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发表了《“诺苏”为“黑族”义质疑》一文后,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这说明有不少人关心这一问题,值得高兴。提出疑义,有助于扩大眼界,深入研究。由于彝族族称涉及彝族社会历史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拨开迷雾探其庐山真面目有着一定的学术价值。为此,我们再撰此文,愿与大家共求科学结论。 一、在拙文中,我们认为“彝族有些方言、缅彝语有的亲属语言族称和‘黑’不同音,是两个不同的词。”  相似文献   

2.
“罗罗”原意龙虎,是一个美好的语汇。彝族族源是多元的,元代设立罗罗斯宣慰司,标志着彝族族源另一元的成立。元 代开始,罗罗成为彝族先民的概称。用大量文献史料,从“罗罗摩”到“罗罗斯宣慰司”的追溯中,论述了彝族族源的形成与发展 的过程,提出了彝族族源的多元论以及罗罗为彝族先民的改称,并分析了“罗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诺苏”是彝族的一个自称,其音其义及相关问题,引起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语言学家们的兴趣和讨论,发表过各种意见。为庆祝恩师马学良先生80寿辰,笔者写了《说“诺苏”》一文(载《民族语文论文集》,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后来又读到戴庆厦、胡素华《“诺苏”为“黑族”义质疑——兼论从语言研究民族的方法论问题》(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收入《语言和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本文简称《质疑》),进一步引发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兴趣。笔者认为,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4.
释“成”     
许慎认为“成”的本义为“就”。然从“成”字的古文字字形结构、“成”字古义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及“成”的词义引中线索等方面来考察,“成”的本义当为“城”,即用兵器守卫着的、能容纳民众的聚居地。另外,经过对“成”在其基本义基础上 乳形成的一族同族字的考察,也发现这些同族字的意义都与“城邑”义有关,这又进一步证明“成”之本义非“城邑”义莫属。  相似文献   

5.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意义上是相通的,且和母文形体上有密切的联系,读音相同或相近。笔者试以“乔”族字为例,把“乔”族字分成具有“高”义、“大”义、“长”义、“曲”义的几组字,论证这些字与其母文“乔”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6.
释“录”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是和语音结合起来的符号系统.在文字的音形义三要素当中,“义”是关键和灵魂,承载着文字所要表达的实质内容,而“音”和“形”是载体,是记录文字内容的物质外壳.本文依据文字的音形义三要素原则,通过对“录”字字族和“录”字古文字字形结构的剖析和归纳,以及从“录”字字义所引申的词义线索,以探析“录”字本义.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中的“奄”族字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形音义皆备的、具有分化孳乳能力的母文表义这一思路,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13个“奄”族字加以剖析,分成具有”大”义、“覆盖、蔽藏”义、“无光明、错暗、黑暗、黑”义、“覆盖、遮蔽、盛装物体的东西”义的几组同一母文(右文)而古音相同、相近,意义相通的字,论证这些字的意义与其母文及其外化符号有密切的关系。且把《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说文解字》以外的近50个“奄”族字,略作分析,分成具有“覆盖、蔽藏”义、“急遽、忽然”义、“不奢侈”义、“覆盖、遮蔽、盛装物体的东西”义这7个组同一母文(右文)而古音相同、相近,意义相通的字作为附录。并把《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包括《说文解字》所收录的13个“奄”族字在内的60个“奄”族字与母文“奄”字的关系用表示意于文末。  相似文献   

8.
说“义”     
对“义”字的口头语言和古代文献的部分意义用法进行归纳,认为从先秦到现代,“义”字都含有“与众人共同抵御灾难”及“分财与人”的意思。又通过分析同源词来推求古义,考释出“义”字的本义应是分配猎获物分得公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思想史上“义”字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甲骨文、金文及《说文解字》等对字形的说解 ,再结合文献资料对“军”、“君”、“”、“屯”声字族进行了研究。认为“军”声字多有圜围义 ;“君”声字多有合义 ;“”声字多有围义 ;“屯”声字多有聚全义。  相似文献   

