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千里是清代嘉庆、道光间的著名学者 ,精于校勘之学 ,所校勘的典籍广为流布沾溉后世 ,被誉为“清代校勘学第一人”。他特别注重收罗众本 ,辨明版本源流 ,讲求不同版本的互勘 ;多本互勘 ,至顾千里而益加精密。其“不校校之”原则决不是无所作为 ,也不是想当然地乱改古籍 ,而是“不校”与“校”的结合运用。顾千里把古籍校勘的实践与理论都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编辑     
我国历史上把编辑称之为“校雠”。汉代著名学者刘向在他的《别录》中说:“校雠者,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者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古代的校雠,实际上类似于今天古籍出版单位的编辑工作。现在出版古籍的工作,也是先确定要出版的书籍,然后委托某些作者去搜集各种版本来进门校勘。校定以后,写一篇出版说明,对其书的时代、内容、篇章的变化以及评价来一个总的概括介绍和提示。  相似文献   

3.
列维纳斯认为,他者的面容作为一种昭示着无限的自我表达者先于并且超越自我,它规定了主体的基本伦理维度并且传递出“汝勿杀”的道德律令。倘若将列维纳斯他者伦理中解构同一化的倾向彻底推进,并进一步清理其理论中人类优先性立场的残余,则可以提出动物面容的问题。思考动物的面容有助于消除功利主义生态伦理以人衡量动物或者生态整体主义伦理观忽视具体生活情境差异性的不足,使生态伦理由“自我—他者”转向“他者—自我—他者”的思考路径,从人赋予非人类他者伦理地位的介入式生态伦理,转向一种人最小限度地干预非人类他者的消解主义式生态伦理,并且使生态伦理建立在以培养人的健全感性为目标的生态美学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王友谊 《金陵瞭望》2007,(22):56-56
在战国时期.魏国魏文侯问大臣李克选谁为相.李克遂提出了“五视”: “居视其所亲”:看他平常都和谁在一起。近君子,远小人者,可用。“富视其所与”:看他何以支配自己的财富。接济穷人而不贪图享乐者。可用。“达视其所举”:看他处于显赫位置.何以选拔部属。任人唯贤而不唯亲者.可用。“窘视其所不为”:看他处于困境的时候.能否节制自己而不变节。苟且偷生者.不可用。  相似文献   

5.
曾巩(南丰)以散文著称于世,其诗歌创作则向为人们所忽视。北宋秦观、陈师道都认为他“不会作诗”①,后来彭渊材等人也“谓先生不能诗”,“至有谓其短于韵语者,又有谓其有韵则不工者”②,似都不把他看作诗人而摒于诗家之外。自南宋以迄明、清的诗话和诗评家,对于他的诗作都极少或不予置评。建国至今的许多文学史著作,也仅只论述其文,不  相似文献   

6.
从权力话语体系的理论角度展开,分析了“权力”的让渡与“权利”的给予,认为在某—话语体系之下,个体要承认他者人的属性,才能换来他者对自身的承认.由此出发,寻求在一定权力话语体系下克服现代社会的人的异化问题,进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上很有建树,其散文温醇典重雍容平易,“词严而理正”。他在史学上也有杰出的成就,在史馆任职期间,编校古籍,纂撰实录,典修国史;他还作过许多史论文章,反映了他丰富的史学思想。曾巩的史学,当时就“见称士类”,得到朝廷的赞  相似文献   

8.
严复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以译介西学与力主西化著称,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四大代表之一.其实,这只是他的一个侧面.他同时代的师友吴汝纶、陈宝琛、梁启超等人对他就有更全面的认识.吴氏称当时独严复一人“能熔中西为一冶者.”陈称赞严复“于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穷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①本文就严复对中学之失得的剖析及中西会通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诂》乃清人李调元所作。此书何以名“通诂”呢?作者在序中说:“诂史通所难通之语也。”意思是:训释古籍,解释难以解释的词语。因作者“立言必简而该,随手便阅;注疏必雅而典,触目不烦”,故有些训释亦甚费解。今拾其要者,巯义释疑,见其一隅.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北宋江南西路临川县人。王安石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不做儒生和书呆子。他博览诸子百家,以及医书、小说,不以儒家经典为限。对于儒家经典,他也不迷信“先儒传注”,而要“断以己意”。同时,对“农夫、女工,无所不问”,以验证书本知识的真确与否。他还比较注重社会考察。这样,他逐渐觉察到一些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形成了革新思想。他反对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谬论,指出:“尚变者,天道也。”“有阴有阳,新故相除者,天也;有处有辨,新故相除者,人也”。这种“新故相除”的自然观和社会观,是他进行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四库全书提要》说它“考证颇详”,“辨核亦多精”。吴曾其人,依附秦桧,余嘉锡斥为“丧心无耻”(《四库提要辨证》)。我们不以人废言,“置其人品而论其学问”(《四库全书提要》),出版他的这部笔记。笔者通读全书并参阅古籍有关记载,对吴氏的记诵渊博,援据赅洽,得到印证,然而也发现若干疏略谬误。实事求是地说,博洽可以当之,而精审则未尽然。其谬误前人为之辨正者已有若干,兹不揣谫陋,踵武先贤,摘其疵病,聊申管见。  相似文献   

