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脉络下,如何进一步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整合,成为当前基层建设进程中的根本性议题。深圳市南山区Z街道将基层党建整合到整体性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形成以社区党建为核心,推进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社区管理"一核多元"的治理机制创新,探索出一种适合特大城市基层党建的社会化逻辑和模式。"让社区回归社会"这一基层党建的社会化逻辑,成为实现基层治理社会化目标的根本之道,可以为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尤其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潘妃 《办公室业务》2024,(7):127-129
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了党建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基于此,文章总结了贵州党建工作的主要路径和措施,探索出网格化、多元化、数字化等赋能基层治理的新模式,以期为相关党建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单位制和公社制解体,乡镇政府常因对基层社会的脱嵌而陷入弱治理境地。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乡镇政府在治理资源匮乏情境下实现有效治理的一种治理机制:乡镇政府通过参与基层党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完成向基层党组织、社群组织借力;通过党的政治性和组织有效性确保上级政策的贯彻;通过区域化、网格化、枢纽型基层党建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有效嵌入;通过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制度化,各个治理主体各归其位并有效配合,以规范化、程序化的制度保障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苗军 《领导科学》2023,(1):152-153
<正>为了解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问题,党和国家始终高度关注如何增强基层治理的基石以确保治理工作稳定开展这个实际问题。进入新时代,“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个课题被理论界广泛关注,各地也纷纷开展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治理创新工作,力求通过加强基层党建来促进基层治理工作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党建与引领力提升割裂、党建引领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无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针对这种情况,提升党建引领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基层社会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领导干部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还有一些差距。因此,应从基层党建引领、公共服务供给、信息技术应用、社会风险防控四个维度,着力加强领导干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当前,城市基层党建"离散化"的突出问题表现为组织性离散、资源性离散、领域性离散。城市基层党建空间治理突破"离散化"的重大价值在于空间治理能够培育主流价值观,凝聚城市基层党建共识;空间治理能够搭建多元、多核的治理框架;空间治理能够形成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格局;空间治理能够供给专业化、便民化的社会服务。城市基层党建空间治理突破"离散化",应加强空间组织嵌入、空间资源整合、空间领域延伸。  相似文献   

7.
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定位是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其意义在于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在现实中,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党建引领不足、互联互动难、发挥作用难、党组织管理难等困境。福建省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探索出以载体建构实现互联互通、以完善组织机制解决群众问题、以技术牵引实现智慧党建三种典型党建创新模式。由此可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应完善党建引领的多维路径:制度升级,实现从"整体推进"向"整体提升"的转变;文化升级,实现从"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服务升级,实现从"服务链"向"服务环"的转变;技术升级,实现从"平台引领"向"行动引领"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鲁晓辉 《管理科学文摘》2011,(34):157-157,160
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构建和创新基层党建格局面临诸多新问题。建立以纵向型单位党建、横向型社区党建以及灵活型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两新”组织)党建密切互动的“三位一体”区域性基层党建新格局,对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储江 《决策》2022,(6):54-56
<正>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安徽省桐城市高度重视网格化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各项任务,坚持“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增强政治功能”的目标定位,保障街道社区开展工作有资源、有能力、有平台。  相似文献   

10.
