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沈从文所建构的艺术世界是两种美的因素交织而成。这便是人性美与自然美。作为两种美交汇融和的契机便是湘西乡土所独有的那种人与自然谐和的原始性形态。若人性美是沈从文作品所表现的核心,那么自然美则是其突出的特征。在沈从文的作品里,“自然”不仅是尽善尽美的,而且成为衡量人性的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从文所描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在抒情的同时运用具体的物象起兴,其物象多是撷取农业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和发生的事情,反映本真的自然,再现客观的自然万物,从而使《诗经》呈现出特有的朴实风格和浓郁的自然风情。  相似文献   

3.
具有楚人个性气质的沈从文,在其湘西小说中对楚文化精神表现出特有的文化体认。这便是:崇尚自然、活泼灵动;热爱生命、尊崇人性;感世伤生、沉郁忧患;神秘奇幻、浪漫诡谲。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献中的物主要指“生物”,具有生命力,区别于现代的物字。万物皆天生,这种自然禀赋便是性。性即生物之性。人属于物,人之性即物性。荀子以性释心,自然心便是物性。心、欲、情变成了性、欲、情。这种自然禀赋之性及其主要活动即欲和情皆不可靠,此即性恶论。只有后天的学习与教化等人为之“伪”才能改变人的自然状态,让人从自然物转变为仁义人。人的自然之性属于生物之性,并非人的本质,人性即物性。人的本质在于伪,荀子以此彰显其人类本质的人为性立场:人即“人”。  相似文献   

5.
人和自然的相互生成──一论新时期文学中自然主题的审美意义欧阳光磊,远山新时期文学在其发展演进的十余年中,出现了许多可资回味的现象。其中的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便是:它在一段时期内迷恋于对蛮荒、原始自然的描写;迷恋于对原始、古朴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形态的追...  相似文献   

6.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主要表现为:自然价值的悖论、自然权利的混乱、认知方法的神秘主义、走向荒野的反人道主义。而造成这些困境的根源,便是以排斥实践为特征的本体论的荒野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适应的双重性与调适取向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人类学的创立与发展极大地得益于生物学的进步。但文化适应决然不同于生物适应,文化除了对特定生态环境的适应外,还包含着对社会环境的适应,那么,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自然就决定了文化适应的复杂与多变。其调适取向的多样化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境界     
<正>人生的境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自然境界——最低级的,了解的程度最少,这一类人,大半是"顺才"或"顺习";(二)功利境界——较高级的,需要进一层地了解;(三)道德境界——更高级的,需要更高深地理解;(四)天地境界——最高的境界,需要最彻底地了解。自然境界中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不是依照社会习惯,便是依照其本性去做,他们从来未曾了解做某种事情的意义。往好处说,这是"天真烂漫",往差处说便是"糊  相似文献   

9.
我国解释万物及人类起源的创世神话主要产生于南方,自然生人型神话便是其中的一类.因为这类神话认为人类诞生于多种自然形态,所以在南方各民族的信仰中,特定的自然形态便成为祖灵的象征,生育力的象征,生命力的象征.这些自然形态的象征意义又通过五花八门的民俗事象得以生动地展现和代代传承,古老的神话由此而获得了永不衰竭的活力,即使是在现代生活中也不难寻觅其飘忽的踪影.  相似文献   

10.
王弼以"得意忘言"的方式建立贵无论进而开创魏晋玄学之后,郭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自觉地运用"寄言出意"的方法,借助注《庄子》的机会及形式,对《庄子》中诸如逍遥、自然等关键性的概念加以创造性的解读。在郭象看来,世间万物于其性分之内顺其所待而得自由,万物各安于其性分并使性命得安、其性自足而得逍遥。郭象对自由和逍遥的见解建基于其性分思想,即事物各自秉承的天性便是事物自身的根据,事物实现自身正是依靠自适其性的方式来达成的,所以凡人也可以达至逍遥之境,关键在于对自身秉性的把握。郭象之"自性"含有人为修饰之意,所以把"有为"之意渗入"无为"范畴遂成为其思想进路,认为事物依其本性而行便是"无为",万物自适其性而自生独化于玄冥之境乃理之至极。郭象的独化论指向了个体自性的完满和自足,在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基础上将魏晋玄学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11.
昆剧问世伊始,昆山派迎合士大夫、贵族文人的审美情趣,开创了典雅骈俪的一代剧风,而萌起于丝绸之乡的吴江派奋起为昆剧的市民观众代言,以“本色”理论对昆山文风予以否定。在昆剧的发展过程中,苏州的人文环境促进了昆剧所内蕴的二元社会属性即贵族性、市民性的和谐共处,苏州派从而得以最终完成雅俗共赏的昆剧终极风范,从而显示了吴中昆曲派的无比魅力。  相似文献   

