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企业边界理论和知识基础观出发,研究搜寻宽度和搜寻深度对组织探索式创新绩效和应用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联结强度和吸收能力作为情景变量,探讨二者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利用三项交互方法,探讨外部搜寻战略、联结强度和吸收能力三者的交互作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281家本土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分层回归分析和三项交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搜寻宽度与探索式创新绩效正相关,与应用式创新绩效呈倒U形关系,搜寻深度与应用式创新绩效正相关;联结强度负向调节搜寻宽度与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搜寻深度与应用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实际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搜寻宽度与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潜在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搜寻深度与应用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搜寻宽度、联结强度和实际吸收能力三者交互项与探索式创新绩效负相关,搜寻深度、联结强度和潜在吸收能力三者交互项与应用式创新绩效正相关。 通过探讨外部搜寻、联结强度和吸收能力的三项交互作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搜寻宽度和搜寻深度对创新绩效的显著差异化影响,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解释外部搜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争论”;已有外部搜寻研究往往忽略组织间的联结机制,通过引入联结强度,弥补了联结机制的缺失;区别于已有吸收能力的直接效应研究,将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分情景讨论,丰富了吸收能力的权变视角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外部搜寻理论研究,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指导中国企业具体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转型时期,政府和市场是推动中国企业创新的重要外部力量。基于制度理论,引入政府导向并对其进行界定;在同一框架内对比市场导向和政府导向对企业不同类型创新的影响,分析市场竞争强度对市场导向和政府导向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155家创新行为较多的制造业企业进行问卷调研获得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回归的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导向比市场导向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突变创新,市场导向比政府导向更有利于促进企业渐进创新,竞争强度会加强市场导向对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企业促进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更应该关注政府还是关注市场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揭示了市场导向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3.
现有创新组织研究基本围绕制造企业展开,那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组织有什么特点?创新组织不同结构与创新绩效有什么关系?本文借鉴组织理论和创新理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组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组织结构的三雏度特征,即自我管理性、相互依赖性和边界渗透性;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组织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定制化与标准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组织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系统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界定区域内创新活动密集、创新规模较大、创新能力具有代表性、对区域有明显支撑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创新子系统为区域中的创新极.将区域创新系统视为多创新极共生演化系统,建立基于多创新极共生的区域创新系统概念模型.进而对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极间共生演化模式进行分析,建立多创新极...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国家边界趋于淡化,创新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促使各国政府重新思考创新政策的重心和治理模式。基于全球视野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创新政策,并调整和改进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和相关制度安排,对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相关政策概念、分类和演进阶段进行界定,收集、梳理和挖掘各阶段创新国际化的政策,并基于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系统回顾和分析了不同阶段的政策演进特征,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提出了要加快制定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战略和政策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环境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文章阐述了区域创新环境的内涵与基本构成,从基础设施环境、创新资源环境、政策与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分析了新疆区域创新环境的现状,并提出了推进新疆区域创新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今后不断完善新疆区域创新环境,推进新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其协调发展需要内部各个子系统各构成要素及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才能实现.论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由创新基础环境子系统、创新主体子系统和创新资源子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并分析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协调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创新系统各主体的差异化定位与交互协同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投入对新产品产出直接影响不显著,但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企业研发投入对新产品产出的边际贡献,基础研究对发明专利产出的正向溢出作用明显.产学研联系强度对新产品产出贡献明显,但对发明专利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讨论,在开放创新条件下企业研发活动与更加跨学科、多元化和网络化的创新系统联系在一起,应当高度关注创新体系内各主体分工与协同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经成为创新大国,拥有较大规模的创新数量,但还不是创新强国,创新质量水平较低。在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的今天,研究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外贸出口的互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出口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数量与外贸出口之间呈现良性互动;创新质量与外贸出口互动作用较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提升;政府研发经费投入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提升;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之间具有一定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市场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已有研究的不足,在界定市场创新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区分探索式和开发式两种创新方式,遵循行为/能力-地位-绩效的理论逻辑,构建以市场创新(探索式和开发式)-地位(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绩效为主线的概念模型,分析不同创新方式的作用机理;基于配置理论提出市场竞争强度的调节作用,从交互和匹配的双重视角重点阐释两种方式的二元平衡关系;基于297家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利用多元层级回归检验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探索式和开发式两种市场创新方式均显著提升企业绩效,但是作用机理不同,前者主要促进差异化优势,后者主要建立低成本优势;市场竞争强度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与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开发式创新与绩效的关系;与技术创新一样,市场创新的两种方式也存在二元平衡,具体表现为探索式和开发式市场创新正向交互影响绩效.