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人类进化史上,火无疑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它照亮了人类通往文明的道路。"是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促进了人类智力的发展;是火给人类带来了温暖,使人类扩大了居住范围,开始了定居生活;是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延长了日常生活的活动时间,减少了对黑暗的恐慌心理;是火让人类得以制造陶器,冶炼金属,  相似文献   

2.
申请赴台历经了一番"磨难",台湾之行收获颇多,在岛内感受了其交通的便利,留下了对其大学的印象,进行了难忘的研讨会,领略了其学者们的风采,与台湾亲密接触了一回.  相似文献   

3.
为了顺应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湖北省近年来在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了以“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此,省民宗委、省教育厅专门制定了工作标准,并采取了典型示范、培训骨干等方式,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推动了此项活动实践水平的提高。这项活动,弥补了国家课程设置的不足,传承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凸显了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五世达赖喇嘛取得藏传佛教教主地位,壮大了格鲁派,成为蒙藏精神领袖,获得了很高的威望,对喀尔喀、卫拉特诸部,产生了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五世达赖喇嘛对清廷的尊奉,也加强了喀尔喀、卫拉特诸部对清廷的向心力,稳定了蒙藏地区和平局面,为清朝最终统一北部、西部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收获     
《民族论坛》2010,(4):F0004-F0004
湖南中烟人辛勤的耕耘,必有我们的同胞喜获丰收。自从湖南中烟在张家界桑植县建立了烟叶基地,烟农熊先群的生活状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告别了低矮的茅草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开上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小轿车。  相似文献   

6.
好花儿唱红了兰州城,唱出了,大西北开发的激情; 扯开了嗓门放开了声,唱不尽,好花儿发展的前景。 这是花儿王朱仲禄先生十年前来兰州参加一次花儿大型演唱会时,深情唱给兰州人民的一首花儿,他唱出了对兰州人民的深厚感情,也唱出了兰州在花儿传播中的重要地位,更唱出了兰州人唱花儿的热情劲儿。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民营经济更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早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的存在,丰富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布局,拓宽了民族地区的就业渠道,增强了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善了当地民生。  相似文献   

8.
论文阐述了参观学习浙江大学图书馆的体会和感受,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学到了新理念、新思路、新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9.
做得厌了,睡得倦了,庸常禁锢的生活,我要麻木了,我要窒息了,我要死去了……终于决定逃出,去远游。一闪一闪亮晶晶穿上心爱的白色球鞋,小山样的背包竟成了一朵彩色的云,轻飘飘的。记忆的天空飞来了萤火虫,划亮了小桔灯,还有那悄悄把玩的打火机,晶晶、亮亮、闪闪发光了。美丽的《海的女儿》,那不明真相的王子选择了另一种爱情,善良的人鱼在旭日东升时化成泡沫,消融在空气里■/……现在你是否已心满意足地将那对幸福的人儿“包围”,默默守护,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了呢?可爱的《赶海的小姑娘》,每每调皮地赶在太阳公公之前来到,那湿润的海风没让你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中国旅游人类学的发展历程,评述了中国学者所取得了科研成果,并对当下旅游人类学的发展、主要研究课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的来源是多元的。当然 ,文化的多元并不意味着政治的多元 ,更不是分裂的理由。古称“西域”的新疆 ,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极有特色的文化区。从表面上看 ,西域一向通行“胡语” ,特别是伊斯兰教传入并在那里生根后 ,西域与中原的文化距离似乎拉开 ,但实际上 ,汉化与胡化一直在祖国的这片热土上生动地进行着 ,特别是清王朝统一新疆后 ,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应看到 ,经过 2 0 0 0年的政治文化整合 ,西域文化确立了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我们应继承中华文化整合的优良传统 ,使新疆各族干部、群众 ,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达到“三个高度认同” ,即我们的文化是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是中华民族、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认为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参照系的文化整合 ,应是祖国统一和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发生了三种类型的嬗变,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其结果是使民族文化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生嬗变后的民族文化不同于和谐民族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嬗变,可以说是一个被动的适应过程;构建和谐民族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主动的追求过程,它以发生嬗变的民族文化为基础,积极倡导民族和谐的价值取向,为构建和谐民族以及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总结分析"十五"期间广西民族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提出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路:强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的共识;以民族节庆为平台,广泛推崇民族文化;加强和扶持民族文化载体建设,借助现代化手段,推动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构建"点、线、区、网"相连的民族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学根源有三个向度。文化就其与民族的关联而言,它既是民族自我认证的标志,又是民族自觉凝聚的精神源泉。文化在历时性的传承中,经过民族的不断选择与认同,积淀为共时性的民族精神,它构成了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内核。文化变迁大致包括三种不同路径:一是文化内在精神的自然演进;二是外来文化冲击的被动变革;三是多元文化潜移的相互涵化。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得以深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中华民族的多元民族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观是人们对一个民族包括自身民族与他民族文化的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观产生于多元的文化起源,形成于多民族长期的接触与交往。它既有多元的特征,也有一体的特征。在历史上,这种文化态度对中国各民族团结、国家和平统一以及社会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世界格局与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今社会,多元民族文化观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的基本内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必须从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角度出发,在认清民族文化优势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自觉地进行"和而不同"的文化整合,从根本上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能力和总体实力水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的基本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节日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全球化为民族节日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期。民族节日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面临一个现代化的问题。民族节日文化有其鲜明的特征,它与民族旅游正在日益整合。在节日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上,民族节日文化心理的变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民族节日文化的现代化主要是通过四个途径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 ,人类学曾经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写文化”大论争 ,其代表就是《写文化 :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与《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其核心问题就是民族志写作中的修辞、叙事的政治和策略等 ,对传统民族志提出反思和挑战。之后 ,一些人类学家鉴于“写文化”基本只是提出问题 ,却没有提供答案 ,于 1998年结集出版了《写文化之后 :当代人类学的认识论和实践》 ,试图提出一些可能的方案。反观“写文化”和“写文化之后”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对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深刻意义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了赫哲族民族文化现状后指出,经过整合与重构的赫哲族文化具有多元性、现代性、亲合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是一种充满现代气息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西部电视文化的现状以及文化与电视传播的互动关系,探讨西部在文化层面,发掘、宣传、彰显丰富多彩的西部民族文化,使西部人文环境有效地转化为人文资源优势,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