12.
南宋词“复雅”理论在理学“崇正”思潮影响下形成了以东坡词为“正统”的词学正统论和词学宗派论,而词的创作则在发展东坡词法基础上逐步形成以“抟搦义理,劫剥经传”为表征的宗义理词风。在词人群体形成及演变方面,理学人士对苏学的推崇不仅直接促成了南宋苏轼词派的形成,而且在苏、辛词派交替过程中起极重要的中介作用。随着程学地位的不断提高,宗程学或具有程学倾向的词人不仅从思想、理论与创作方面拓展了以崇苏为基点的“复雅”词风,且还以极大热情参与辛派的建构并逐渐形成理学家词人群。考察南宋词风演变及词学理论的文化背景,理学无疑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如果忽视它的存在,将难以对南宋词理论实质、词派演变及创作倾向作全面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冯从吾是继吕柟之后明代关中理学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他在关中书院的讲学不仅重新振兴了自弘、嘉以来关中地区的讲学之风,而且由于其讲学以心学为主,注重对良知心体的体认,从而使整个明代关学呈现出一个由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的发展转变过程。但冯从吾既处于晚明王学修正运动思潮中,而他本人亦对当时流行的"无善无恶"说和王学末流脱略工夫的做法极为不满,故又主张以宋儒之工夫来致良知。冯从吾这种会通朱、王,强调本体、工夫合一的方法奠定了清初关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4.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理学客观唯心认识论的基础上,结合道教哲学因素,进行发挥与创造,构建了独特的太谷学派客观唯心认识论.周太谷以理本体论的“(理)→无极→太极→气→万物”模式为基础,并掺入道教的“炁”概念,形成了自己的宇宙本原生成万物模式.张积中在继承其师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管子的精气论及张载的气本体论,建立了太谷学派对于世界本源及发展的认识观.客观唯心认识论在太谷学派学说中具有法典性地位,也为太谷学派其他哲学命题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太谷学派的这些继承与创造源于社会转型期的客观影响,这是他们的哲学贡献,也是在当时转型期社会下传统文人回避现实社会,找寻自我安慰与价值实现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5.
世界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维持着整个世界的和谐。成书于我国东汉的《太平经》,是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蕴涵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太平经》所言“生—美”、“寿—美”,还是“与道合一”的“道—美”最高境界,都无不蕴涵着“和谐—美”的思想。和谐是一种美的状态,一种美的境界,一种审美标准。在《太平经》中具体表现为自然和谐美、人与自然和谐美、人与人和谐美和自我身心和谐美。  相似文献   

16.
比照晚明王阳明心学系统中的王学左派,南禅左派是指以中晚唐青原、南岳禅系为代表的禅宗派别。般若论是南禅左派的精神哲学。它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一种本体论、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来无一物”,是南禅左派般若哲学的“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南禅左派的般若哲学就在他们呵佛骂祖、敲锅打地等一系列极富特色的禅机禅语当中,就在他们对生活的极其准确、细腻而深刻的感受之中。这是完全彻底生活化的般若哲学。  相似文献   

17.
对生态美学的两点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生态美学重要的哲学———美学原则的“生态中心主义”,潜藏着颠覆“人本位主义”的危险;而作为对自然进行所谓“生态学的重新审视”而提出的“自然的复魅”,也存在着容易导致另一个极端的不良趋势,并且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拟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化已向世俗化、商品化和功利化转型,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功能与传统产生前所未有的断裂和背叛。传统的《美学》教科书明显不适应当下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因此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势在必行,这是增强教与学的生动性、丰富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宋代理学的重要支派--心学派是以"存心、养心、求放心"为其核心思想的.在此基础上,该派提出了独特的"天籁自鸣"说,其主要观点是:天籁自鸣之境界的前提是作者须依据本心,心无邪思;天籁自鸣之境界产生的基础是物我一体;天籁自鸣之境界的根本特色是与雕琢造作相对应的天成自然.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关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北宋时期陕西关中地区以张载为核心的关学学派;一是指北宋以降至清代的关中理学。前者为狭义关学,后者为广义关学。一般多使用广义关学概念,下限至晚清刘古愚时代。指出明清之际关中以“三李之道为最尊”,坚持“经世致用”学风,回归孔孟儒学正宗,使关学走上实学化道路,体现了“刚毅厚朴,务实重礼,崇尚气节,躬体力行”的关学精神。今天研究“关中三李”对开发西部,制定文化战略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