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浒传》这部英雄传奇小说既包含着“公案”因素,又存在着侠义小说的因素,实际上它为后来公案小说的发展以及为公案侠义小说的合流奠定了基础。清代出现的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三侠五义》等作品,继承了《水浒传》中侠义与公案结合的艺术设计,在此基础上又转化了侠义精神,成为从《水浒传》中分化出的一个新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2.
3.
<水浒传>中的三位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尽管位列一百单八将,但作者在塑造她们的形象时并没有采取和塑造其他男性英雄一样的立场,而是突出强调她们作为女性的低下、从属地位和作为英雄所必须的男性化特征,是男权意识下的性别书写,体现的是父权意志对女性的压制和否定.  相似文献   

4.
《好逑传》一书具有重要价值。但学界梳理小说史时对《好逑传》的类别归属问题却颇具争议。判别《好逑传》的类别归属,应以作品中主要题材的归类和作品的结构布局方式为判断依据。《好逑传》中的公案性与侠义性题材均有明显体现,并与才子佳人小说、英雄儿女小说有较大不同。将《好逑传》归为侠义公案小说是较为合理的一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不是公案小说,也不是公案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它却包含了丰富的公案因素。分析其中“公案”的内部构成情况、探析《水浒传》如何融合宋元话本小说中各种题材,以及进一步研究“公案”在《水浒传》中的叙事作用,对于研究话本小说如何过渡到长篇白话章回小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描写作案、断案的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尽管公案小说后来被侦探小说取代,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水浒传》在题材方面存在大量的公案故事,客观上,《水浒传》在艺术创作上对前代公案小说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从公案小说艺术发展规律的角度,探索《水浒传》对公案小说的继承与发展,这对公案小说发展规律的研究及《水浒传》对后代小说影响方面的研究都会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小说加以评点 ,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特有的方法。通过对金批《水浒传》的深入阐释 ,认为金圣叹从“文章作法”即创作技巧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研究 ,并对《水浒传》的语言表达技巧作了深入探究 ,形成了金批《水浒传》语言特有的表达技巧 ,这对中国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指出,在文学作品中,"哭"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审美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立足于《金瓶梅》文本实际,对"哭"态进行系统的分析、探讨、研究。分析书中人物百般哭态的描写,以及由这种种哭态所刻画出的鲜明的人物性格,凸显出的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并非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叙好人完全是好 ,坏人完全是坏” ,而是在基本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对人物进行了全面和多方位的刻画。尤其在曹操、关羽、周瑜、刘备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既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或二者兼而有之 ,从而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描写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谋篇布局结构文章时用酒,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时用酒,刻划人物性格时用酒.酒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审美追求.酒在<水浒传>中是多彩的,是力和勇、侠和义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读<死水>,只有纠当时人不重其思想内涵之偏(<死水>是一首愤激的爱国诗);也纠闻先生辩解自己"没有技巧"之偏(<死水>贯彻了诗人"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诗歌主张),才能真正领会<死水>的审美价值.在借鉴西方诗歌绘画理论的同时,闻先生又提倡恢复"对旧文学信仰"及中国古典诗画意境之传统,因而在重新审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成绩及局限(全盘西化而导致传统文化断裂的今天,闻先生的主张更见其卓越之处.  相似文献   

13.
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传说就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不息。水浒民间传说主要讲述了水浒英雄的出身来历、习武修德、人伦日用、战斗生活等方面的故事,其情节内容、思想倾向以及审美趣味都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厚重的生活化色彩。民众在塑造水浒英雄时,更多是从生活出发,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带头人,既刻画了他们的疾恶如仇,又赞扬了他们的扶危济困;既突出其英雄侠义,更展现他们的平凡生活。较之小说,这些传说更多地反映了民众的基本价值观,反映了他们对“英雄”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以往《水浒传》的主题,虽各有一定道理,但都有不尽人意处。《水浒传》实质上是作者作为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挽颓救弊、救世情怀的寓意式表达。这在小说的神话构思、谋篇布局、形象塑造三个方面都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审美无利害"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作为审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将其作为"质"的契机来规定美的。尽管西方以往不少学者对审美进行了分析研究,但第一次在哲学历史里系统、严格地为"审美"划出独立领域,真正使美学成为一门新的科学的却是康德。他提出的"审美无利害"把审美愉悦从由感官引起的快适和追求善所引起的愉悦区分开了,此命题在康德整个美学体系里起着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假托古宋遗民,借用北宋末年的战乱表现自己的遗民意识.道教在此书中占了很大篇幅,道士、道观以及道法在书中都有描写.道教意识的频繁出现既与一定的历史因素有关,也是受到明末清初时期社会现实的影响.作者从史实出发,在继承《水浒传》原作的基础上,讽刺了宋徽宗道教误国的行为,从而也隐射了明朝后期,皇帝信奉道教从而导致亡国的事实,表达了自己对亡国的深刻反思,从中可以窥见明末清初的士人心态.  相似文献   

17.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极富原创性的核心范畴之一。兴最初是作为阅读理论和接受方法而受到文论家们的关注。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美刺走向审美的过程,当兴淡出于美刺教化、突显文学和审美功能的时候,兴作为接受的一面呈现出蕴藉含蓄、意在言外之美,日益满足读者对作品的认知需要,使读者从更广阔的空间体味其"韵外之致"。兴的内涵与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与古代的言意之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这部家喻户晓的名著,建国后学术界一直认为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作品。近年来学术界有几种说法并存。文章首先结合原著的描写,对粱山109条好汉的出身进行逐一分析。其次,通过量化分析,认为主要好汉属于市民各阶层。最后,从好汉基本活动的场所是市井,以及好汉所具有的伦理思想属市民阶层来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文道关系是理学美学的核心问题,两宋理学家虽然普遍具有重道轻文的倾向,但同时也认为“道”本体必须通过“文”形式而体现,离开“文”,所谓“道”就没有着落,成为“有体无用”之学。为文要求明白自然,质朴平易,反对架空细巧,刻意雕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的探索与传播,“校园文化”在整体育人方面的强大作用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各类学校的普遍重视。校园文化的特点总体表现为“和谐”,美育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为重要的功用,只有以“审美”为基本标尺,才能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达到“和谐”育人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