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时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包括生活、价值、理想三个层面.在生活层面上,人文关怀以消除贫困为奋斗目标;在价值层面上,人文关怀以达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奋斗目标;在理想层面上,人文关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由生活层面到价值层面再到理想层面,人文关怀不仅要实现自身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且要达到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席勒以来,审美教育成为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所面对的基本精神问题与社会问题之一,也是现代人类始终没有很好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审美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行历史考察,以实现对审美教育的现代性重建。在历史的视野中,希腊人对审美和教育倾注了极大的关怀,至18世纪卢梭,更是将教育、情感、培养问题判读为人类复归的基本问题。但是,直到康德,审美与教育才在人类自由定位和全面解放的路径上全面相遇,审美教育的核心理念逐渐生成,之后才有现代审美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艺术是创作主体心智的伟大创造;审美活动则是主体自由自觉心灵的观照。艺术品是审美心理结构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一种审美超越。艺术的自觉就表现为艺术家的审美主体在超越与回归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审美自觉不仅与情感有关,而且要使一些艺术作品具有一种超越原作者意旨和境界的弹性和暗示力,它不但使我们得到美感的愉悦,并且要指引我们去参悟宇宙和人生的奥义。  相似文献   

4.
美的解析     
唐菽海 《社科纵横》2006,21(1):112-114
人类的审美呈现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阶段两种类型的特征。感性阶段审美是直接来自事物的形式的快感,而知性阶段审美是人因对事物内容的接纳而转发的对事物形式的间接快感;理性阶段审美则是人对审美客体的形式和内容统一问题的积极思索。在感性和知性阶段的审美判断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是自在审美;而理性阶段的审美判断中,人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是自为审美。综上所述,美是引起快感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余飞跃  郭国祥 《探求》2005,(Z1):103
一、人的本质具有丰富的内涵,文化是人的本质丰富内涵的外在表现和实现途径 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即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首先,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即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就是人的类特性.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劳动实践出发,研究了人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马克思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相似文献   

6.
人是有理性的存在者,但在人类思想史上对“理性”的内涵及其意义的解读则呈现出如下多元视角:其一,把理性理解为对宗教思维方式的扬弃,以此强调对人的主体性的彰显;其二,从超越生物本能以及控制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活动层面来解读理性,从中试图彰显理智的作用;其三,在本体论或认识论意义上把理性理解为对感性、经验、现象的超越,进而强调其“本质探求”之要义;其四,认为理性更表现为实践理性,即伦理实践领域的意志自律和意志自由,旨在为道德奠定依据;其五,在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理性则体现为在人的自由实现过程中开辟出科学路径的历史唯物主义智慧。全面呈现“理性”内涵的启示意义在于:第一,只有培育完整人性自觉进而塑造健全人格,才能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与真正进步;第二,应超越唯科学主义的育人理念而代之以通识教育理念;第三,要自觉意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强大更体现在公民整体精神道德和制度建设层面;第四,在社会历史领域要时刻注重社会关系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妇女问题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妇女观是指社会对妇女的看法 ,人类的妇女观经历了从“文化人”、“经济人”、“政治人”到普遍人权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演变 ;考察妇女问题有三个维度 ,分别以男人、人和妇女自身作为参照系 ,并对应于平等、博爱、自由三个层面内涵 ;从总体上看 ,妇女问题的症结在于生理基础—分工选择—环境强化综合因素的作用 ,因而需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社会文明三个层次着手加以解决。妇女问题的实质是社会分工所导致的人类生产异化的结果 ,解决妇女问题有赖于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与社会总异化的彻底消除 ,从根本上有赖于社会全面、自由与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是西方哲学理论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审美问题的自觉观照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哲学的理论情趣问题,在生存论的意义上,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蕴涵着时人的本真的生存方式和境界,即美的生存方式和境界的自觉,这一自觉有利于哲学克服科学和宗教等文化形式对人的存在的贬损,在对人的存在的召唤、呵护和守望中确证自身的合法性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哲学三大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人的社会实践是整个世界的基础,它通过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揭示着人的本质;实践会产生“异化”现象,但“异化”最终又会被实践所克服,从而使人的本质实现复归;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人会通过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交往关系的普遍发展不断地获得解放、获得发展,最后迈进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新历程。马克思哲学的上述三大学说是人类思维的宝贵财富,它将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王国银 《学术交流》2007,1(6):35-37
人的发展与人的德性追求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德性表现;不同的德性追求又内在地推动人发展的不同样态。所以,从历史态的角度分析人的发展,从伦理反思的角度揭示人发展的伦理本质,不论是对人的发展还是对伦理的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性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一方面,人对德性的追求推动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赋予德性以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A.麦金太尔的《在德行之后》一书,是当前盎格鲁撒克逊哲学中讨论得最多的道德哲学著作之一。他提出一种跨学科理论,想来消除规范伦理学和经验理论社会学之间的界线。他的主要动机是寻求一种在决定道德问题时对多主体都有约束力的“客观”伦理学。他的理论具有反正统性和挑战性,因为:第一,他认为道德哲学和哲学以外的道德事实是一种具有丰富内容的伦理学的根本基准点;第二,他认为道德哲学代表一定的社会关系,因而象维贝尔和戈夫曼这样的社会学家同象史蒂文森和罗尔斯这样的哲学家一样,在道德哲学方面都给人以极大的启示。他认为启蒙运动使得人们历来都把伦理学同社会学割裂开来,这是极端错误的。麦金太尔的理论至少在下述三个方面特别富有吸引力:1.提出一种以多主体作为道德论证基础的伦理学;2.试图历史地解释现代道德水准;3.用社会学理论论证道德哲学。《在德行之后》的论证不是基于分析而是基于历史。麦金太尔认为,启蒙伦理学的方案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找到使被解放的个性的自由利益重新协调起来的办法。鉴于启蒙伦理学造成的历史中断,既然不选择尼采的反道德主义,那就只有复归到出现这种中断之前的状态中去,即复归到亚里士多德传统中去。但是这种复归应在何种含义上适应我们当今业已变更的社会的、心理的以及道德的条件,这种复归到底是怎么个样子,对此,麦金太尔只作了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胡宇南 《社科纵横》2014,(10):70-73
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中,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界定: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这三个维度,综合体现了人的本质追求和本质属性,是对人的本质的应然规定和实然规定。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基于国情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依据马克思人化自然的思想,在人化自然活动中"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因而这种活动在使人的各种能力不断获得发展和提高的同时,也使人的审美能力不断获得发展和提高."人化的自然"具有各种形态,其中也包括审美对象形态.由于作为审美对象形态存在的人化的自然兼具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丰富形式和内涵.就使它对人具有综合的审美意义,因而其意义就更全面、更深刻、更强烈.  相似文献   

