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是一个具有诗性魅力和永恒价值的话题。在马克思的原初语境中,人的解放是一个超越政治解放,以社会解放为中介和桥梁,从而达到实现人类解放目的的辩证否定的过程。在无产阶级身上,解放和自我解放是同一的,因为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成了自为阶级。而在农民的解放和自我解放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持非常严肃、审慎的态度。因为当时的农民还没有从自在转向自为,只是解放的客体、被解放的对象,而不是自我解放者。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农民正处于从自在向自为转变的过程中,行走在自我解放的大道上。这一农民的自我解放之路,必然是一条思想、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了历次农民解放的经验与教训 ,提出了提速农民的增收 ,缩小已经拉大的城乡差距 ,必须进一步解放农民。进一步解放农民 ,必须走出认识的误区 ;必须在体制和政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农民主体性是指农民这一特定群体在实践活动中作为主体所显现出来的质的规定性,也是农民这一特定群体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觉识,对实践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农民主体性实现的程度是衡量农民解放程度的标尺。农民的主体性需要农民自身强烈的主体意识来彰显,而农村文化建设是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实现农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民自我解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优秀左翼作家叶紫遵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农民形象。本文将从老农形象系列、革命新人形象系列和解放妇女新形象等角度切入,对叶紫作品中的农民形象进行系统研究,并与鲁迅、赵树理作品中的农民形象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关系的最终形式,制约中国城乡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二元社会体制对农民的束缚。实践证明,通过制度的创新和改革使农民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不仅是城乡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文章认为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每次跨越式发展其本质都是在解放农民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的提出为农民的彻底解放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的农民问题不能在农业内部解决,也不能局限在农村解决,在城乡一体化层面上赋予农民自主权和平等的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储蓄是农户全年纯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后的结余部分,它代表一种潜在的投资与消费能力。农户储蓄包括货币储蓄和非货币储蓄两种形式。本文拟通过对天津市农民收入与储蓄的关系,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分析影响农民储蓄的因素及其变动趋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储蓄变化历程及其特征。 1.储蓄变动特征:  相似文献   

7.
"农民的可塑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作用下由内力驱使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应变能力,尤其是它的主动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农民的"体验性知识"是传统中国农民的可塑性得以有效发挥的动力源,也是支撑和促进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技术和一般性知识。中国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社会转变,国家一定要从有利于9亿农民的自身解放和自由发展出发,让他们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农民题材小说及农民形象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形象在当代文学中明显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就文学史的发展过程而言 ,农民形象的演变 ,甚至可以视作是各个文学段落的形象标志。农民形象的变化不仅体现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 ,而且也表现出农民自身作为个体的精神独立和人格解放的时代趋势。农民形象的演变 ,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和演化 ,农民在成长中体现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崭新面貌和走向。  相似文献   

9.
农民问题是毛泽东毕生关注的问题,他从农民的自由解放和土地问题两条线索出发分析农民的主体性.他的农民主体性思想涉及农民主体性构建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历史地位、主体局限性以及路径等方面的内容,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历史启示.以此为鉴,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发挥农民的主体性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相似文献   

10.
解放区农民翻身有两种类型——被动式翻身和主动式翻身。解放区文学文本呈现了翻身农民复杂的思想冲突及其心态嬗变过程。马加的《夫妻识字》、孔厥的《受苦人》等作品体现出一种迥异的、可贵的精神翻身与人性解放意识。从农民如何获得彻底解放的问题意识出发,联系当代现实,反思解放区农民翻身解放的局限性可知,农民在政治翻身和经济翻身之后,继而在精神文化、思想意识上翻身才是一种走向终极意义上的解放,才有可能彻底摆脱封建道德、地主威权等“他者”依附性阴影,建构现代主体的独立人格,达到“人的自身解放”。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众多农民进城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的自然过程,是中国农民的第三次解放。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中国税制改革重大变革的时代,由秦汉时期的税"丁口"向税"资产"过渡,征收内容也由征收实物向货币形式转变,并最终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税法形式具体下来。新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家庭负担,对唐代农民家庭结构、农民家庭产业调整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农民经营方式向多样化发展,并向货币形式渐进。因此,唐代的税制改革开启了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税收模式的先河,并对农民群体的社会经济分层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角探讨中国农民劳动的国家性建构问题.认为,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民劳动经历了一个由个体劳动到集体劳动,再到个体劳动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国家与农民在劳动关系的建构与调整.国家通过集体劳动将劳动力这一基础性资源整合到国家体系中来.但是,由于劳动与收益的不对称,出现了"出工不出力"的"弱者反抗",从而导致国家重新调整与农民的关系.农村改革因此被称之为农民的"第二次解放",主要是农民获得自由支配其人身的权利.这反映了现代民主国家建构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已成为晋中地区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在联结生产与市场、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晋中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解放农村先进生产力,提高农民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一、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核心问题。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而激发、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是农村工作的核心问题,抓住农村这一核心问题,也就抓住了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首先,激发农民积极性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客观需要。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  相似文献   

16.
右江妇女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始于韦拔群等人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凡是农民运动高涨的地方,也是妇女运动最活跃的地方,右江农民运动为妇女解放开辟了道路。它引导妇女参政议政,提高了妇女的政治权利和地位;普及政治宣传和文化教育,提高妇女的思想文化素质;提倡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帮助妇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早期诸多文献中关于农民“解放”比较具体的设想,其实在1949年以后的人民国家里已经得到了全面实现。但是,依据“解放”一词更为复杂和深入的含义,并不应该认为1949年以后农民的全部日常生活,已经天然地完成了解放状态。1949-1966年的农村小说或许保留了解放实践更加鲜活的矛盾、想象和场景。如果借用不同主体间性关系的视野,当年的红色经典可能会有更多复杂的“声部”会被呈现出来,虽然它们原本都是高度整体性叙述的。尽管这样去做实际上面临着多种艰难,但是这一话题在文学上的严肃性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已成为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联结生产与市场、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晋中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民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根据一定的原则,构建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辨析"农民家庭心理归属取向"概念的基础上,从私人情感层面讨论农民家庭心理归属取向的现代演变,重点分析农民个人的情感在其家庭心理归属取向演变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在过去50多年里,农民家庭情感的变化导致了近年来农民"私人"家庭心理归属取向的急剧发展,在这种家庭心理归属取向下,传统农村的家庭孝道、夫妻间尊卑意识在逐渐衰落,但农民家庭中的个人欲望与个人自主性却得到了解放和增长。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民主体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关键时刻”和“重要时期”。在这项系统工程中,需要把实践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协同推进。但目前,农民对现实的评判力不够,主体意识性缺乏;主体性诉求不能充分表达,自觉能动性未充分发挥;作为社会历史推动者的创造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要更好地发挥农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应从分析农民主体性入手,挖掘农民自我解放的力量,保障农民在农村与城市间合理流动的权益,满足农民知识化、技能化的教育需求,推进农民享有社会服务与社会地位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