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销员之死》描写了主人公威利悲剧的一生,历来被认为是“美国梦”的牺牲者。但剧中其他男性的成功则意味着实现“美国梦”的可能性。琳达是该剧女主人公,是一个“天使型”的家庭妇女,她是丈夫的坚定支持者,是家庭的核心支柱,但却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美国梦”的直接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同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受到挑战,作为美国民族精神象征的“美国梦”也受到质疑。《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自小就是“美国梦”的追随者,却最终成为“美国梦”的牺牲品,他的悲剧结局完美地表现了“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盖茨比的财富观、爱情观和生活观,通过对比盖茨比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的残酷来揭示“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3.
“美国梦”一直是美国作家所探究的一个主题。在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中,这个主题贯穿整个故事:女主人公嘉莉抱着发迹的梦来到了城市,她经过一番努力成为了纽约红极一时的舞台明星,她似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故事的末尾她还是坐在摇椅上不停地摇,似乎还在寻找自己的梦想。本文通过阐释主人公对“美国梦”的追求与实现和梦想的破灭,分析梦想成真的偶然性和非道德性,并且通分析这样一个特殊的“美国梦”的追随者,来暗示“美国梦”的虚幻性和幻想破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以金钱为主题的"美国梦"在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该剧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之死则代表着"美国梦"的幻灭。威利扭曲的性格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而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则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决定了"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牧歌》描述了一个犹太家族在美国的寻梦之路及梦想破灭的悲剧.故事中主人公犹太佬在父辈那里继承家族事业,并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但却不幸地被女儿梅丽毁灭.菲利普·罗斯在此揭示了“美国梦”的脆弱性及美国犹太人丧失犹太性之后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6.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幻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梦源于美国文明的拓荒时期。第一批开拓者认为美国是一块充满了机会的自由乐土,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一直追寻着自己的美国梦,坚信金钱可以给他带来一切。他敛聚了大量的钱财,以此作为通向上层社会的途径;他幻想上层社会神秘、典雅,笃信人性的善良。然而,金钱没能圆他的美国梦,他的悲剧命运彰显了美国梦在本质上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7.
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日益明显。该剧主人公、推销员威利·洛曼作为美国社会中最普通的一员,其悲剧命运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人生道路上的失败者;“美国梦”的受害者;一个失去威信、不称职的父亲;一个被不明智、不理解丈夫的妻子所纵容的牺牲品。威利·洛曼的悲剧命运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8.
“美国梦”一直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主题。19世纪后期以来的“美国梦”文学中,女性形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们或传统顺从,成为了“美国梦”悲剧的牺牲品;或独立自强,在追梦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对“美国梦”文学中经典女性形象的分析,可看清一个多世纪以来女性发展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沉沦》文本的深度分析,提出了小说的主人公“他”的悲剧是谁之罪的命题,并且通过民族、时代、性格和文化四个方面的分析,得出悲剧的复杂原因并非是以往所说的性格因素所致,而是综合以上四个主要因素,相互影响之下共同导致了主人公的自戕。这一结论也使“他”的悲剧形象和意义更加深广。  相似文献   

10.
再论“美国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梦”是研究美国文学的重要课题。“美国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历史进程总体一致,它的“民主、自由、平等”信念、锐意进取的创业意识以及人人均可发财致富的幻想,在美国历史上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它在本质上与美国社会本身一样深藏危机,从一开始就具有虚幻性和欺骗性。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美国梦"就象是一场又一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受到无数仁人志士的抨击,通过对《推销员之死》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指出造成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人类性格的弱点而不是"美国梦".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为研究对象,从现象学文论的角度对该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进行分析。结合文本本身,指出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个跻身上流社会却与之格格不入并走向毁灭的“美国梦”的牺牲品,而文本叙述者尼克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通过对“镜中的尼克”和“镜中的盖茨比”进行探析,认为这两个角色起着镜子般的反照作用,这两个角色的塑造综合显现出“镜子背后”作者一人的影子。  相似文献   

13.
推销员之死是由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完成的一部伟大的悲剧。它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推销员由于自己的梦想失败而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命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他自身性格上的缺陷;美国梦的受害者;一位不称职的父亲。威利.洛曼的悲剧命运主要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死是对社会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4.
《典型的美国佬》描写了一个华人版的“美国梦”。作者有意把小说主人公拉尔夫对“美国梦”的追求摆在一个两种文化即儒家人伦文化和美国个人主义主流文化巨大差异的语境下。透析拉尔夫追求“美国梦”所遭遇的困境 ,可以看出作者对待美国多元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士兵突击》中主人公盖茨比与许三多的对比、剖析,揭示了“美国梦”必将破灭的现实,讴歌了中国梦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小说<美国的悲剧>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德莱塞的代表作.它既不是写当时流行的那种犯罪或谋杀的主题,也不是写向上爬者的成功小说,而是通过主人公一生故事阐明当时的美国社会制度毒害了一代新人,这不单单是这代人的悲剧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河边云雀叫得欢》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权主义作家杰西卡.安德森的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作品,曾经获得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弗兰克林奖。这部小说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一位辗转回国的七旬老妇人劳拉一生的悲剧命运,劳拉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压抑与等待中虚度。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人格说和焦虑说来分析主人公劳拉悲剧的一生,并得出了劳拉的悲剧是社会文化的悲剧、也是女性自身的悲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短篇小说《死者》是乔伊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它通过意识流的手法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在心理 ,反映了主人公的幻想 ,幻想的破灭及醒悟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究竟有没有悲剧?这是一个论者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重要的不是从某个固定的模式出发,划分出这是悲剧或者那不是悲剧;重要的是从分析具体的作品入手,辨明此作品的精神实质何以有别于彼作品的精神实质,此民族的悲剧精神何以有别于彼民族的悲剧精神。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分析具体的作品,特别是通过分析作品的主人公,以求探明中西悲剧精神之间的根本差异。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两部悲剧杰作,即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和中国的《窦娥冤》。《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命运悲剧”,主人公愈是反抗命运,就愈是摆脱不了命运的嘲弄。然而,这并不说明他毫无办法避免悲剧的发生。他只需不积极行动,就可以摆脱命运。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人性善的杰作”,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也被看作是善的悲剧。但《边城》的悲剧不仅仅是由于“不凑巧”这一表层原因造成的,其内涵要丰富、复杂的多,既有人物主体意识的缺失,也有孤独寂寞基因的羁绊,还有碾房阴影的挤压。因此,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实质是性格悲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它引起读者对“美”的毁灭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