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代以前的史書中有关于僚人的記載,据初步研究,仡佬族就是从这些僚人中發展出来的。唐、宋以后的書籍中就开始出現了“葛僚”“仡僚”“仡佬”的名称。这些名称都是同一称呼的不同写法。到了明代,有关著作中就明白指出,“仡佬,古称僚”。僚人居住的地区大致就是現今貴州、云南、四川、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由于历代迁移,現在仡佬族的分布是很分散的。根据1958年調查,仡佬族共有二万五千多人,主要分布在貴州省的黔西、織金、郎岱、鎮宁、普定、大方,清鎮、仁怀、水城、遵义、安順、平壩、金沙、兴仁等二十多个县、市和云南省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的西疇、富宁、广南、馬关、文山等五个县,以及广西僮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还有一  相似文献   

2.
古代“僚”人与今日僮、布依、仡佬等族的关系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意見: 一种意見認为,“僚”是僮、布依、仡佬等民族的先民,是古代这些民族的泛称。理由是:①他們均是古“駱越”發展来的,汉以后出現的“僚”人包括原来“駱越”的成員。②“僚”人分布区与今日这些民族分布地区相同,所謂“俚僚貴銅鼓,岭南二十五郡皆有之”。③“僚”与“葛佬”、“布佬”的“佬”音相同,直至今天,云南文山的部分僮族还自称为“布老”。④这些民族的語言均屬僮傣語族,这也与族別有密切关系。这种意見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的僚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僚族是百越的后裔,唐、宋时期,近代壮、侗、水、布依、仡佬等族的先民仍然被一概称之为“僚”,其分布区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相同。即除今广西仍为僚族的主要聚居区之外,西南的云、贵、川三省,也都有数量不等的僚族人口,只是分布面在某些地区较广,某些地区较窄而已。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情况各殊,反映在称呼上也逐渐有所不同了,并开始从僚族中分化出来了一些单一的民族。  相似文献   

4.
马廷中 《民族学刊》2014,5(4):41-46,114
在两宋时期,四川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吐蕃、羌、僚、诸蛮、西南夷部等。吐蕃人主要居住在现今的甘孜和阿坝地区,羌人居住在岷江上游,特别是在威州、茂州即今阿坝州的理县、茂县、汶川、松潘、黑水和绵阳市北川等县境内。僚人广泛地分布于巴蜀各地,从川中丘陵到盆周边缘的广大地区都有僚人居住和分布,而尤以川东南的南平军和川南的泸州、叙州最为集中。诸蛮分布在大理国与宋之间的川南、川西南地区,包括"黎州诸蛮"、"叙州三路蛮"和"泸州蛮"等。西南夷部主要居住在川东南的黔州、涪州、夔州沿边至贵州境内一带。总体上,两宋时期四川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特点是:汉族集中分布于四川盆地腹心地带,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沿边地区。  相似文献   

5.
僰不为僚     
关于僰人族属,有汉族说、氐羌说、傣族说、白族说、彝族说、濮系民族说等。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僰为僚说”否认了以上诸说。对于“僰为僚说”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兹提出,向专家和读者请教。一、先说“僚人人蜀”与“蜀本无僚”问题。这是探讨古代川南地区僰僚关系的重要问题,也是“僰为僚说”症结之所在。弄清了这一史实,就不难看出川南的僰人是不是僚人。《华阳国志·李特雄期寿势志》记:“晋康帝建元元年……势骄淫不恤国事,由是中外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的一些民俗研究中,对仡佬族的文化有一定的说明和介绍。比如说《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府志》中,对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历史、人文、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与介绍。还有在一些学术论文中也对仡佬族的一些文化进行了阐述。但我个人认为这些对一个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务川人玩的东西很多,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棋就是一种务川人们智慧的结晶。务川的棋和其它棋不一样,它的名字为五步棋。它的存在使仡佬民族在劳动之余性情得到愉悦,智力得到开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些东西越来越边缘化。对此我将介绍仡佬棋文化的基本形式及特征。棋作为仡佬人民的精神文化产物,它承载了仡佬民族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棋文化进行研究和发掘,揭示仡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棋这样一种精神产物对仡佬民族智力的塑造以及对仡佬民族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的一些民俗研究中,对仡佬族的文化有一定的说明和介绍.比如说《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府志》中,对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历史、人文、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与介绍.还有在一些学术论文中也对仡佬族的一些文化进行了阐述.但我个人认为这些对一个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务川人玩的东西很多,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棋就是一种务川人们智慧的结晶.务川的棋和其它棋不一样,它的名字为五步棋.它的存在使仡佬民族在劳动之余性情得到愉悦,智力得到开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些东西越来越边缘化.对此我将介绍仡佬棋文化的基本形式及特征.棋作为仡佬人民的精神文化产物,它承载了仡佬民族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棋文化进行研究和发掘,揭示仡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棋这样一种精神产物对仡佬民族智力的塑造以及对仡佬民族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明人田汝成在《炎徼纪闻》中,记载了仡佬族的丧葬习俗:“仡佬,一曰仡僚,其种有五:……花布者为花仡佬,红布者为红仡佬,各有族属,不通婚姻。殓死有棺而不葬,置之崖穴间,高者绝地千尺,或临大河,不施蔽盖;以木主若圭,罗树其侧,号曰‘家亲殿’。”《行边纪闻》中,亦有与此相同的记载。自此以后,在一些笔记和地方志书中,也有关于仡佬族的此种丧葬习俗记载。近人的论著,则多以此记载,作为仡佬族行悬棺葬的主要材料之一。但此记载,并不准确,现对此记载的演变情况及其来源,考订于后。  相似文献   