14.
孙文营 《社科纵横》2004,19(6):11-12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具有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是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其最高的价值追求。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制度设计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其本质属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遇到的挫折根本原因在于背离了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属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内涵出发 ,结合中国国情 ,制定出合理的、灵活多样的制度设计 ,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实现了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复归。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柳琴  史军 《阅江学刊》2013,(4):51-55
德治和法治都是以人为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之手段的社会治理模式,因而可能成为约束或限制人类自身发展的桎梏。善治不是以"治"人为最终目的,而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保证人类自身不在物质繁荣的过程中被异化为工具。善治在个体自由的离心力与社会秩序的向心力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以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为基本保障,以人的道德自觉与向善追求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纵观百年公共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行政人"的内涵都在不同层面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人性化的主旨内涵是要注重人的整体层面,将行政人人性进行完整复归."完整行政人"是要将此种理念具体为行政制度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行动,追求"完整行政人"是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行政人人性缺失方面对公共行政理论进行的重构.从对"完整行政人"的价值追求中去复归公共行政的主旨内涵,同时更需要从哲学的维度去把握"完整行政人"的主体性,更好地追寻其内在根本涵义.  相似文献   

17.
李雪 《社科纵横》2006,21(7):116-119
莫言一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写作立场定位在民间,从富有多种内涵的民间去寻找自己现代意识的生长点,但表达知识分子的现代意识和立足于民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寻找其中的平衡点并非易事,如作家处理不当,现代意识的表达可能损害民间自身的审美性,而民间立场也可能限制现代意识的表达,从而使二者的融合出现裂痕。莫言在不断地探索二者完美融合之路,他扎根于民间,汲取了民间的精神大气,同时将现代的叙事技巧和现代生命意识熔铸其中,从而丰富了民间叙事,但是当莫言急于表达现代意识或过分强调自己的民间立场,便产生了因忽略民间的审美特征而丧失自由的叙事风格和因忽略民间对主题的选择性而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种种不和谐等弊端,作品的艺术魅力就受到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8.
苏红 《社科纵横》2000,(1):78-79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必须把它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中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观点 ,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丰富和展开。第一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指出 :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类的特性。人是劳动的产物 ,也是劳动的的主体。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劳动的产生就是人类的产生 ,劳动的解放和发展 ,就是人类的解放和发展。人只有通过劳动在…  相似文献   

19.
原罪与自由意志--论奥古斯丁的罪-责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不仅开辟了哲学的新维度,而且首先为伦理学奠定了新的基础,使伦理学不再仅限于充当"生活指南",而是承担起确立人的绝对罪责、绝对权利和绝对尊严的根据这一使命的学问,开始了伦理学的历史性转向.而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则完全是出于他对基督教"原罪说"的信仰和理解.如果说对自由意志的追问是对人的自由存在的觉识,那么对自由的这种觉识首先是哲学从基督教信仰开显出来的.对人的自由的全面自觉是近代启蒙哲学的核心精神,在这个意义上,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遥远地召唤了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20.
在近两个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前提,但是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给人带来全面的自由和解放,相反,却使人陷入了深刻的、全面的异化之中。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统治人的物质力量,不断地强化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统治。因此,对技术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