10.
一、彝族的族称和历史阶段 彝族的族称解放后统一用“彝”字,最早用“彝”字作彝族族称的是清道光《沾益州志》。彝族在各地的自称或他称多达数十个(参见《彝族简史》)。多数自称或部分他称的第一个字的声母大部分为n(n)或1,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为sh或ch、t等。n(n)、l是族称,sh、ch、t为亚族称。亚族称是由人名演变为家支(族)名,再演化为支系名。汉文文献中记载的“夷”有时泛指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有时专指彝族。汉文文献中的“夷”实为彝族自称ne或ni“尼”的同音异写。“夷”、“尼”、“宜”在古汉语里同读一音,“夷”与“尼”、“宜”读音相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形音义皆备的、具有分化孳乳能力的母文表义这一思路,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60多个“奄”族字加以剖析,写成了《〈说文解字〉中的“奄”族字试析》一文,剖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13个“奄”族字,并附录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说文解字》以外的近50个“奄”族字,略加分析,分成具有“覆盖、隐藏”义、“相及、相合、比长短”义、“黑、污浊、肮脏”义、“疲乏、病”义、“急遽、忽然”义、“不奢侈”义、“覆盖、遮藏、盛装物体的东西”义这7组同一母文(右文)而古音相同、相近,意义相通的字。现补析、论证这些字的意义与其母文及其外化符号有密切的关系,并把这些“奄”族字与母文的关系用表示意于文末。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右文(母文)表义”的观点,将《说文解字》与《汉字大字典》中收录的50个“夹”族字从本义、引申义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彝族作为多民族群体的成员之一,其身份表述问题同样关涉着中国多民族文学族群身份问题的研究。从《梅葛》《勒俄特 依》等彝族史诗出发,结合当代彝族文学作品及音乐作品等,对照解析了“虎族”与“鹰之子”两种不同的表述类型,由此对彝族 自身的身份表述做一个整体的观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第一手的田野调查材料,对处在彝、汉杂居区的云南通海县里山乡的彝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里山彝族的语言生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彝语是彝族的主要交际工具之一,仍具有较强的语言活力;(2)彝、汉双语竞争是彝族语言生活的客观存在,但双语和谐是主流.(3)彝语的使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上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4)在与汉语长期接触中,彝语受到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从民族分布、民族内部凝聚力、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汉族的认同度、族际婚姻、语言接触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里山彝族语言生活的因素,并预测了今后里山彝语和彝汉双语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词义应当包括概念义和特征义两个方面,名词的特征义正是“程度副词+名词”这一非规则语法结构得以成立的语义基础。文章还认为,“程度副词+名词”是一种修辞现象,这种转类的修辞手段具有使语言更生动、活泼、幽默和简练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多年以来人们对彝族为什么以"黑""白"为族称的问题困惑,有些学者对此问题提出种种疑问和看法。实际上黑白文化内涵与外延涉及诸多彝族深层文化。文章主要探讨彝族与"黑白"自称关系、"黑白"与宗教关系、"黑白"与月历关系等历史文化关系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释“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 ,如有人就把十几岁的年纪称作“蔻时代” ,而且在传媒影响下 ,成为流行文化的时尚语 ,从而被新新人类赋予了比“cute”更为丰富的词义。大致说来 ,“蔻”有以下几种主要意义 :1.年轻女子的“儿童化”或“少女化”装扮。如 :(4)谁是“蔻”一族。如果你走在大街上仔细观察 ,就会发现以前留板寸、穿仔服、戴墨镜的“酷”一族已渐渐不再流行了 ,取而代之的是“蔻”一族。她们无一例外地梳着可爱的小辫儿 ,走路蹦蹦跳跳的 ,有的穿着兜肚 ,有的穿着童稚的泡泡袖 ,在斜背的卡通包上还挂着各式小宠物 ,当然也忘不了脖子上的手机全是那只HELLOK…  相似文献   

18.
释“尤”     
通过考释“尤”字的甲骨文形体 ,笔者认为“尤”字“从又”(“又”即手状 ) ,并在“又”字上方的手指处加一短横划。“尤”字中的短横划为指事符号 ,“尤”字属于指事字。“尤”字的字形义指手指上有肉瘤。“尤”的本义为手指上的黑色肉瘤 ,为名词 ,“”为“尤”字的增形孳乳字。“无尤”一词在卜辞和先秦典籍里均用如“无灾异”、“无不利”之义。  相似文献   

19.
排便义“解手”的来源跟明清时期的移民传说无关,也非婉辞用法,而是在排便义“解”的双音化过程中,“溲”异写为“手”,即“解手”的语源可能来自于“解溲”,是一例语言通假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上古汉语“夫”字与人类学上之成了礼关系密切,基本义指“成年男性”。通过对汉藏 语系各亲族语言中有关“人”之语音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本词应是“夫”义扩大而来,因此, “夫”字应是汉藏语系内共同的基本词汇之一。族源问题与语源问题常常互相渗透,不能作如 是观,汉藏语系内各亲族语言同源之研究就很难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