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歌,早在周代搜集整理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记载。继《楚辞》后出现的汉魏六朝乐府,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不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关于描写爱情的佳作。因为它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人民自己创作的歌,  相似文献   

2.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祝英台爱情故事固然发生在浙江的宁波地区,流传及于全国,而追溯其历史发展,则与江苏镇江地区有密切关系。首先是因为东晋末年京口集团首领刘裕为梁山伯立庙表彰,而刘宋王朝的开国君臣都是民间文化——南朝乐府民歌的爱好者与提倡者;其次,产生在镇江地区的《华山畿》乐府本事同梁祝故事基本情节的最重要一点“殉情合葬”是相同的,这一点还影响到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的写定完成。梁祝故事结尾的“化蝶”则是进一步的艺术飞跃。  相似文献   

3.
电影《柳堡的故事》已成为经典名片,影片插曲《九九艳阳天》久唱不衰,拍摄地江苏省宝应县刘坝头因此更名为柳堡。然而在小说《柳堡的故事》诞生之前,就已有相类似的故事《下柳林》在晋西和陕北广为流传的史实,现在却鲜为人知,甚至被人遗忘。本文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诸多相似点,力求探讨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之间的某种关联。从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的角度来看,从文学的继承性来说,《柳堡的故事》的原型当来自民歌《新下柳林》,或者至少可以说是受到民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离现在二千五六百年前,在今日山西运城地区的芮城附近,流传着一首叫《伐檀》的民歌。因为这地方在周朝初年由周天子封给一个同姓诸侯,建立了一个魏国,所以这地方就叫做魏。后来有人把从各地收集来的民歌按地区国别进行分类,这首民歌被归入了魏地,在《诗经》中即称作魏风。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歌坛上,经常听到的歌曲,大多数是民歌,或者是民歌风味很浓的创作歌曲。这些歌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一经歌出,很快就得以流传。 民歌,即人民的歌,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代代流传,它是人民斗争的武器、生活的伴侣、精神的寄托、思想情绪的体现,近代以来,许多外国歌曲传入中国,这些歌大多数在本国也是民歌。如:《拉网小调》——  相似文献   

6.
壮族反战乱长歌《嘹歌·唱离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嘹歌”是壮族人民喜闻乐唱的一种民歌形式。由于歌唱时歌句的尾音都用“嘹——嘹”来拖腔,因而人们称之为“嘹歌”。“嘹歌”是从一九六一年开始搜集整理的。先由田东县文化馆搜集整理了八百多行。后由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两次派人下去,深入发掘,共搜集到手抄本和口头记录约一万六千多行。其内容丰富多采,从各方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等。而基本内容则是由《日歌》、《夜歌》、《散歌》三部份组成。第一部分:《日歌》,就是白天唱的歌。它又包括《三月歌》、《日歌》、《入寨歌》三方面的内容。《三月歌》唱的是壮家的自然风光、季节时令以及农事活动的情况,从一月唱到十二  相似文献   

7.
195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黄宗江写就电影剧本《柳堡的故事》,觉得剧中应该有一段插曲,而且一定要是民歌体的,于是,就把想法告诉作曲家高如星,这便诞生了传唱半个多世纪的经典歌曲——《九九艳阳天》。  相似文献   

8.
诗人李季一九四三年到陕北三边工作以后,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员、县地委机关干部.在这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并在搜集整理陕北民歌"顺天游"的基础上,创作了长诗嗽王真与李香香》。此外,李季还搜集整理过民间故事,这却不大为人所知。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日《解放日报》文艺版刊载的民间故事《救命墙-三边民间传说沙,署名"里计",  相似文献   

9.
毛继增先生发现的“一音歌曲”——藏族民歌“伯谐”实为纯四度二音列歌曲;经与藏族民歌“伯谐”比较,同为纯四度二音列的贵州苗歌《阿哥嘴巴甜》、《保寨歌》、福建汉族民歌《人民百姓快活多》形态近似;这种相似隐伏着史上民族迁移中的文化融合,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三个民族存在共同的文化心理模式下音乐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绣荷包》是中国广泛流传的民歌,其蕴含的传统意义上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来源于女红,转换为歌唱,在民歌《绣荷包》中蕴含了古典形态的情感因子。四川地区的绣荷包又有其巴蜀文化特色。本文以四川地区民歌《绣荷包》的歌词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比对,以呈现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明代文人对民歌的认识——以冯梦龙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中后期民歌再度兴盛,引起文人的广泛关注,他们在序跋、笔记、评点中对民歌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看法。他们将民歌与《诗经》中的《国风》相提并论,将民歌与文人诗文、戏曲进行比较,以提高民歌的地位。他们从方言和曲调两方面论述了民歌的地域特色,高度评价民歌的情真语直的特点,充分肯定民歌朴实、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浩如烟海的蒙古族民间故事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传统故事和专人系列故事(或曰故事组、故事群)。专人系列故事中,《巴拉根仓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也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大蒙古族人民同僧俗封建统治阶级进行战斗的锐利武器。蒙古族民间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源远流长。部落时期的那些美丽的传说、神奇的故事、悠扬的民歌、吉祥的祝词等,在最早的经典著作《蒙古秘史》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然而  相似文献   

