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与流通的关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促进“四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而在过去一段时期里,人们往往只讲生产决定流通,而忽视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使生产与流通在发展规模和基建设施上处于极不适应的状况,以致大大限制了流通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林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商品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它对生产和消费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生产中,流通和生产本身一样必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商业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变了原有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独家经营的状况,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体等多渠道的流通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货畅其流。但是,在商业体制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全民经商、无度批发、倒卖倒买等现象,导致了商业批发流通领域中环节多、经营范围杂、市场管理乱、价格无规定的混乱局面,使国营商业批发企业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削弱。同时,区级商业经济中的社会商业企业存在着管理混乱等问题。现有的区商业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全民所有制内部流通的生产资料既具有产品的因素,又保留着商品的某些特征。由这种双重属性所决定,它的流通形式表现为有计划的商品流通。国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必须坚持计划分配,而分配计划的实现则要通过商品流通的形式。流通过程将在分配和交换两个层次上,利用不同机制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4.
一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也就是说,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由国家统一计划划出一定的范围,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这就是说,国家应当把基本的生产和流通纳入统一的计划,包括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而在统一计划以外的部分产品,则根据供求状况由市场来调节,这是有计划生产和流通的补充,是次要和从属的,但又是必需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决定流通,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流通方式和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结构和规模,就有什么样的流通广度和深度。但是,流通并不是完全被动和消极的东西,它反过来对生产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主义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论述生产与分配、交换(流通)、消费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理应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商品流通产业地位不高,在生产和消费中发挥的积极中介作用不大,流通产业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流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不高.作者认为,应明确和加快流通产业现代化建设,当前重点是推行10项现代流通科技.  相似文献   

7.
<正> 发展农业必须有活跃的商品流通,农产品流通顺畅,才能确保农民劳动价值的实现,促进农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推动农村经济繁荣昌盛。粮油产品是农业的大宗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近几年来由于连年增产丰收以及流通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粮油商品出现了流通不畅价格低落(议价)的现象,制约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村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我们决不能轻视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实行着“商品制度”。要活跃社会主义经济,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顺利进行,就必须疏通和发展商品流通渠道。 商品流通渠道,就是指商品生产出来以后,经过分配和交换,达到消费领域的途径。因此,凡是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在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换或流通的全民、集体、个人的买卖活动,就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商品流通渠道。当前在我国发展多渠道的商品流通,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是从个别资本的角度分析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一般规律,着重从流通过程进一步揭露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撇开资本主义的形式和特点,马克思的达一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无疑也是适用的。因为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时,也涉及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因而马克思也就揭示了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些一般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斯大林指出:“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很好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没有很好地掌握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规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是农业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研究较少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文章认为,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对于农村各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村商品生产和城乡交换的发展,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领导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作者是我院财贸物资经济系毕业生,现在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 3.对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流通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 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过去那种与有计划的产品经济相适应的流通体制改革成为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流通体制。只有坚持这一方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僵化、半僵化的流通体制与商品流通正常运行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从而把商品流通搞活,使生产出来的商品  相似文献   

12.
<正> 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重视农业生产,轻视商品流通的思想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但《管子·轻重》篇则不同。它特别强调流通的作用,认为国家必须控制商品流通过程。研究一下《管子·轻重》篇的这一思想,今天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管子》书中有十九篇文章(亡佚三篇)冠以“轻重”之名。郭沫若认为:“《轻重》诸篇成于汉文景之世。”①罗根泽认为:“轻重十九篇,并汉武、昭时理财家作。”②根据“轻重”篇的思想内容看,应是西汉前期的作品。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经济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 商业流通力是商业劳动者和劳动资料有机结合的实现商品流通的一种物质力量。商业流通力对商品流通的推动作用是以商业劳动为中间环节而实现的。因此,对商业流通力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性的探索,应该按下列逻辑顺序进行:首先,阐明商业商品流通量决定商业必需劳动量的关系;进而分析商业流通力与商业必需劳动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商业流通力因素与商品流通量之间的客观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生产资料的流通是不是商品流通?这是物资管理和物资经营中的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个带根本性的经济理论问题。在组织生产资料流通的经济工作中,在改革物资流通体制的过程中,这是每日每时都要遇到而不能回避的问题。我国现行的物资流通体制的重大弊端,是在指导思想上否认生产资料是商品,否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时代后期,山区商品经济的活跃发展及其呈现的若干特点,曾引起经济史学界的充分重视。然而,对于这一经济现象在近代的发展变化,则鲜为同仁所顾及。本文拟考察之。(一)近代闽江上游山区商品生产的区域与产量闽江上游山区的商品生产,在明清时代已有所发展。近代以降,由于国内外市场对山区资源与农副产品需求激增的刺激,上游山区商品流通大大发展,商业活跃繁荣,逐步形成了以闽江上游三大支流为运输通道,以沿溪散布的80多处初级市场为流通网络,以地处闽江尾闾的省垣福州为对外输出口岸的商品流通网。其茶叶、木材、纸、笋、香菰、樟脑、药材等主要产品均远销国内外各地。清末民初,年流通总量估计达2,700万元。商品流通的活跃,又促进了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表现为生产区域的扩展与产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批发商业组织企业之间的商品流转,处于商品流通过程的中间环节。它不仅媒介着生产者之间的商品交换,而且是联结生产者与零售者的桥梁。批发商业的经营活动既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又对社会经济生活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批发商业是商品流通的枢纽和大动脉,是合理组织商品流通的关键。为充分发挥批发商业在组织我国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并能促进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批发商业体制。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经济活动靠什么来进行调节呢?过去,传统的看法和做法是靠计划来调节,即靠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计划机关制定统一的、包罗万象的计划,整个社会所有经济单位,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单位都得按照计划来进行生产和经营,市场只起一点补充的作用。这是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为或基本上看成为产品经济的结果。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发表以后,有重大突破,承认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还发生作用,承认了计划要反映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但是,由于斯大林同志认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只在商品流通中有调节作用,在生产中只有影响作用,因而对市场的作用还是重视不够的。一句话,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理论是不彻底的,还没有摆脱产品经济的框框。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调节理论,就必然是靠计划来调节,而计划同市场的关系也只能是某种程度的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共产主义计划经济有相同的一面,都是社会对生产进行自觉的有计划调节。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不同。共产主义计划经济建立在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因而“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的基础上,是集体财富“充分涌流”和单一全民所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而社会主义阶段的计划经济,则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长期并存因而必然保存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之上。第二,对象和内容不同。未来共产主义计划调节的对象和计划的内容,是产品经济。而社会主义阶段计  相似文献   

19.
固定资产是企业主要的劳动资料,是组织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必要的物质手段。作为固定资产资金来源的固定基金则是随固定资产在生产中的损耗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可是固定资产的实物更新是在其报废时一次进行的。因此,只有正确提取折旧并正确使用折旧基金,才能在根本上保证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具有足够的补偿基金,及时进行更新,实现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从宏观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要经过生产阶段和流通阶段。生产阶段,创造出新的产品,完成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向新的商品转化;流通阶段则通过运输、购买和售卖把商品送到消费单位和消费者手里,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因此说,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也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流通过程同生产过程一样,需要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加入在其中。担任流通职能的企业和单位,必须十分注意节约流通费用,力争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目前,一些单位对流通费用的浪费是十分严重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白白浪费掉了。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是极其有害的。本文就流通费用的节约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