论,认为“互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道德思想进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出版生态系统进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进程,认为出版生态系统经历了原始出版生态系统、古代出版生态系统、近代出版生态系统和现代出版生态系统四个阶段。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最根本动力是社会需要,传播技术的发展为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出版机构之间的竞争则是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内在动力。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遵循协同进化的规律,出版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逐步提高的规律,新旧媒体竞争与共生的规律,遗传、变异与社会选择的规律。只有遵循进化规律,才能实现与社会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梳理进化心理学历史线索并揭示进化心理学思想逻辑的基础上指出,进化心理学并不像进化心理学家们自己宣称的那样,是一场全新的心理学“革命”;特别是,文章通过对心理进化的逻辑的探讨进一步地揭示出,时下流行的进化心理学,不可能实现为心理学提供统一的理论基础的狂言。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开始流行的进化论观点和现有的进化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审美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的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概述了审美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及进化论观点对审美心理研究思路的影响。通过对进化美学和进化审美心理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的比较,探讨二者的联系,并总结其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对英国诗歌史的考察都体现出诗学的自然进化思想,诗学进化思想是用自然循环的周期来看待诗歌的演变的一种观念。20世纪初的胡适和闻一多也通过诗学的自然进化思想来为新诗的合法性辩护,他们的诗学进化思想是中国文史“通变”观和这尔文的进化论合力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审美心理学是探究人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的一门学科。传统的审美心理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心理物理学、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化心理学和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审美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提出建立以进化心理学为基础的进化审美心理学和以生态美学为基础的生态审美心理学的必要性,指出这两个领域经过交叉与融合,形成一门整合性的进化与生态审美心理学的可能性,并探讨这个新领域应该涉及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学哲学家爱德华·里德在吉布森生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沿着生物进化这条主线,考察生物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的行为调节机理。首先,里德扩展了吉布森视知觉理论,延伸了"可供性思想",深化了生态光学理论以及重构生态信息理论。其次,里德将生态心理学融入进化心理学思想,考察了心理学的生态维度以及功能系统和神经调节的演化机制。最后,里德发展了语言生态学理论,深化了认知生态学理论并诠释了文化与表征系统理论,为进化认识论及其边缘学科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进化思想的渊源主要包括近代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和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以及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康有为对进化论进行了吸收与改造,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一套系统的“三世”进化理论,其渐进说与革命派的突变说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最早缘于哈耶克传统。在经济学中也存在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两种主义。对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进行分析,并对经济学中的这两种主义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基于经济学中这两种主义的比较和分析对于现实的中国经济实践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进化的心理机制解释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本质是近十几年来西方心理学新范式--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核心.首先从进化生物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详细介绍了进化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其次,分析了该理论的基本理念和6个研究主张,重点阐述了进化心理学对人性、性别差异、个体差异等心理现象的分析;最后评述了进化心理学的贡献、局限及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模糊交货期Flow Shop调度文化进化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文化算法及文化进化思想设计了的文化进化算法,通过上层文化空间的经验知识指导下层个体进化搜索的方向及步长,通过模拟人类社会文化进化的机制实现文化空间的进化与更新,最后将算法应用到模糊Flow Shop问题的求解,用Matlab编程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此算法解决生产调度优化问题是可行的,而且其搜索性能优于简单遗传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进化学派的社会进化观在西方一直受到激烈批评。本文就社会进化观及对其批评中的一些重要论点进行评论,着重分析有关人类历史不受任何规律支配的观点。解放后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工作者在各民族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方向正确,成果显著,不应否定。指责为“套恩格斯框框”、“证明摩尔根模式”、“僵化、教条”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自1897年由严复《天演论》译稿初识进化论,新的历史时空观由此开启,其政治、社会、文化观念因之而变:1902年前后力倡竞争、革命、破坏主义等力本论思想,不久转向主张调适、渐进,20年代重新阐释“进化”,指出物质进化与精神进化的区别,尤其关注人类历史进程中螺旋演进甚至循环往复的进化的特殊性呈现。基于人文视野对进化论认识的调整与深化,构成梁启超科学文化思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进化心理学是用进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心理机制的一种新思潮,是生物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交叉学科。其从认知心理学吸取了知识加工的心理机制学说,用自然选择的原则来解释人类信息加工心理机制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将系统整体论的思想贯穿于心理学研究,建构了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理论范式,为心理科学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图景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文学革命的核心理念——解读胡适文学进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进化观应是五四文学革命的核心理念,与其他文化先驱的文学观念相比,胡适的文学进化观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与功能效用:文学进化观与时代结合首先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文学的命题;文学进化观演绎出非同寻常的文学革命论;文学进化观引入历史领域形成"历史的文学观念论";文学进化观与比较文学研究融合则获得"高深的方法与观念"。文学进化观的哲学基础非是一般的生物进化论,而是与进化论密切相关的实验主义。  相似文献   

18.
进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而进化文学史观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它承续了我国古文论中之进化思想因素,又自觉借鉴了西方现代进化文学史观,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文学史观,以胡适、茅盾为代表的新文学先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尝试运用进化文学史观研究并书写了外国或中国文学史,显示出进化文学史观的主要功能特点与突出缺欠;进化文学史观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阶级论文学史观相比异大于同得小于失,同现代性文学史观相比同大于异失小于得,惟有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方可视为科学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9.
进化思潮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和“五四”前后三个时期。戊戌维新时期进化思潮成为变法的理论基础;辛亥革命时期进化思潮成为民主革命的理论根据;“五四”前后进化思潮异彩纷呈,一些先进人士由进化论转变为历史唯物论,并使历史唯物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技术进化观忽视“人与技术”在进化中的相融性与共生性,为技术进化沿着自然主义方向发展提供了潜在可能。波塞尔提出的技术导向进化观,破解了传统进化观将技术物等同于自然物而造成通用逻辑不当的难题,更强调人类创造力对技术进化的驱动、人类往复实践性知识对技术进化的可控、人类责任伦理对技术进化的约束,从而引导技术在进化过程中的活力创新、具体应用及价值取向。其理论价值在于,技术导向进化观不仅回应了以哈里斯为代表的蕴含潜在风险的人类增强进化观,而且对如何反思和重构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