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李群玉诗风疏淡清美,自成体格.这种风格的产生不仅与其个人的气质、人生态度及社会思潮的影响有关,同时还与诗人描写的物象、创造的意境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李群玉是晚唐时期的湘籍诗人,对湖湘人文传统有一种自觉的继承,因而,李群玉的诗受湖湘文化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曹邺、刘驾、罗隐、杜荀鹤、李山甫等寒士,以复古求新,有意与时风相左的自觉意识,将诗歌创作与衰微时代紧密相联,努力从汉乐府民歌和元白新乐府中汲取营养,将其浅俗范式运用于乐府古风及格律诗中。在浮艳绮靡时风中,独树尚俗写实之帜。其"俚俗"之风,上承元和而下启宋人,在唐史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群玉是晚唐诗坛上一位有创作实绩同时又有创作特色的诗人,其诗作鲜明的湘楚地方特色和个性精神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将诗人放回晚唐江河日下的特殊时局中,就会发现其愁怨堆积而又执著仕途、沉郁苦闷而又闲适超逸的多重矛盾中形成的复杂心态,正清晰地反映了在那个动乱不堪的时代,怀瑾握瑜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辗转坎坷、竭思尽虑而毫无出路的社会现实,在晚唐诗坛上颇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人李群玉以其诗作鲜明的湘楚地方特色和艺术个性近年来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选取了其诗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湘楚文化特质的神话意象——湘妃、巫山神女,以及体现其羁旅漂泊人生的自然意象——水、月,试以意象原型文化意蕴的内涵探析为切入点,期以一条新的途径解读李群玉其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6.
从唐末至今 ,论者对晚唐诗大多持否定态度。反思这种带有明显历史惯性的批评现象 ,不难发现 ,不是晚唐诗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而是其出现的异于此前诗坛的人生哲学、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艺术思维和艺术风格 ,不仅使那些视文学为伦理、政治奴婢的封建文学观念批评者难以认同 ,也使那些对思想文化史发展缺乏认识和分析的批评者 ,难以理解出现在晚唐诗中的种种变化 ,因而导致千余年来的批评失误  相似文献   

7.
宋初晚唐派多僧隐之士,相应地,其诗歌主要抒发山水之乐和表现幽居之趣。同时他们诗歌也有对友情的热情抒写,不可忽视的是,还有少量表现对现实关怀的诗歌。  相似文献   

8.
9.
李群玉在晚唐诗坛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擅长书法,善于吹笙,是一个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人。令狐綯说他“佳句流传于众口,芳声籍甚于一时” (《存处士李群玉状》),周朴说他是“群玉诗名冠李唐”(《吊李群玉》)说明他虽然是“幽沉江介,分讬渔樵,可是他的诗歌却赢得了当时著名诗人的崇高评价。  相似文献   

10.
晚唐诗人唐彦谦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其诗在继承温庭筠、李商隐创作特色的同时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对宋代诗歌创作颇有影响。从艺术风格上看,唐彦谦除效法温、李诗风的绮丽与凄怆外,又追求质朴深沉之感。从艺术特色上看,其诗讽喻悠远,用典精巧,语言典丽。从意义影响上看,其诗在诗意晓畅与用典深奥之间达到了美的平衡,收敛晚唐艳丽文辞,异于彼时诗坛的浮靡文风,影响宋初西昆体的写作,同时成为黄庭坚师从杜甫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存史料考证,未发现唐代诗人李白与王维有酬唱的诗文以及互相交往的记载;认为李白与王维人格之质的牾不谐,以及李白自负又自卑的双重性格,才导致了上述文学史实的发生;对李白这一矛盾复杂性格特征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李白的思想,读解李白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李群玉是晚唐著名的“湖湘诗人” ,他的写景记游诗是唐代“湖湘诗歌”的一朵奇葩。李群玉的写景记游诗 ,主要是描绘湖光、水色、江月 ,吟咏楚地风物 ,他的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湖湘地域特征 ,且语言清丽 ,诗句清新 ,表现出了诗人远离俗杂的清逸襟怀 ,具有与晚唐众多诗人迥异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李贺的生卒年,自明末清初以来有多种说法。唐代杜牧《李贺集序》中关于李贺享世年岁等有关年月的记载,是目前考证李贺生卒年的最主要的、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文字依据。作者曾考索杜牧《樊川文集》中所有记载年月的数目字及其表达年数的涵义。在上述考索的基础上,探讨了杜牧用数词表达年岁的习惯用法———即虚年计数法,藉以考得李贺生于公元791年,卒于公元817年。  相似文献   

14.
《麓堂诗话》是李东阳诗歌理论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初由辽东籍弟子王铎于正德四五年间在扬州刊行,通过《诗话》与李氏其他文字间的呼应关系,可尝试勾画出李东阳诗学思想发展的轨迹。此外,传世《麓堂诗话》存在若干缺误,今以《丛书集成初编》所收《知不足斋丛书》本《诗话》为底本,对勘其他版本,结合各方面资料,共做出25处补正。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是李贺诗歌批评研究史上的重要的一家。他对李贺诗歌艺术特色的总体把握和具体分析 ,以及对李贺批评史的研究和评论 ,都非常精当 ,对我们研究李贺诗歌和唐诗 ,都具有指导意义。钱钟书在对李贺诗歌批评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和分析艺术 ,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和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朝鲜诗家李睟光以性情、气骨论诗歌的本质,以崇尚唐诗论诗歌的批评标准,以自然论诗歌的表现手法,以摘句评注论诗歌的批评方式,建构了一整套的诗歌理论批评体系。通过对这一理论批评体系的整体把握与研究,能揭示出朝鲜古典诗学理论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代论诗诗承前代发展而趋成熟。杜甫组诗《戏为六绝句》,开创了论诗绝句组诗体的先河,这种新的文学批评样式由此确定而盛行于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与发扬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反映现实的精神,直接以诗来发表对当时诗歌创作实际的观点、立场和主张。其思想倾向与艺术手法,或褒或贬,或破或立,或扬或弃,及时有效地引领唐代诗歌创作步入光耀风骚传统而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从而使唐代论诗诗呈现出一种承传风骚、反映时政的现实主义诗学精神,这对后世反对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诗风起到了典范作用。杜甫论诗绝句的组诗样式,开启了后世论诗绝句组诗体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8.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后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后期唐诗观念流变的路向和诗歌审美倾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晚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艳诗,这些艳诗对之后新的诗——词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唐的许多词作者,往往同时也是艳诗作家,因而创作时会不自觉地将艳诗中的内容和手法运用于词中。同时,艳诗作品在当时被谱曲传唱且颇受文人的欢迎,因而其在与音乐结合且具有娱乐功能这一点上与词取得了同一。在艺术手法上,李贺、温庭筠、韩俚等人的艳诗多用暗示烘托的手法来抒情,诗中具有幽深细腻的意境,轻灵悠扬的韵调,绮艳精关的语言,这些特点后来都推及到词的创作之中,并促进了“词为艳科”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唐肃宗李亨在"马嵬事变"发生后,决策分兵前往灵武,建宁王李倓在决策中具有首倡之功,但是建宁王李倓与太子广平王李俶之间从此开始了权力的争夺。在广平王李俶一派的政治压力下,最终唐肃宗赐死了建宁王李倓。李倓的真正死因,并不在于宦官李辅国等人的诬陷,李倓之死的实质,乃是唐朝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