因此,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市场创新,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侧重选择合适的创新方式,并学会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追求单一创新方式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产学研合作的溢出效应和地区创新绩效的分析框架,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产学研合作的溢出效应在对区域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影响上存在何种关系(互补/替代)。研究表明:在对区域产品相关创新产出的影响上,外商直接投资与产学研合作作为两类知识获取渠道存在替代关系;在对区域专利相关和产品相关创新效率的影响上,外商直接投资与产学研合作作为两类知识获取渠道存在替代关系。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解构,对于其形成及演化的分析较少,而演化研究中,借用生物学隐喻类比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则由于语义转化导致的困境,解释力较弱。本文尝试引入秩序变迁的视角,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理清其脉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性技术创新是企业把已有的知识、技术和市场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手段,能够塑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本研究基于创新的互动观点和领地性理论探讨了组织领地氛围对企业利用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识别出其发挥作用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由此构建出包括组织氛围(领地氛围)、组织结构(控制导向的HRM系统)和各部门主体(跨部门协调)在内的整合模型。本文以146家企业的2113名成员为样本,收集了多源数据,结果发现组织的领地氛围作为约束组织成员行为的"软"的要素会降低跨部门协调进而不利于利用性技术创新的实现。进一步,控制导向的HRM系统作为组织的结构性要素,是约束组织成员行为的"硬"的要素,能够通过调节跨部门协调与利用性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来缓冲领地氛围对利用性技术创新的消极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对领地性理论、技术创新和HRM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   总被引:88,自引:2,他引:88  
客观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是制定区域创新政策的前提。本文运用DEA方法分析我国各地区创新系统的特点,并对各系统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根据各创新系统的特点和创新绩效,将我国各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创新系统,提出了制定区域创新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创新管理系统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的创新活动是提高组织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创新活动的有效管理是企业创新活动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目前创新管理研究中,只注重对单一创新活动的讨论而缺乏系统思想的不足,提出了要在企业中建立创新管理系统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从需求导向的创新系统观点出发,对创新管理系统的概念、输入与输出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创新管理系统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系统概念模型的抽象,初步阐述了创新管理系统运行的交互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6.
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转型深化期,合作创新愈来愈多的在不同产业或规模、实力不同的非对称企业间开展。但实践表明,非对称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关系却大多难以长久维持,合作关系常因合作一方单方面违约而瓦解,近年来不乏研发联盟在合作一段时间后"突然"解散的例证。论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在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引入合作创新超额收益、违约额外收益、超额收益分配系数和违约成本等影响因素,构造不同产业或规模、实力不同的两家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的进化博弈模型,对合作创新策略做进化博弈分析,判断策略的进化稳定性,分析非对称企业间进行合作创新的策略选择。研究表明:如企业违约而获得的额外净收益大于继续合作创新所获得的超额收益,则企业策略选择将视对方策略选择概率而定,但合作创新终将因一方企业违约而终止;如企业违约而获得的额外净收益小于继续合作创新所获得的超额收益,则企业策略选择将不受对方策略选择影响,合作创新终会因双方企业遵守合作契约而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类型的网络搜寻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下该影响效应的差异性;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技术创新网络背景下企业的网络搜寻归结为知识搜寻、关系搜寻和惯例搜寻3种类型;在陕西、江苏和广东三地选择具有较强研发合作强度和深度的典型行业实证调研,运用多元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检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搜寻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在三地样本中均得到检验,江苏样本的系数最大;陕西和江苏样本中关系搜寻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广东样本中仅正向关系通过显著性检验;陕西样本中惯例搜寻被视为破坏现有合作关系、不利于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而其余两地的样本均验证了惯例搜寻与合作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8.
Social capital is regarded as the bedrock of innovation. However, inadequat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synthesize the way in which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social capital dynamically influence innov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existing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innovation of the individual, team, organization, city and nation.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consensus, discordances and gaps in the social capital–innovation connection.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social capital, including ego network size, structural holes, tie strength and centralit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novation. Their impact, however, tends to be moderated by contextual and intellectual factors, such as the nature and type of innovation, internal vs external ties, costs of maintaining the ties and exist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relational components of social capital, trust and cognitive norms, demonstrated a consiste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innovation across contexts. The cognitive components of social capital have not sufficiently established their contribution to innovation apart from the other two dimensions. Several insights regarding the general literature on social capital and innovation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social capital, measurement of innovation, an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innovation.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future research agenda. Implications for managerial practices based on the study findings are also dra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