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为中心,对打工妹之于近代城乡社会的影响进行审视。从社会文化角度而言,经过"市民化"的洗礼,城市文明在她们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近代打工妹向农村"输入新思想",城市的物质文明如各种器物,精神文明如教育观、宗教观、婚恋观以及"大都市里的时髦风气",也伴随着近代打工妹的"逆向流动和循环流动"向农村挺进,使农村社会面貌开始"告别传统",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与此同时,"逆向流动和循环流动"无论对城市社会还是对农村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城市方面说,近代打工妹群体蜂拥而至,大大超过了城市的"承载力",导致"城市化过度",不可避免地引发多种"城市病";从农村方面说,年富力强的打工妹流失影响农业生产,造就了政府无法控制的大批流动人口,增加社会管理负担,使田赋征收额大打折扣,"有地无粮"现象严重,也带来农村人口素质的整体滑坡,使"三农"问题更加凸显。尽管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但从整体而言,正能量大于负能量,也正因为如此,可以说打工妹现象是一种进步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中心,对近代打工妹群体就业路径进行考察。社会网络或者说社会资本,在打工妹求职过程中的作用非同一般,社会关系网甚至成为她们求职的"路径依赖",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得到强化。另一方面,用工单位主动"出击"招工,根据职业的性质寻求打工妹的"职求"路径,同样不能小视。招工是"职求"的基本途径,而在招工名义之下,形成了多种模式或路径,其中委托代理、"养成"招工、招考为基本模式。同时,劳务中介也为她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牵线搭桥",提供了另外的选择。劳务中介在近代长三角城市中最常见者莫过于荐头店和职业介绍所。如果说荐头店是打工妹从家庭走向家庭的桥梁的话,那么职业介绍所则为打工妹从家庭走向工厂、企业等更广阔的领域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3.
近代长三角地区是打工妹最为集中的地区。打工妹群体职业较为分散,但相对集中于轻纺工业。不同职业,各具特色,即便同一职业,因分工不同,也显示出职业的层次性。而职业分层,直接影响打工妹的社会分层。打工妹群体的职业分层,决定于技能因素和非技能因素。技能因素是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常态,非技能因素———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机制如"乡谊资源"的不均衡和"地缘倾向"的普遍存在造成机会的不均等、傲慢与偏见的流行意识成为构筑长三角地区社会等级结构的重要"依据"等,与市场化要求背道而驰。而非技能因素的主导性作用,使职业分层往往具有复杂的社会及文化背景。职业分层与社会分层、文化基因互动影响,使打工妹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分化分流,走向不同的职业岗位。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重要阶段,它有自己的时代特征。这体现为它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从批判封建家庭伦理的角度探讨妇女解放;男性思想家发挥启蒙作用;关注妇女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批青年女性走出封闭的乡村,走向喧闹的城镇,务工经商,形成近代社会的"打工妹"群体.综合考察近代苏南"打工妹"群体的数量、自然构成、社会构成以及进入城市劳务市场的"路径",可以断定:"打工妹"人数远远超过"打工仔",形成近代社会变迁中农民工大流动的"苏南特色";籍贯构成上,打工妹作为苏南农民工的主流,具有来源地广泛的特点,但苏南人占主流;年龄构成上,16岁至35岁的精壮劳力构成"打工妹"的"主力军";"做厂"和从事家政服务,在打工妹的职业构成中居于主流地位;打工妹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并不似打工仔那样具有游刃有余的"随意性",其求职之路充满坎坷、艰难.  相似文献   

6.
191 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大变革的时期。妇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有识之士强烈抨击了旧婚姻家庭制度的非理性及其对妇女的摧残 ,论述了妇女解放的意义 ,并针对性地提出婚姻家庭改良的具体主张 ,推动妇女解放运动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对社会变迁和文化进步产生了积极、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意义的妇女解放运动 ,始于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形成高潮。这一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先驱批判妇女问题上的封建专制思想 ,倡导妇女解放的新观念 ,提倡并兴办女学 ,组织女子军参军参战 ,进而以政党和妇女社团为依托 ,谋求妇女参政 ,把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革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使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将城镇化与巴仁乡打工妹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转变问题紧密结合,以巴仁乡打工妹的社会角色地位转变为主线,对巴仁乡打工妹的家庭资源的支配权、家庭主要事务的参与权、自主择偶程度以及对家庭经济地位自我评价等几方面做一个详细的、系统的田野调查,找出外出务工经验对巴仁乡打工妹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的影响,并对经济因素对妇女家庭地位的影响这一研究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结论.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妇女解放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民族解放运动与妇女解放相辅相成,为妇女解放提供了舞台与机遇,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民族解放运动与妇女解放的同步展开,使妇女解放运动更多地只能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工具,限制了妇女解放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0.
“贤妻良母”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和不同的时代中呈现不同的特质。现从“贤妻良母”在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角色和地位、在妇女解放中的文化阐释以及自身的身份认同与面临的挑战三个角度加以论述。在封建社会,“贤妻良母”仅仅作为没有主体意识的性别符号而存在。近代社会以来,以培养“贤母”为目的而取得的妇女平等的教育权,打开了中国妇女解放的通道。中国共产党使妇女走出家庭,获得了参加公共劳动的权利,实现了妇女解放。然而,女性鲜明的社会性别特征,决定了她们在男性中心社会里不会完全走出“贤妻良母”的角色。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贤妻良母”的角色既得到了认同,又面临着危机。  相似文献   