13.
冯小刚:《晚饭》太俗,叫·《夜宴》吧。冯小刚——这是一个“哈姆雷特的故事”,考虑到世界各国已经有很多导演拍过,我就决定拍一个女版的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4.
公元八二二年正月,四川夔州地区的劳动人民,在传统节日的晚上吹笛击鼓,联歌《竹枝》。激昂清越的歌声,冲破料峭的春寒,打动了一位刚来蜀地不久的诗人,他倾听着含思宛转的当地民间乡音,想起了过去屈原在沅湘之间,吸取民歌营养,改写《九歌》的故事,不由得诗情激荡,欣然命笔,依照民歌的形式、音调写下了著名的《竹枝诗》九首,“俾善歌者扬之”。果然,立刻被广泛地传播开了。  相似文献   

15.
屈原作品考     
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第一位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种新诗体——楚辞。其楚辞作品当时没有编辑成册,只是到了西汉刘向搜集整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卷,定名为《楚辞》。但刘向所编《楚辞》早已散佚,那么究竟屈原的作品有多少亦不可得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屈原的作品有二十五篇,但未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在《楚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他自己的《九思》一卷,合为十七卷,为之作注,改名《楚辞章句》。其篇目为:一、《离骚》,二、《九歌》,三、《天问》,  相似文献   

16.
《东方红》是由陕北民歌《骑白马》(也有人叫《白马调》)改编而成的。所谓"改编",实际上就是重写新词,调子没变。但《骑白马》这首民歌却有不同的版本。骑白马,跑沙滩,你没有婆姨呀我没有汉。咱俩捆成一嘟噜蒜(呼嗨吆),土里生来土里烂。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嗨吆),打日本也顾不上。根据歌词很容易判断,这首歌是流传在抗战时期的。词写得最好的当然是第一段,表达了一种生死  相似文献   

17.
1937年,我在《语言与文学》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九歌非民歌说》,反驳那时候以胡适为首的《九歌》为民歌说、《九歌》非屈原作品论。①我在那时候提出了三项理由,第一、从《九歌》的祭祀制度上,证明《九歌》的祭祀是国家的祭祀,而不是民间的祭祀;第二,从《九歌》与汉代《郊祀歌》的比较上,证明《九歌》是楚国的宫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敕勒歌》的篇题、作者及产生年代等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学界。一、关于《敕勒歌》的篇题注释《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可见,“敕勒”为北朝种族(或部族)名,又称狄历、高车、丁零。所以《敕勒歌》当是“敕勒族民歌”的意思。但自古以来有一种说法,认为《敕勒歌》是鲜卑族民歌。其根据和理由,是《府乐广题》记载:敕勒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认为既然“本鲜卑语”,就只能是鲜卑族民歌了。然而,据此断言《敕勒歌》为鲜卑族民歌,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19.
《粤风》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文学家李调元所辑解的民歌集,收有明末清初广西浔州地区(今平南、桂平、贵县、武宣等县)的民歌一百十一首,其中粤歌五十一首,瑶歌廿一首,俍歌廿九首,壮歌八首,均为情歌。在明清时期文人个人大量采集编纂的民歌专集中,《粤风》是影响最大的一本,它在我国古代歌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向为文人韵士所推崇。 收入《粤风》中的俍歌和僮歌,实际上都是壮族民歌,故本文统称之为壮歌。《粤风·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进国际民间文艺的学术交流,加强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民间文学论壇》一九八四年第二期介绍了日本学者铃木健之先生的题为《“机智人物故事”笔记——试论其欺骗性》(赖育芳译,以下简称《笔记》)的文章,并在同期发表了了祁连休先生的《试评“骗子”说》一文,就我国各民族机智人物是否是骗子及其它有关问题展开了极为有益的学术争论,笔者愿同大家一起讨论。本文拟通过对藏族机智人物故事——《阿克顿巴的故事》的主人翁及其哄骗行为的介绍和分析,谈谈对《骗子》说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妥之处,期待专家和同行们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