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古钱币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一直深受钱币收藏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一些稀有的珍贵古钱币更是受到钱币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为了让更多的钱币收藏爱好者提高辨别古钱币真伪的能力,现介绍一些古钱币收藏专家鉴别古钱币真伪的常用招数。敲打听声古钱币因年代不同,其用材所含杂质的量也会不同,因而敲打发出的声音也就会各不相同。所以如果想要辨别古钱币的真伪,通过听声对其辨别将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纪念币趣闻及市场价格走势黄进儿,陈启慧中国钱币具有数千年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而来的货币文化──钱币的收藏与欣赏,也随着货币不断更新和完善而倍受人们青睐,从远古时代人们收藏古钱币,到至今有些边远山村村民结婚嫁女仍然讲究要用光...  相似文献   

3.
幽默画买鱼     
我国钱币历史悠久,起源于夏商的海贝应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代晚期的青铜铸币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真正把中国钱币外型统一成为“外圆内方”鲜明民族特点的是秦王朝,此后两千余年来中国钱币就一直沿着这一定制进行创新发展。确定一枚古钱币的收藏价值主要从铸造数量、存世量和技术工艺、文献记载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来综合评价,铸造年代久远并不是决定其收藏价值的惟一条件,比如西汉的五铢钱虽然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 但是因为存世量大,现在收藏市场价格仅值几元钱。另外,像历史上一些朝代曾经铸造的一些具有封赏、纪念性质的特殊钱币就很有史料收藏价值。一般来讲,这类钱币比正式用钱币铸造量少、存世量少、珍稀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会员的钱币知识和水平,中国钱币学会广东分会于1988年6月28日上午在广州首次举行钱币鉴赏交流咨询活动,在穗部分学会领导、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以及钱币收藏爱好者共30余人参加了活动。不少人带来了中外古钱、现钞、硬币和纸币供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钱币博物馆成立于1992年,是直属中国人民 银行总行的钱币类专题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 西交民巷17号。馆办刊物《中国钱币》是国内唯一的 全国性钱币学货币史专业刊物,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 钱币学会的秘书处设在该馆。通过《中国钱币》杂志 和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钱币博物馆团结了国内的钱币 学者、钱币收藏家和钱币爱好者,成为中国钱币学术 研究的中心。 钱币是文物中的小项,但它也是收藏品中的一个 大项,钱币收藏有着其他文物无法比拟的广泛的群众 基础。钱币虽小,却是丰富的信息载体,从诞生以来, 见证…  相似文献   

6.
错版钱币 所谓错版钱币则指印版(模)本身设计制作有误,直接投入生产而流入社会。这种钱币同邮票一样,一经发现有错会马上回收,流入社会的不会太多,而且只会越来越少,所以收藏价值极大。 纪念钱币 纪念钱币,是以纪念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以历史名人、科学家、英雄人物为设计主题,用高超的制模技术,精湛的生产工艺制造,加之本身具有价值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会成倍乃至上百倍增长,成为收藏品。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钱币研究会第八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2月18日至19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80古钱币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及有关专家领导出席了会议。讨论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1篇,就中国古代纸币、抗日战争货币及钱币学研究与精神文明建设等专题进行了研讨。近年来江苏各地的古钱币收藏爱好者与日俱增,研究队伍也不断扩大。目前全省除南京、镇江、常州三市外,各市都已建立了钱币学术组织,许多县(市)也成立了学会。全省现有各级会员一千多人。研究会积极组织各地钱币研究者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铜  相似文献   

8.
韩敏 《家庭科技》2000,(12):18-19
当今社会,投资证券、实业、房地产和收藏邮票、钱币、古玩、字画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投资和收藏当然好,但要有资金实力和专门知识,并非人人能为之。然而,一般人如果稍稍留意一下,或许即可发现在你身边不起眼的杂物中,就有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值得收藏。  相似文献   

9.
藏品作壁挂     
日常生活中不少平面物品被人们所收藏,如邮品、钱币、火花、烟标、参观券、年历片、磁卡、粮票等。如果你收藏了这类物品,不妨花点心思,自己动手用收藏品制作壁挂。 首先,根据你的居室特点,因地制宜设计和制作尺寸恰到好处、档次高的镜框,重点考虑作为主  相似文献   

10.
近来,许多报刊都刊登有关“收藏古钱能致富”的广告,不少人带着邮购来的书和古钱找收购单位,结果大失所望。根据各方面的信息,笔者认为应该这样来认识古钱问题: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钱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涉及中国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字学、美学、金属冶炼和书法艺术等许多领域。毫无疑问,中国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