11.
妇女解放和社会进步是辩证统一的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妇女解放运动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凤玲 《江汉论坛》2008,(5):120-124
传统社会的中国女性,由于受到传统伦理的束缚和制约,其社会生活相对寂寞,读书识字只是少数女性才有的机会,大多数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身居闺阁,较少参与社会活动.近代以后,随着西方社会思潮和习俗的影响,女性才有机会走出闺阁深宅,接受新思想、新思潮的洗礼,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都市开始萌发,放足、进入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只是一部分女性的生活内容.大多数都市女性由于受到西俗的影响,开始和国际接轨,"摩登"生活被很多年轻女性所接受、所效仿,中国传统都市女性的生活样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交际舞的东传以及在都市女性中的流行并引发关于礼教的争论,所有这一切都得利于近代门户开放和西方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家庭观念变革的现实土壤 ,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把家庭视为影响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 ,在揭露和批判旧式家庭实质及其习俗的基础上 ,提出了异彩纷呈的家庭观 ,主要有建立小家庭、废除家庭和家庭革命三个不同层次 ,其社会影响也迥然相异。五四婚姻变革思潮虽存在某些局限性 ,但对现代家庭观念的形成和近代妇女解放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相似文献   

14.
钟自英 《学术论坛》2001,(Z1):148-149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妇女解放,妇女潜能发挥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中国有九亿农民,其中妇女占半数.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妇女潜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和利用.广大妇女冲破传统观念束缚,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动就是这个社会妇女解放的标志之一.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据统计,我国农村有80%以上有能力的妇女都参加社会劳动,占农村劳动者总数的43.8%.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亦给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带来空前历史巨变。这种巨变始于明清"后理学"思潮,中经晚清维新主义者大力发明,后在辛亥革命时期被推向高潮。总结该观念的历史巨变,可以得出三点启示:其一,它表明近代中国批判君主专制与批判夫权独尊二者几乎是须臾不可离、并驾齐驱的;其二,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作为近代中国人性启蒙思潮,是近代中国"救亡压倒启蒙"大潮中别具一格、不无另类的一道风景;其三,就其思想观念的资源而言,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是"外源性"与"内源性"的兼综和统一。显然,这些启示无论是对认识"夫妇之伦"观念的变革,还是对认识整个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变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谈及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落脚点在女性主义,而出发点和理论基石在于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推进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性主义的发展一直是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所致力的方向。纵观现当代的人文社会环境,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和有利于妇女解放的观点和思想已经对女性解放和追求平等独立的社会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文本就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本文以此为例,分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对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为中国历史的演进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本文主要从思想影响、人事联系等视角探讨辛亥革命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影响,认为辛亥革命事实上是一场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它与孕育中国共产党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从具体人事着眼,辛亥历练则是一干早期共产党人踏上革命之途的共同起点,为之后追求救国救民理想的持续努力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关威 《晋阳学刊》2007,(1):91-94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方兴未艾的妇女解放运动推进下,一些激进人士强烈批评了封建的两性伦理观念,提出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开展性科学研究,改良社会风气,进行健康的性教育等主张,这既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也对社会变迁和思想文化进步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的中国女界新文体,是在"文界革命"的社会背景下,在梁启超"新文体"主张与书写实践的示范下,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展开而自成其体的.以女界革命的文思入文,使之产生特有的应用魔力;从妇女解放运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打破古旧作文陈规,随心开放文体,使之收获了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女子大手笔和难得一见的美文;采用与女子亲合的语言表述方式,使之对妇女大群"别有一种魔力".女界新文体俨然成为一座通达女子现代新文学书写的"魔力"之桥,它不仅作用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国家/妇女解放运动,也为"五四"时期、乃至以后的现代女性书写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与近代妇女启蒙思想张媛在中国近代妇女启蒙思想史上,能够开一代新风,并在其影响下使社会出现新局面新风尚的,非康有为莫属了。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最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他的男女平等思想主张及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