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狂狷真名士,孑孓怪县令,画法参书法,竹情见人情, 断狱袒寒士,求赈忤大公,怒掷乌纱去,一笑两袖清。”这是一首题作《书<板桥集>后》的一首小诗。作者自署“四留后人”,身世不详,可能是一位民初清末的读书人。我很喜欢这首小诗,它基本上概括了板桥的为人。是的,他的确是一位真名士,也是一位怪县令。他纯真、朴实,不与世俗同流;他爱贤若命,嫉恶如仇。他虽然在宦场里沈浮了十多年,但他具有一颗仁者之心,并没有“岛纱略戴心情变”,泯没了他固有的天良,因此  相似文献   

2.
3.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的一个杰出代表,是十八世纪中叶我国艺坛上的一颗巨星。他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清咸丰年重修《兴化县志》说他“一缣一楮,不独海内宝贵,即外服也争购之”。经历二百九十多年历史洪波巨涛的淘洗,他的高风亮节的品格,他的璀璨炳焕的杰作,愈益光耀人间。现代名画家徐悲鸿正确地评价道:“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对于这位卓绝人物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他的思想的研究,近年来虽引起重视,但应该说,还只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由于客观上有关艺术家史料的不足,主观上有些研究者多少存在着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因而,对这位古典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观的分析评价,往往忽略其“奇”——复杂矛盾的一面。笔者近年来从事郑板桥佚文的收集和探讨,对此感受尤深。在这里,仅就个人在扬州博物馆珍藏墨迹中,发现的一封郑板桥写给其堂弟郑墨的家书(下文简称《致墨弟书》),对郑板桥后期生活思想中的有关问题,试作一些考证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前言 延平郡王郑成功,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在台湾被尊之为“开台圣王”,即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留下了不朽的英名,他被奉为忠臣烈士的楷模,民族英雄的典范,在台南留有赤嵌楼、延平郡王祠的古迹,延伸到海边之安平港、鹿耳门的遗址,处处都刻划出这位少年英雄功勋彪炳的英勇事迹,和令人崇敬的震慑威名。大家所熟知的是他驱逐荷兰  相似文献   

5.
《优雅》2006,(4)
  相似文献   

6.
7.
史梅溪遗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梅溪词在南宋一朝,独树一帜。张功甫(镃)称其“情辞俱到、有瑰奇警迈清新闲婉之长,而无(?)荡汀淫之失”,信然;惟谓“分镳清真,平睨方回”,未免推扬过当。梅溪于词固有不朽,以其全祖清真, 工力尚有未逮处,何能抗轶周(清真)贺(方回)?至其人品诚不足道,但也来可因人废言。 梅溪以甘为权相堂吏,其传不载于文苑,故事迹沈晦不彰,《历代诗余》及朱彝尊《词综》,虽为立传,但甚简略;即杂书笔记亦多颠转援引,陈陈相因,新发现的史料殊少。因就仅有资粮,试为次第,聊为知人论世之助云尔。  相似文献   

8.
<正>李师师是北宋末期汴京红极一时的歌妓。关于她的事迹,在宋人所著的史乘如《三朝北盟会编》,笔记如《东京梦华录》、《贵耳集》、《墨庄漫录》、《浩然斋雅谈》等,话本、小说如《宣和遗事》和《李师师外传》中均曾提及。但这些记载并不详尽,而且往往传闻异辞,甚至互相抵牾。宋以后的小说、戏曲虽不乏以李师师为题材者,但多是根据这些记载敷衍铺张而成,难免不将李师师的形象扭曲。《水浒传》甚至把她扯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百回本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  相似文献   

9.
文天祥佚文     
198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熊飞等校点的《文天祥全集》是迄今收集文天祥诗文最为完备的一部书,但尚有遗漏。最近,我看到《河南方氏族谱》(民国三十四年1945福州德兴印务局石印本)收有1篇文天祥《题方氏历代像跋》:“世以谱传,而不能以像传。能并以传者,必先人之勋业著于当时,道德鸣于斯世,乃能留其像与。凡摹容虽盛不久者,皆以无谱之故也。方氏谱像灿然,可传千百世而不朽。子孙瞻先人之像,阅先人之谱,而不兴起仰止之心者,未之有也。德祐二年陬月之吉,吉州  相似文献   

10.
我国清代著名书画大师郑板桥,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以画会友、以茶待客,而在全国诸多珍茗中,最受他钟爱的就是“色如翡翠、香如兰蕊”的松萝茶。讲到板桥先生的松萝茶缘,先得从一位休宁籍的苏州茶商程羽宸说起。据史载:程羽宸祖居徽州休宁城东柿树园,是清康熙年间苏州最大的徽州茶商。他在苏州开设的茶号达三十九处之多,其中茶类最全、规模最大的总铺“珍茗斋”就开在苏州玉泉街口。  相似文献   

11.
<正> 世称诗、书、画“三绝”和“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四十四岁以前,是在贫困潦倒中愤发自雄的阶段;四十四岁以后到六十一岁以前,是中举和做官阶段;六十一岁以后,是卖字鬻画的终老阶段。他生活的第一、三阶段是在扬州度过的,第二阶段主要是在山东度过的。我认为,板桥在山东做官阶段,是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也是最有价值的阶段,值得研究和探讨。一  相似文献   