9.
古武陵僚人,并非不同于各地僚人独为一族,而是整个僚族中的一部份。武陵僚人和各地僚人的同族、同源关系是研究民族史需要弄清的问题,本文就此探论。一、武陵有“僚”,它地亦有“僚”今湖南西部和西南部,贵州东部和东南部,以及广西西北边缘、湖北西南边缘,为武陵山脉南北的同一自然区域。这一带在秦及先秦大部分为黔中郡,汉初改称武陵郡,南部的今靖县附近是西汉昭帝时废象郡划属武陵的。本文所论,即以汉晋略同的此二郡域为范畴。对武陵民族,过去多着眼于今苗、瑶、畲和土家诸族先民的(舟木)瓠种人或廪君  相似文献   

10.
仡佬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太龙人熊棋就是仡佬民族文化中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民族的发源地,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务川仡佬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感受它内在和外在的文化蕴含.而太龙人熊棋就是仡佬民族文化中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可体味它内在的美.文章将从仡佬太龙人熊棋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部所具有的文化特质的分析对仡佬民族意识进行一种高度的概括,从而对仡佬族有不同维度的认识.仡佬族是中华民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发掘仡佬文化内在优秀特质,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仡佬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太龙人熊棋就是仡佬民族文化中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民族的发源地,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务川仡佬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感受它内在和外在的文化蕴含。而太龙人熊棋就是仡佬民族文化中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可体味它内在的美。文章将从仡佬太龙人熊棋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部所具有的文化特质的分析对仡佬民族意识进行一种高度的概括,从而对仡佬族有不同维度的认识。仡佬族是中华民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发掘仡佬文化内在优秀特质,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舆地纪胜》等书记载,唐代岭南是少数民族的聚住区,当时泛称为“僚”或“蛮”。唐末,黄巢统帅的农民起义军,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流动战争过程中到达岭南地区,得到了少数民族的有力支持,从而顺利地突破五岭天险,进取中原,终于打垮了李唐王朝的腐朽统治。本文系为求索此一历史事件的经过、影响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乌浒僚的北迁及其定居于湘、黔、桂毗邻地区乌浒人的原居地在岭南的郁林郡一带。《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建宁三年(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置冠带,开置七县”。其活动中心在郁平县(今广西贵县至玉林县)。《旧唐书、地理志》卷41  相似文献   

14.
仡佬民族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个民族创造了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而三子棋便是众多仡佬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尚没有太多的人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为了补救仡佬民族文化发掘过程中所没有被及时或加以介绍的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文章将从仡佬三子棋的棋法及其运棋规则对蕴含在仡佬三子棋中的仡佬民族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从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对仡佬民族思维的建构做进一步的探讨.仡佬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他所创造的特色文化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来说是继承也是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小兄弟,他具有自己的个性.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独特的个性才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对三子棋的解构分析的过程就是对仡佬民族外文化尽情的展示.  相似文献   

15.
仡佬民族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个民族创造了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而三子棋便是众多仡佬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尚没有太多的人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为了补救仡佬民族文化发掘过程中所没有被及时或加以介绍的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文章将从仡佬三子棋的棋法及其运棋规则对蕴含在仡佬三子棋中的仡佬民族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从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对仡佬民族思维的建构做进一步的探讨。仡佬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他所创造的特色文化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来说是继承也是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小兄弟,他具有自己的个性。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独特的个性才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对三子棋的解构分析的过程就是对仡佬民族外文化尽情的展示。  相似文献   

16.
“干栏”语源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栏”系侗台语民族传统楼居建筑,汉名“干栏”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张华《博物志》,该书指出西南地区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从侗台语族的台、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语言材料比较看,“干栏”一名应系译自原始侗台语*Gr[]n“房子”(干栏房)一词,是个音译词,最早译自僚人语言“仡央语支”,后来用以泛称这种楼居建筑。  相似文献   

17.
壮族支乐土僚源于古代僚人,至今仍主要分布在古僚人分布区域内,即今滇东南、桂西及越南北部一带,并保持着古僚人诸多的传统文化特征,如居住干栏、凿齿、崖葬、铜鼓、嗜犬等。本文以地方史料为依据,结合田野调查,对土僚主要文化特质的保存与变迁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唐末,黄巢统帅的农民起义军,在进行恒古未有的流动战中,于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到达岭南僚人地区,从而促使了僚人的反唐武装力量与农民起义军队伍结合起来,共同进行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成为亡唐的重要力量之一。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在  相似文献   

19.
“僚”是壮族及其先民骆人、僚人、僮人三个发展时期中承先启后的族称 ,也是中国西南岭南以及东南亚侗台语民族的泛称。“僚”作为族称为什么不读“辽” ,而读为“佬” ,文章认为这是受古越语高频词“咱们”的影响 ,“咱们”一词的壮语读音为“佬”。在某些情况下 ,生活高频词会成为族群的他称。“僚”名的“泛称”和“音变”的局限性是其被弃用和替代的重要原因之一。僚”名能留到今天的印记就是“佬”。  相似文献   

20.
仡佬语属壮侗语族仡央语支,是横跨中国贵州、云南、广西和越南的一种少数民族语言,主体民族广泛分布在贵州境内。据田野调查的结果,仡佬语是一种濒危语言。贵州的居都仡佬语是唯一保存最完好的仡佬语方言,因其全民使用还保持一定活力,但其代际语言能力差异比较大,衰退速度仍然很快。双语教学是挽救或延缓仡佬语消亡的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仡佬语的双语教学难度很大,一是没有文字,二是没有教材,三是没有师资,四是没有配套的考核办法,五是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这些问题是开展仡佬语双语教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