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不同国家儿童特殊疑问句习得顺序的研究中,语言学家们发现儿童习得特殊疑问句的顺序几乎是一致的,即论元特殊疑问句的习得先于附加语特殊疑问句的习得。针对这一共性,学者们纷纷从句法、语用、认知等角度分析其原因。本论文从儿童最早接触的语言输入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通过对一名说普通话的母亲与其儿子的对话以及一名说英语的儿童与其母亲的对话当中的特殊疑问句进行对比量化分析,研究表明,英、汉语国家儿童特殊疑问句的习得顺序与语言输入频率的高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留学生自然语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留学生对形容词补语的习得是不平衡的。根据实际使用的正确率,可以归纳出韩国留学生习得形容词补语的顺序是:程度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可能补语。  相似文献   

3.
原型普遍存在于语言范畴之中,是一个范畴的所有事物的集中体现,并为人类认知外部世界提供认知框架。同一范畴内部成员的不对称现象充分体现出了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对立。文章分别对英语、汉语的计量反义词、评价极向性形容词和不具评价极向性形容词中的标记现象及其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认知和语用角度探讨了英汉形容词范畴中标记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儿童英语关系从句习得是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回顾了儿童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涵盖了儿童语言认知环境,一语习得还是二语学得,各类从句的习得顺序及其影响因素,有标记项目和无标记项目习得的映射作用。文章指出,儿童关系从句认知是否遵循语言类型学普遍原则,在双语背景下母语的作用方式等问题尚未有一致结论。本论文最后总结儿童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主要发现,问题和争议,以及研究方法的缺陷,为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元语意识习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在习得语言各特征 :语音、语义、句法等特征的同时 ,也在逐步习得元语意识。运用幽默和隐喻是儿童显示其元语意识的两个明显标志。儿童的元语意识能力随着对语言各特征的逐步掌握而提高 ,同时也随认知的发展而发展。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也是目的语元语意识的习得过程  相似文献   

6.
物体—性状框架是人类认知框架中最为基本的一个。很N合格的必要条件是:第一,N必须具有可被激活的非单一的性状特征;第二,在已有的认知概念系统中,还未形成能够涵盖N的全部性状特征的概念。名词和形容词互转的语义基础是物体—性状之间相互关联。人类遵循物体→性状的认知顺序,该认知顺序投射到人类语言中,即为名词——形容词的发生顺序。  相似文献   

7.
儿童母语习得研究是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人类的思维运作和认知发展。其中,对儿童语义系统习得的研究揭示了儿童早期的概念获得和语义发展的紧密联系。概念的形成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基础,而对概念和概念形成的研究属于认知科学的范畴。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阐释了儿童语义系统习得和概念发展的关系,讨论了儿童语义习得过程中语义知识形成、概念范畴化以及儿童词语语义中的认知学特点。  相似文献   

8.
习得顺序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多元发展模型从认知的角度对习得过程和顺序做出了独特的解释。发展轴和变异轴是其模型的两条主要维度。尝试将该理论模型引入中国英语学习者词缀习得领域进行实证性横向研究,探讨并提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缀习得顺序。  相似文献   

9.
多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是常见的英语语言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象似性理论中的距离象似性原则对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进行认知阐释,将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分为三类:1)从主观到客观的顺序;2)从感知到认知的顺序;3)从外到内的顺序。  相似文献   

10.
根据群案普查和个案跟踪所得语料,对5岁前汉族儿童习得因果复句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初步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因果逻辑思维能力、心理认知水平、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是儿童习得因果复句的重要前提,模仿与图式固化手段的运用是儿童习得因果复句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11.
皮亚杰认为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从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四个主要阶段 ,不同阶段各有其认知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 ,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是按照这样的发展顺序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对教学上的启示主要有二 :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 ,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 ;二是教学要努力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过渡 ,提高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建立内部权威和外部权威的角度 ,结合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所受的生理因素、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对建立内部权威和外部权威的影响 ,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应用计算机对建立内部权威和外部权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认知的关系历来是儿童如何习得语言所必然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认知决定语言、语言反作用于认知的观点已为学术界所公认。然而,在对4名儿童部分言语行为进行观察、实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典型语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对某些句法和语音错误,认知理论似乎难以做出充分的解释,因此认知和语言的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不规则形态包括三类:动词的过去式或过去分词的不规则变化,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和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规则变化。本文阐释英语不规则形态习得的两种不同的认知解释理论:单机制理论与词汇—规则理论。同时基于Jean Berko-G leason等语言学家对儿童语言习得中处理不规则形态产生"泛化现象"的研究,利用修正过的实验模式对中国大学生英语不规则形态习得情况进行试验,试图验证英语的不规则形态呈现规则化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儿童名词的习得过程,并用认知心理学来解释此过程。本文将特征匹配和原型的理论结合到语言的 习得的理论中去,希望能揭示出人类通过语言认知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运用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3岁期间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根据范畴理论把儿童早期习得的名词分类,对所获数据进行早期儿童名词习得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男孩女孩均对用具用物这一范畴类名称习得高于其它范畴类名词;均对亲属称谓、器官名称、动物名称、自然物名称、颜色词名称这些范畴类名词习得在总范畴类名词的习得中所占的比例相当等等。表明儿童早期名词习得受到认知结构和语言输入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17.
以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为视角,以实验结果和语料库语料为依据,从多个方面对语法化和儿童母语语法习得进行对比研究:尽管在一些具体的语法项目上存在差异,但两者在总体上都经历从实词到虚词、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顺序,并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渐变性、竞争性以及音系变化等特征。语法化和儿童母语语法习得在总体上相平行。  相似文献   

18.
二语习得的新联结主义认知视角及新的认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联结主义是一种有别于符号主义的认知领域的理论,该理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解释人类大脑的认知活动并可以动态整体地解释二语习得的认知机制。本文通过对新联结主义认知论基本观点的评述来尝试解释二语习得领域的三大假说,即“监察模型”输入假说、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和二语习得自然顺序假说并对基于新联结主义认知论所产生的连通主义以及二语习得的最新理论一对话论进行比较,指出认知理论与二语习得发展新取向的认知同向性,即社会性,预期这一新的取向对知识时代二语习得以及外语教学新框架理念的建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音系学的理论框架下,结合语音习得研究的实验方法和非实验方法,以游戏、自由谈话和图片命名的形式时一名两岁十一个月男童进行普通话言语行为的自然观察和控制性实验,采集相关语料,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揭示该年龄段儿童获得和掌握辅音音位的基本顺序和形成其典型语音模式的音位过程。从认知和构音生理机制发展的视角尝试性地为儿童言语障碍评估提供可参照的模板。  相似文献   

20.
早期儿童汉语多义情态动词"能、会、要"的习得,存在着内部情态意义越复杂的词出现意义不确定的比例越高的现象,同时,还存在着不同情态意义共存类型不均衡的现象,表现为"动力与认识"意义共存类型产出比最高,"道义与认识"意义共存类型产出比最低。上述儿童习得规则产生的原因是:多义情态词内部语义的复杂性和语义演变是情态意义不确定产出的内在原因;与情态成分共属同一子系统的其他锁定成分(如时体成分和语气成分)和动词情状属性的习得是情态意义共存类型产出的不均衡性的外部原因。早期儿童语言中的情态意义不确定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儿童语义习得与句法、认知的发展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的习得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