12.
正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林则徐全集》(10册),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林则徐作品总汇。笔者近来研读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发现林则徐为《正谊书院课选》所作序文一则,未收入《全集》。现加标点,辑录如下:"吴门正谊书院之建,自嘉庆乙丑(1805)始。是时缀学之士,仅半于紫阳。久之人文蒸蒸,乃每进而愈上焉。道光壬辰(1832)状元吴君钟骏、会元马君学易,皆正谊肄业生,於芼盛矣!自创建至今,历岁三十,所延为祭酒者,多名德硕儒,而兰坡先生主皋比最久。先生内行淳笃,十余年前以翰  相似文献   

13.
方苞(1648 ~ 1749),桐城派三祖之一,一生创作宏富.其作品集版本较多,其中以清咸丰元年桐城戴均衡辑刊的《方望溪先生全集》较他本远为完备,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刘季高先生校点的《方苞集》即以此本为底本.因方苞作品生前散佚较多,戴本多有失收,故后出现了两种辑佚本,分别是民国21年(1932)藏园傅增湘乌丝栏钞本《方灵(皋)先生佚文》和1990年黄山书社出版的徐天祥、陈蕾两先生点校的《方望溪遗集》,二本爬罗剔抉,厥功甚伟.然挂万漏一,在所难免.近来笔者在翻检文献时,意外从清人李桓所辑《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四八○中辑得方苞墓表一篇,为诸本所未收.今辑录如下,粗为标点,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笔者在邵东县杨桥乡西顺村青燕组曾焕章先生家藏《邵阳太平六修族谱》中发现:王夫之为曾氏修谱撰的“谱序”和《太母申孺人七秩寿序》以及《寄曾芳书》诗一首,在已公开发表的船山著作中,均未收录。罗正钧纂的《船山师友记》第十二卷曾处士致文条中曾提及此两篇文章:“《曾氏族谱序》(《姜斋逸  相似文献   

15.
唐人崔曙在《奉试明堂火珠》一诗中吟咏道: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诗人惊叹于“火珠”的璀璨晶莹,以生花的妙笔描绘了它与星月争辉、与日光斗艳的熠然光焰。如果我们将这首赞美明珠的诗,移来比拟鲁迅先生那字字珠玑、煜煜如星的文字,看来也是恰切的。十六卷本的新版《鲁迅全集》即将问世了,除了编入鲁迅生前编定的集子而外,也收进了嗣后搜集的佚文。但鲁迅一生创作严谨而勤奋,是否还有集外的沧海遗珠呢?这可能是众多研究者、读者所关心的问题。笔者于披览翻检书刊之际,尝留意于此。无论是细雨潇潇的薄暮,抑或一灯荧然的午夜,每当于卷帙之间发见鲁迅先生的零篇残简,辄喜不自胜。兹就日积月累所得,分叙如下,以就正于方家与同好。  相似文献   

16.
李东阳为明代茶陵派领袖人物,一生著述宏富。目前其作品集通行本主要是由周寅兵先生点校的三卷本《李东阳集》和钱振民先生辑校的《李东阳续集》,均由岳麓书社出版。两先生对李东阳的作品爬罗剔抉,用功甚厚,然挂万漏一,亦所难免。笔者在翻检文献当中,意外从明钱所编《吴都文粹续集》卷四二中辑得李东阳集未收文一篇,现标点摘录如下,就教方家。《感楼贺君墓表》李东阳姑苏名胜地,代不乏人,仕而显有勋绩者不俟论,一时遗逸若东原杜君用嘉、醒庵陈君孟贤、味芝陈君永之、感楼贺君美之辈,予不能悉也。数君者相继沦没,贺君差少,没亦独后。予闻其…  相似文献   

17.
明清 《快乐青春》2014,(7):23-24
传说郑板桥当县官的时候,当地有曹氏兄弟两个,无恶不作,专门欺压百姓,良家妇女被他两个糟蹋得不计其数。郑板桥早就下了决心,宁可乌纱帽不要,也要把这两个祸害除掉。无奈这两个案犯就是抓不到手,为什么呢?因为抚台大人是他们的亲姐夫,兄弟俩听说郑板桥要查办他们,就躲在抚台大人家里不露面。郑板桥找到抚台大人,他一推六二五,一问三不知。就是不承认藏了他们。郑板桥不露声色,心想: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我郑板桥总有办法来惩治他们。  相似文献   

18.
孟桢 《船山学刊》2006,(1):59-61
郑板桥的矛盾人格主要表现在:积极进取的儒士人格和惊世骇俗的狂怪人格两个方面,而造成这种人格的成因则主要归结为:儒家正统教育的塑造,狂狷名士之风的继承,以及当时的个性主义思潮三者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郑板桥的研究,由于生平史料少,特别由于这位卓越艺术家跨越三个领域的卓绝创造,因而对把握评价他都带来一些困难。由湖南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陈书良撰著,巴蜀书社出版的《郑板桥评传》为国内第一本郑板桥传记专著,是郑板桥研究的可喜硕果。读者可以透过评传,一窥其人其艺的风采和艺文思想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衙署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滩县署中画竹吴年伯大中丞括》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而声蜚艺林。作为一个画家,人们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但对于他的文艺思想,却注意不多。板桥并没有讨论文艺理论的专著,他的文艺主张散见于他的诗词、题跋、书信之中。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点搜集和散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