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飞速发展,消费者的交易越来越依赖第三方支付平台。但由于我国法律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定存在漏洞,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发展中存在些问题,未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范性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平台引领的线上支付手段正飞速改变着消费者的支付方式和习惯。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正逐步将发展重心转向庞大的线下市场。第三方支付通过模式创新增强用户黏性,抢占收单市场份额,造成银行业用户大量流失。同时,银联作为收单业务的重要环节,其收益也受到影响。银行业想要在收单业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不仅要加快智能服务转型、支付模式创新,更要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3.
基于功能视角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猛发展,对监管的要求也日新月异。从功能角度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深入分析,沉淀资金、虚拟货币、平台商务和网络技术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本风险模块。建议设立以征信体系为轴心的"伞形"功能型柔性监管机制,切实作好在途沉淀资金的风险隔离,严格监管第三方支付工具的货币创造。  相似文献   

4.
网络消费的发展促使网上支付的产生,由此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网上支付的一个模式。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法性却令人怀疑,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一个从事代理收付款等业务的网络消费支付中介机构,其经营主体资格、经营行为均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可以从第三方支付平台经营主体资格、经营行为两方面探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法性,并从准入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第三方支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网上银行支付业务的各种增值服务还不完善的今天,第三方支付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我国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银行支付业务的应用现状,笔者论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网上银行支付业务的影响,阐明了网上银行支付模式在B2C市场和B2B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我国大额电子商务市场中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的支付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6.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遍应用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支付方式,理论界对该平台的研究尚未成熟.在综合分析当前学术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内涵、特征、分类及其监管,并指出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期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更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支付市场的业务创新及快速发展,商业银行越发感觉"合作越深,危机越大",逐渐把第三方支付平台视为令自己受损的竞争对手。合作还是竞争?本文在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后,提出了通过"制约、合作、借鉴",实现双方相对平衡健康、互惠共赢的合作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8.
第三方支付平台因其互联网平台经济属性而打破传统金融业垄断格局,但其平台经济属性和封闭生态系统所致的数据垄断等问题亦是市场出现无效竞争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有序竞争对市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相关市场的良性发展有利于降低和分散社会整体的金融风险,同时保护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和真正的平台选择权。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有效竞争需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相关市场及市场支配地位予以统一认定;反垄断执法机构需要与第三方支付的主要监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协同共治;需要加强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进而重塑动态监管实时到位、基础数据自由流动、信用评级体系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9.
第三方支付虚拟账户的沉淀资金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然而沉淀资金的法律性质模糊,孳息权属混乱,加之我国相关立法欠缺,监督管理体系滞后,直接阻碍网络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现行法规,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用户间属于混藏保管合同关系,虚拟账户沉淀资金应认定为债权,依据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用户间的协议,孳息权属于前者.为了有力地促进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我国应该完善相关立法体系,建立科学监管制度,实现沉淀资金法理和实践上的统一,提升用户资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孳息的分配,应该建立一种折衷的分配制度,该制度应使得孳息的分配既能弥补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投入,又能使其按照法律权属分配给客户。孳息分配的比例应当以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信用状况、客户满意度、支付时效为主要的评级考核标准分级制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支付宝的服务协议和中国现有的法律框架的评估与分析,以支付宝为例,从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安全、隐私、透明度和赔偿责任等方面的具体细节问题,探索了非金融机构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探讨了在移动支付服务领域,特别是非金融机构应采取措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监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业服务的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第三方网络支付就是金融服务的新型模式之一。但是与电子支付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却处于滞后的状态,这不仅会导致纠纷出现时归责不清,也会阻碍第三方电子支付业的发展。所以笔者试图从未经授权划拨、经授权划拨和是否可以以不可抗力来免责三个方面对电子交易中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商应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参考国外较为成型的现有法律法规,明确了电子交易中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商的责任归属问题,希望能够对完善我国电子支付业的法律监管提供一些意见,确保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第三方支付产业对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互联网支付为代表的北京市第三方支付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第三方支付企业数量虽多,但是市场份额非常低,没有行业中的领军企业,这与北京市所具有的信息、资源、人才等优势地位非常不相称,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第三方支付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现代化市场经济在超越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金融体制的变革。2010年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非金融机构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13年发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等,构成了基本的监管体系。但不足以全面预防"第三方支付"作为新兴行业潜在的风险。文章旨在以民法的视角探析第三方支付可能产生的侵权行为,试图通过公益诉讼制度应对风险,从而完善第三方支付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存在的信用风险逐渐显现,这既造成了交易各方的利益损失,也增大了风险监管的难度。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得出法律制度因素、用户信用记录、交易资金安全性和沉淀资金处理情况对第三方网络支付的信用风险影响相对较大,利益权衡类指标普遍影响偏低。因此,我国信用风险防范亟需创新管制思路,构建权责统一的信用体系;发挥信号传递作用,提高监管效率;设计激励相容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数字     
《社区》2014,(7):7-7
支付宝钱包用户突破1亿 据支付宝钱包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支付宝实名制用户已达3亿,过去一年支付宝完成了125亿笔的支付,同时支付宝钱包用户突破1亿,2013年通过支付宝手机支付完成了超过27.8亿笔、超过9000亿元的支付。  相似文献   

17.
第三方支付的创新发展,积极调动了"长尾"消费者的投资热情,导致消费者金融服务需求膨胀和风险预警矛盾日益严重。运用德尔菲法对消费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感知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筛选,并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进一步分解出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性分布及其逻辑关联。实证结果表明:消费者信任是表层因素,接受深层次因素传导作用;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安全技术操作等诸因素是中间层因素;消费者个体特征和互联网环境是深层次因素。为了降低感知风险,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地优化网络环境、健全第三方支付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被看作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为了保障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理清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的法律地位,在目前"义务本位"的环境法律体系内,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显然只能是一个义务主体,它不仅要对排污企业承担治理污染服务的民事义务,同时还要受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管,其通过环境治理合同与排污企业结成契约关系,共同承担治理污染的义务。第三方参与环境污染治理拓展了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内涵,弥补了"三同时制度"的不足,丰富了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同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的实施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9.
第三方支付——在线支付的一个进化稳定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方支付作为在线支付的一种模式,解决了网上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安全和信任问题。用进化博弈论的复制动态方法可以证明C2C市场上网络用户最终都会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方式,但该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多种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第三方支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方支付拥有在现金收付方面的便利、可拓展功能以及信用中介的信誉保证等优势,但是,第三方支付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风险问题,业务革新问题,恶性竞争问题等,因此,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应在固本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尤其要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