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十分关注教育改革,曾对中国教育改革问题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精辟的论述,他强调教育改革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化的道路;认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改革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毛泽东的教育改革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理论的确立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亟需引起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核心是要面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向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师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高师教育只能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既要遵循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体现高师的特点,注意解决高师教育存在的特殊矛盾;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又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自觉为基础教育服务,在改革和发展中探索与市场经济顺利接轨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师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闻教育改革的市场观梁廷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宏伟目标之后,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和新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中国新闻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缓,其目标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新闻教育体制。本文想就此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邓小平教育改革理论的哲学基础、政治方向和核心内容这三个方面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是邓小平教育改革理论的基本哲学依据,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邓小平构筑了他的教育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即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为教育改革的根本前题,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教育为主线,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要确保教育投入;教育是四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承认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尊重知识分子,尊重教师  相似文献   

6.
教育改革刍议田建国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国教育必须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加大改革力度,推动教育事业有更大...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索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目前,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正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展开,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迅猛、深入的发展大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会议指出:只有深化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才能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 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而高质量的办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高水平的管理,高水平的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因此,努力提高成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是搞好成人教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改革开放中的教育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战略方向。三个面向确立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教育的全局性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战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们民族教育工作者要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深入进行民族教育改革,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实现民族教育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认识我国教育的本质,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明确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探讨我国教育工作的规律,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增强进行教育改革的自觉性,都是教育理论界应该开展研究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