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协商治理的领导核心,是基层协商治理的推动引导者、赋能保障者。但在一些基层治理实践中,还存在着党建有机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的密度不够饱和、村级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有待增强、村民自治力量有待提升等困境。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的"英林实践"具体表现为: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搭台,构建"3+X"共治生态圈;吸纳社会力量,促进多元共治谋发展;协调各方参与,提升共建共治社区治理水平。"英林实践"启示基层党组织:要突出核心引领,把准基层协商治理发展总方向;要整合多元力量,使基层协商治理助塑乡村振兴共同体;要全程融入协商民主,使基层协商治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实现势能转化,使基层协商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工党支部以“基层党建制度、教学团队、教学整改、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为抓手,在党建中融合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夯实党建实效,既能发挥基层党建的战斗堡垒作用,又能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单元,社区治理作为现代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着政权建设以及社会治理的正常运行,所以在新形势下应该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社区治理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就基层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的创新措施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层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价值立场,就要坚持人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引领和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实践,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进程中实现治理成果人民群众共享,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增进人民的"快乐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社会“微治理”在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上,实现了价值理念和技术性两大层面的创新。“微治理”在价值理念层面上,以社会矛盾预防为主的理念变革为主线,实现了从传统的运动式宏观治理向基层微观治理、从传统的粗放式治理向精细化和精准化治理、从矛盾事后处置向矛盾事前防范、从矛盾治理中“见数字不见人”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四大理念的转变。“微治理”在技术性层面的创新表现在以下方面:党的领导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是贯穿社会矛盾“微治理”的红线;搭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微平台”;以网格化平台为抓手,实现社会矛盾治理的早发现和快化解;提升基层群众“微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微技术”实现对社会矛盾识别的预警;把社会矛盾“微治理”与社会治理大范畴有机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5.
张栋 《决策》2023,(8):53-55
<正>合肥市长丰县陶楼镇创新打法,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合肥市长丰县陶楼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高举“一面旗”、织密“一张网”、搭建“一平台”、泡好“一杯茶”新打法,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5G通信技术的特性对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其超高速率特性实现了治理工具智慧理性,超广连接特性促进了治理主体多元性,超低时延特性增强了治理机制契约性。5G时代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活力创新体系和效率创新体系,其中,活力创新主要指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工具的创新,效率创新主要指治理职能和治理监管的创新。5G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数据治理意识薄弱、多元主体治理协同不够、信息泄露风险较大等挑战,亟须从抢抓5G发展机遇、加强基层党建引领、提升社会风险防控能力及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宋君  沙巨山 《领导科学》2022,(10):120-123
数字治理是在现代社会中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治理方式。数字治理到智慧治理的演进逻辑,既包含技术视角中“数字化”到“智能化”的目标期望,更蕴含着社会视角中“智能化”到“智慧化”的价值期待。但要实现数字治理向智慧治理的转变和升华,必须对“数字至上”和“数字依赖”、数字“形式主义”和数字“官僚主义”、“数据鸿沟”和“信息孤岛”等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管控,并做到形式与实质统一下的形神兼备,立足于社会公共利益下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最终形成智慧治理的良好社会生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党建国家和党治国家的历史与现实,在基层治理中体现为党治基层,这是理解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逻辑起点。近年,通过区域化党建、派驻"第一书记"、开放式党建、智慧党建及"三有一化"等党治基层创新行动,党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了基层治理绩效,同时也导致边界不清、行动困难、高成本运行等问题。对此,需要以公共价值创造为引领,以政党自身的"治理转向"为途径,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运用网格技术处理基层治理事务的一种新兴模式。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现了网格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应用,但在统一思想认识、理顺网格化工作的领导关系、网格员队伍建设、多元主体有效参与、跨部门协同联动、智能化治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宣传教育,改变思想认识;建立上下贯通的网格员管理体系,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坚持多元治理和合作治理,由网格员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各种社会治理力量调动起来;建设更加强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畅通多部门沟通渠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提高智能化数字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外在型的治理资源,数字技术嵌入基层治理的过程,暗藏着数字化技术与基层社会结构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数字技术凭借其工具性优势赋能基层治理时,也面临着来自基层社会的场域压力。基层治理结构的科层化、基层治理主体数字素养欠缺、基层治理方式的路径依赖等诱发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之间处于“试图接近但又无法融入”的悬浮化状态,消解了数字技术治理功能实现的支持机制,造成基层治理的数字技术“负能”后果。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数字治理结构、提升基层社会数字素养、革新数字治理方式等路径,将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融凝一体,助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