12.
《六朝文》是清代道光年间许选编的关于六朝骄作文的一个简明读本,颇为行世。清末黎经诰氏为之笺注堪称详赡,然其中尚有一些失误。本文即列举其注“九龙将瞑”、“金刀掩芒,长淮绝涸”、“人非新市,何处寻家”等九例予以纠驳,并指出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大抵在于过分泥守个别词语,而不从全文来通察原作者造语行文之用意所致。这种“释事而忘义”的现象在旧法中是一个通病,今日之治古籍者对此不可沿而不察。  相似文献   

13.
洪仁玕与洪秀全一样,最初是通过梁发的《劝世良言》接触到“耶火华”这一词的,它被奉为独一真神,而这一真神主要是用“神天上帝”这个词来表达的。洪仁玕和太平天国在接受这一概念后,与中国古籍中的“皇矣上帝”、“惟上帝不常”等词意紧密结合起来,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心里及神学观念加以改造。特别是他在阐述上帝创世的时候,对于上帝的“自有者”解释,表现出了泛神论的倾向,并赋予了一些非神性的解释,但就其本质仍属于唯心主义神学体系。他之所以这样作,是有其深刻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原因的。  相似文献   

14.
惠施,宋国人。他的生卒年限,近人考订为公元前三七○——三一○年。他的一生行事,我们所知道的,有以下几点:(一)他曾作过魏相,充当齐魏两国徐州相王的主谋人,在政治上主张“去尊”和“偃兵”。他在魏国的政敌是张仪,公孙衍却很崇尊他。(二)他的年岁略长于庄子,死在庄子前,和庄子是朋友。他们二人时常争论一些学术上的问题,庄子虽一再批评他,也很怜惜他,推重他。他的“汜爱万物,天地一体”的思想曾给予庄子以一定的影响。(三)他著书很多,“其书五车”;喜和人辩论,有时到了“说而不休,多而不已”的地步;可惜他著的书都失传了,比较成套地为  相似文献   

15.
简自幼便忍受着作为“他者”所带来的不确定感,但是她拒绝接受命运的安排,坚持“自我”的独立性。简的荆棘人生路——盖茨海德—劳渥德—桑菲尔德—沼屋—芬丁——充分展现了她对“自我”的不懈追求。简的“自我”形象迸发着女权主义的光芒。小说中看似“不太可能”的情节揭示了最可能的事实:男性统治正是女权主义“他者”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在山西古籍书业界,曹渤先生被公认为是古籍版本学鉴定研究的“第一人”。曹先生自1929年起从事书店工作,至今已有73年,期间从未离开过这一行当;曹先生一生独处,全身心投入古籍一门;曹先生鉴定收购过的珍本嘉椠多多……。如此经历,造就了曹先生在专业上的精湛透辟、高超神妙,称其为“第一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曹渤1913年生于天津一个铁路工人之家,16岁初中毕业后即进入天津华洋书店当练习生,从此开始了其漫长的与书籍打交道的一生。后来,他又到黄河书店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曹渤随黄河书店回到太原。19…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就孔子“仁”说的内涵、阶级实质、产生背景和历史价值几个问题略陈管见,就教于同仁。 一 “仁”字在孔子之前即有人提及。春秋时期的许多古籍中均有这方面的记载,例如:晋国骊姬曾引外人之言:“为人与为国不同,为人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国语·晋语》)“子产始知然明,问为政焉,对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虽然“仁”字在孔子之前即有人提及,但作为哲学概念和伦理范畴而系统论述“仁”者,当始于孔子。《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孔子贵仁”。据赵纪彬先生统计,“《论语》言‘仁’者五十有八章,  相似文献   

18.
龔自珍(一七九二—一八四一),字璱人,号定庵,出身于官僚地主的家庭。他得功名較晚,且終其身是不得意的!他曾写詩道:“精微惚恍,少所乐兮!”“迴念故我,在寥廓兮;我詩座右、縈我独兮!”——由此可知他的郁郁的心境。在学术思想方面,他曾从刘逢祿(一七七四—一八二九)宋翔凤(一七七六—一八六○)治公羊学。而公羊学的所謂“張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如何由据乱而升平而太平,这中間自寓有对政治的必須改革之意。龔自珍受了此学的影响,加上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滿,自亦有从揭露当时政治的与社会的黑暗中而趋向改革之意。  相似文献   

19.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文字、声韵、训诂学家黄侃先生生平阅读古籍范围极广,经史子文,无所不窥,而且凡所阅之书,必施以圈点或批校。章太炎先生曾说他:“有所得,辄笺识其端,朱墨重沓,或涂剟至不可识。”他的志愿是五十岁以后开始著书,而恰于五十之年去世,因为早世,不及撰成宏篇钜制,然而却留下了未经整理的大批圈点和批校的古籍。因为他功底深,  相似文献   

20.
我们周围喜欢“窥探”的人很多,例如某某人和领导关系不—般、某某人家庭不睦等等一些比较隐私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往往被称为办公室“八卦”。而制造八卦者则被称为“八卦男”或者“八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