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毛泽东同志把这个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他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一、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创立的。他们在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看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了由这个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这些矛盾都作了经  相似文献   

2.
清代,随着移民开垦和土地关系与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内蒙古东部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在这场社会变革中,社会各阶级或阶层为了维护本阶级或阶层的利益,相互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冲突。分析这些矛盾和冲突,并对其进行多方位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的阶级矛盾,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矛盾的实质。一、各族封建剥削阶级与各族劳动人民的矛盾各族封建剥削阶级与各族劳动人民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各族封建剥削阶级包括蒙古王公贵族、满蒙汉地方官员、僧侣贵族、蒙汉地主、地商、高利贷者;各族劳动人民包括蒙汉各…  相似文献   

3.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和基石,是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的一把钥匙。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首先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剖析中,看到了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到了由这个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中,对这些矛盾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而建立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原动力。列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各王朝中,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不同阶层、不同派系、不同人或骨肉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经常发生各种争斗,甚至酿成武装冲突.这类矛盾斗争,究其实质,不过是剥削阶级内部权力或财产分配之争,乃私有制的必然产物.然而,由于历史不断发展变化,统治阶级内部的每次斗争,均有其各自不同的内容、形式与特点,从而或多或少体现了剥削阶级内部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且,由于剥削阶级在当时处于统治的、支配的地位,所以其内部的矛盾斗争,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曾构成为相当突出的历史内容,对社会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对此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进程的复杂内容和若干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矛盾的复杂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各种方式凸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本质与规律的揭示,马克思研究理论是为了指导人类变革现实,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的本质与规律是为指导无产阶级认清自身的历史地位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合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主要的是一种变革世界的方法。在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反腐倡廉全面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具有一定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立足于“人类解放”的高度分析了政治解放的限度,并以“市民社会自身的矛盾”、“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思想揭示了现代政治的本质及其矛盾性和抽象化、形式化特征.马克思的现代政治批判理论澄清了政治解放的前提,划定了与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者之间的界限,进而瓦解了实质自由与形式自由的抽象对立关系,而法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雷蒙·阿隆曲解了马克思的实质自由观.  相似文献   

7.
说马克思创立了生态哲学,主要在于马克思确立了这一哲学的主要生态原理:其一,马克思从人与自然存在物互为对象,以及人在与自然界关系中的能动作用出发,创立了人与自然界的辩证生态整体论;其二,他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的物质变换(新陈代谢)的断裂,间接揭示了自然事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的生态循环、生态平衡原理,这是生态哲学的基本原理;其三,马克思的整个理论目标,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双重实现,这是他的目标方向原理。这三个方面是马克思自然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石,它为全人类解救生态危机、开辟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了自然生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批判性地借鉴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深入开展了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实现了对市民社会的"本质的矛盾"的揭示,这一重要成就奠定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科学理论基础,并使马克思得以展开对黑格尔哲学的全面清算,把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成果创造性地整合于唯物主义的立场中.因此,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本质的矛盾"的揭示对于唯物史观之创建具有重要的发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劳动哲学将自然和社会都纳入社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中去把握,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本质,社会道德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结成的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社会关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是社会道德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社会的道德关系中,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组织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矛盾的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物质生产劳动进步带来的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是社会道德关系矛盾解决的根本力量,伴随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的发展,社会道德关系中各种矛盾的统一性将取代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马克思在揭示国家阶级属性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国家与社会矛盾对立的一般属性.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质上是逐步消除国家与社会的对立和矛盾、协调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创造性地将新陈代谢概念运用到社会经济领域创立了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与其居住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关系发生扭曲的机制。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对当代中国在农业、城市化、社会生产中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剥削阶级进步思想家的唯物主义哲学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什么关系?我们不同意笼统地讲是“根本对立”的关系。这种观点只看到剥削阶级同劳动人民之间矛盾的一般表现,忽视了这一矛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选集》第2卷第512页)。我们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步的唯物主义哲学能够部分地反映或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光辉著作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还指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毛主席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深刻根源。学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坚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生时代是研究马克思思想形成时不可绕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马克思虽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伦理观,但在其对幸福等问题的思考中已经形成了一些颇具深度的伦理思想。这些思想的形成与马克思成长环境中的康德元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因如此,马克思在中学时代的宗教论文和毕业作文中表达了明显的理想主义倾向。在大学时代,通过诗歌创作与哲学、法学的研究,马克思在“现有”与“应有”之间的矛盾中陷入了彷徨。但马克思并未因此放弃康德哲学的“自我意识”立场,在博士论文中对通过原子偏斜理论的阐发,隐晦地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揭示了自由之于幸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劳动作为重大的理论课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后果。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之间,保持着一种深刻的思想传承关系。简言之,古典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揭示了劳动的社会历史内容,以此表达了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黑格尔将其上升为现代性的一个哲学问题,进一步描述了近代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结构及其矛盾;最后,马克思把劳动理论推进为一个彻底的批判理论,达到了对资本主义的彻底否定性理解。在马克思全部理论中,哲学的“劳动”概念和经济学的“生产”概念构成了表征理想和批判现实这两个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所当然地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由于存在着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它们之间的矛盾尽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可以得到某种缓和甚至很大缓和,但终归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基于根本物质利益基础上的阶级对立,最后只能通过社会革命的途径才能彻底解决。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价值决定原理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项核心内容,它深刻揭示了两种不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它们在价值形成中所起的不同作用,阐明了这两种不同作用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也是判别不同经济运行模式是否真正高效的一条基本准则,对它的准确理解与运用,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巨大的制度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8.
就像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分析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人们之间的物质的生产关系出发,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指出了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及对其进行周密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公平思想是在批判吸收各种公平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之前的古典公平思想和自由主义公平思想均曾影响到马克思,虽然他从整体上对自由主义公平思想持有否定的态度;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使得马克思更加关注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现实的利益差别;费尔巴哈让马克思具有了历史关怀,使其公平思想进入了历史唯物主义范围;空想社会主义者理论上重视公平实践上忽视历史,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不平等的内在本质,马克思则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公平的虚伪实质,并找到了一条适合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斯大林由于他们受所处时代和实践地位等条件的限制,都没有从理论上给以明确地回答。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于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充满矛盾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