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新诗诗体建设滞后,诗体危机是目前新诗自身的首要危机。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美,反对音乐性;其中后期诗歌出现格律化倾向,追求音乐性。新诗应当加强音乐性,适当规范自由诗,克服其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大力发展现代格律诗,创建诗坛合理生态。这是艾青的诗歌探索历程给新诗诗体建设课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汪艳菊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5):113-117
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歌研究始终贯穿着她对中国古典诗歌本质特征的独到理解和阐述。她的研究从对诗歌文本的阐释出发而上升到诸多理论问题的探讨,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论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又结合中国传统知人论世理论并关注诗歌发展史的线索,从而呈现出一种感性与理性交融、传统与现代结合、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谢向红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3(2):68-72
百年新诗诗体建设成绩滞后,诗体危机是新诗自身的首要危机,音乐性薄弱是新诗诗体危机的主要环节,加强音乐性是新诗自强和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化,反对音乐性;中后期诗歌出现格律化倾向,加强音乐性,适当规范自由诗,克服其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促进新诗诗体成熟,是诗坛泰斗提供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海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4):90-92
诗人艾青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将印象派绘画中"色彩分割"或"色彩并置"的运笔技法和色彩技法,转换为诗歌语言词块或句块的(意象)并列、组接。词块(句块)与词块(句块)的并置、组接形成了艾青诗歌语言的"空缺"与"断裂",瓦解了诗歌语言的语言规则和语义逻辑,引发了读者的创造性想象和"延伸/保留"等阅读行为,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并通过词块的叠加"化美为媚",为实现诗歌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的转译再现,为弥合其相互分裂引起的表现与解读的缺陷与形变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肖仲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5-99
艾青是一个从苦难中走出来的诗人,在艾青的早期诗歌中,苦难意象是诗人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心灵情感的主要途径。细读他的诗篇,处处都能看出他直面苦难的勇气和反抗绝望的意志。一系列的苦难意象蕴含诗人丰富的情感,其苦难意象显示了巨大的美学魅力。本文通过阐述他苦难意象产生的背景———艾青个人的苦难经历以及异域文化对他的影响,分析艾青诗歌的苦难意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6.
王颖怡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85-87
艾青不仅有着诗人的智慧,还有着哲学家的头脑,他把对真、善、美的渴望及对假、恶、丑的鞭挞,用形象化的语言融入了自己的诗篇,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和思考,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严运桂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2):41-42
艾青的早期诗歌中,苦难意象是诗人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心灵情感的主要符码。一系列的苦难意象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其苦难意象显示了巨大的美学魅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苦难意象映照的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们弃恶从善的发动机,是产生崇高情感的催化剂。总之,艾青早期诗歌中的苦难意象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马殿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艾青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是一位有着独特艺术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朴实、绮丽;抒情中含着深刻的哲理;深沉与奔放、宏伟与细腻溶为一体;同时具有散文美。艾青有如督手,他那悠扬的笛声,永远吹响在诗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里面。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叶赛宁和马雅可夫斯基代表了苏联诗歌的两大传统,那么臧克家与艾青则代表了中国新诗的两种走向。在艺术渊源上,臧克家受中国传统影响颇深,融入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技艺;艾青受外国文艺影响明显,易于摆脱传统的羁绊。在美学特征上,臧克家反对诗歌语言的散文化,艾青则提倡散文化;臧克家追求诗歌意象的典雅,艾青则从西方现代派诗歌中汲取养分;在题材的选择上,两位诗人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李利霞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49-51
艾青初来延安与延安文艺形成"艰难融合",杂文运动中又与延安文艺发生"偏离",但随着毛泽东"三请诸葛"的举动和他对延安生活和时代的进一步认识,促使他对延安文艺进行了新的思考、反省和转向,从而与延安文艺出现了新融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美国诗人惠特曼对中国诗人艾青的影响,虽然艾青缺乏惠特曼那拥抱一切的自我,但惠特曼仍对他的诗风影响重大,使得艾青将散文元素引入其诗歌中,从而开创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陈煜斓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52-59
艾青是极少数把“诗”与“歌”区分开的现代诗人之一。诗更通画,强调意象的新异,歌词更通乐,强调语言的流畅动听。诗可以有更多的内心独白,歌词却需要更多地面对听众,使倾诉与倾听同步共鸣。歌词是需要包含诗意,又富有乐感的双重愉悦。一首好的歌词应该是带有音乐特色的文学美和闪耀文学光彩的音乐关,集文学美与音乐关于一身。艾青创作的歌词尽力做到表达意旨的准确性、抒情状物的生动性、造成形象的鲜明性、搏动情绪的感染性、节奏旋律的和谐性。现代歌词以其通俗性与大众化特征影响着中国的新诗,乃至20世纪文学革新的思想理念与艺术取向。 相似文献
13.
雷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
尽管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注意西方诗歌"外来影响的接受",西方诗歌的很多历史经验和创作方法也至今是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中非常活跃的因素,但中国传统诗歌的艺术经验及其表达策略仍然是现代主义诗歌的根基,是无法回避的内在的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14.
黄宗英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3):49-53
爱默生主张抛弃经验,凭借直觉去感受世界和追求真理。他坚信自然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物质外化,是个象征体系。诗人是见者、言者、先知和语言创造者,是个代表性的人物,因此惟有诗人才能刻画自然并揭示真理。本文旨在考察爱默生超验主义诗学理论所包含的代表性人物、智性感受、化石的诗歌和催生韵律的主题等四个基本要素在惠特曼、弗罗斯特、庞德、奥尔森等现当代重要美国诗人诗歌创作中的体现,进而揭示爱默生对构建美国诗歌传统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玛丽安·莫尔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她在诗歌创作上兼收并蓄,既固守英美文学传统,继承17世纪英国作家培根与班扬以及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和爱默生的创作理念,又兼收中国传统文化,竭力从中国绘画、文学与道家思想中探寻创作源泉;既注重意象主义的创作技巧,又吸收立体派采用的‘拼贴’与达达派推崇的‘并置’等现代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传统与现代元素在她的诗歌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她的诗歌在现代美国诗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孙绿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中国古代诗歌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押韵,而且大都是隔句押韵,每押一次韵便意味着一个独立内容的获得。但在具有比兴传统的远古时代,纯粹的比兴诗句往往不能完整地说明一件事或抒一种情,而是必须配以下文的“所咏之辞”。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以四个诗句,即两个韵脚,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结构单位,并在诗歌的整体背景上被凸现出来。这种以前两句起兴,后两句抒情或叙事的作法,正是民间歌手惯用的模式,影响到诗歌,便是以四个诗句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单位的形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原始思维对语言的巨大影响以及原始初民在生活中缺乏秩序和稳定而要寻求整洁与对称的心理定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颜同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
中国古代诗歌能够形成为我们所称道的"传统",在于古代诗人的创作机制,这样的机制同样会在现代中国体现出来.古典诗人创造了古典传统,对于现代诗人而言亦然,正是现代诗人的创造,使新诗形成了自身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19.
来华强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41-43,47
大诗人艾青复出后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了巨大的思想魅力;同早年的创作一样,艾青依然善于创造鲜明准确的形象,依然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深化主题;同时,艾青的语言体现着一种“大味必淡”的朴素之美。由于饱经沧桑,由于诗人一生在艺术上的不懈追求,艾青复出后的诗歌创作,在思想和形式上,都无可争议地达到了“化境”这一艺术家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艾略特无可比拟的“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是以其诗作中所蕴涵的中西诗学传统为根基的。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和中国诗歌的简约风格珠联璧合,使其诗作既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