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民宪法坚持“宪法从人民生活中来,到人民生活中去”的理念,与传统政治宪法比较而言,具有独特的品格。一是生活的品格:宪法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应与人们的生活范围重合,人们可以运用宪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二是精细的品格:宪法应该是一个“有效且无漏洞”的规范体系,关注人们生活中琐碎、具体的事件;三是制度的品格:任何权利均具有“制度保障”的品格,立法机关的“形成自由”不得侵害特定法律制度的核心与本质内容,在履行宪法的保护义务时遵循“不足之禁止”与“过度之禁止”两项基本原则;四是技术的品格:宪法条文的内容要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发掘,宪法问题要借助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2.
当前,作为贯彻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具体步骤,全国各城市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做文明市民、建文明街区、创文明城市活动。在创建实践中,人们发现:对照有关创建标准,如果硬件不达标,可以在短期间内迅速地改变面貌;如果软件不行,依靠“短促突击”往往不能奏效,而且反过来还会对硬件建设造成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后叶的思想解放思潮,不仅确立了新的人生价值观念,而且诱发了市民阶层的世俗情怀,世俗情怀孪生出市民的审美情趣,表现在市民文学上有三个突出特点:通俗化、尚自然、求真实。正是这样一种审美情趣,体现了那个时代市井生活的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4.
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格尔赋予“市民社会”这一古老概念以新的含义,他用市民社会概念描述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这一社会中,作为自由意志实体化的个人具有独立的主体地位,个体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和自由让渡的权利;个体的存在以自我利益的满足为目的,他们主要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来满足各自的需求;个体间的利益差异和社会秩序主要通过司法和中介组织来协调和维持。黑格尔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翻新”、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化以“人”为其本位,这个“人”主要指普通意义的“市民”。离开了“市民”这个大前提,所谓上海文化将无从谈起。由“自发”到“自足”到“自觉”,上海文化经历了“艺术形态”──“生活形态”─—“文化形态”如此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纵观之,“市民性”贯穿了上海文化自发端而发展的全部演进过程。指证市民性是上海文化的主色调,目的在于清醒认识上海文化的质地和走势,进而有效地对它加以改造和优化,将其提升到市民意识、市民理想的更高境界,以适应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论中世纪西欧的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1世纪,西欧出现了城市振兴的历史局面,在中世纪的这种“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城市市民阶级缓慢地形成了,他们的主体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现实的工商业活动赋予城市市民阶级以崭新的生活内容,并形成了与中世纪基督教精神文化传统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他们崇尚现实生活,崇尚实用观念,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自由,正是这种新兴的市民文化,孕育了早期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刘瑜 《市民》2007,(3):22-23
不能冒犯少数族裔;不能冒犯女性;不能冒犯同性恋;不能冒犯不同的信仰持有者——这是美国的所谓“政治正确”。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很多小说中都隐藏着以“灰姑娘”为母题的现代市民想象。这里的“灰姑娘”不仅代指平民少女获得白马王子的爱情梦想,还指普通市民的恋爱梦想、金钱梦想、神圣价值等一切具有现代市民白日梦特质的传奇式幻想。张爱玲通过对这种灰姑娘想象的解构,从更为深刻也更具超越性的层面上揭示了现代市民价值观。这些想象的幻灭,正缘于现代市民价值观的清醒认识。张爱玲对现代市民白日梦的解构,预示着现代市民小说进入了更为清醒、更为现实的成熟阶段。将现代市民“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赋予了更为深沉的道德涵义,张扬了日常现代性的可能性,为我国文学现代性进程提供了新的范本。  相似文献   

9.
“新写实”小说消解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庄严社会意义、政治意义,还原了普通市民的真实生活和生存真相,同市场经济全面推进后市民所形成的感性化、欲望化、平面化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趋同性。表现在作品以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人物对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的抵制和拒绝以及作品对浪漫爱情的消解。因此在这一层面将“新写实”小说视为市民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市民社会概念有不同阐述,“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是市民社会的实质,“交往形式”是市民社会的表现,“社会组织”是市民社会的载体,“资产阶级社会”是市民社会的典型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二者经历了从同一到分化,再到融合走向新的统一的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社会超越国家与市民社会之日,也是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之时。社会主义政治国家的长期存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兴起成为可能,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也为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给予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认识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最初在自然法哲学家那里,市民社会是作为与自然状态对立而与政治国家等同的概念;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发展成同政治国家对立但从本质上依附于政治国家的概念;而马克思则把市民社会看成是独立于政治国家并决定政治国家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市民》2006,(5):1-1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然而,毫无疑问,人性最有光彩之际,就在他冲破旧有枷锁的那一刹那。 多少年来,人的角色近于“依赖者”:弱者依赖强者,民众依赖君主,个体依赖上苍。依赖者得到暂时的安全和秩序,代价则是长久地放弃自由和尊严。他们的名字是——“臣民”。  相似文献   

13.
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年轻的人文主义者萨琉塔蒂、布鲁尼等人提出了“市民人文主义”思想。它的出现是这段时期社会综合发展的结果。市民人文主义发展了彼特拉克、薄枷丘的思想,但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与彼特拉、薄枷丘的信奉者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共和政治观以“自由”为核心,世俗伦理观以“美德”为核心,价值观以“积极生活”为核心。市民人文主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的传统思想,在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和西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本文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的演变的简略考察,指出独立于和外在于国家的所谓“市民社会”只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发时期的一种短暂的历史现象,是自由主义思想中理论上的抽象。现代国家发展的历程也就是它不断地扩大自身的职能范围,向“市民社会”渗透的过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要求人们探索一种能够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的活力与主动精神的“强国家-强社会”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本文论证了这一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可能性,并且得出结论;这方面探索的成功将为人类的共同生活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是在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明朝思想文化登峰造极的专制统治背景下产生的,市民文化反对蒙昧主义、禁欲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世俗生活;市民文化没有建立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但它打破偶像崇拜,肯定人的欲望和“私欲”的合理性,对理学的冲击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5,(16):22-24
新闻背景: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南京的总体要求.在科学发展中提高执政能力.在加快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在协调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市委宣传部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以“市民参与工程”为主题.着手开展了“市民论坛”、“市民学堂”、“市民听证”等特色活动。其中。“市民学堂”,作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提升市民素质、推进市民现代化的一项“民心”工程,于今年年初启动。“学堂”围绕家庭教育、医疗保健、文明礼仪、成才成长、投资理财等主题,至今成功开讲17期.深受好评、社会反响强烈。到现场听讲的市民这1.8万多人.填写反馈意见表的市民达到700余人次,拨打热践电话咨询的市民超过8000余人次,许多热心市民还专门写信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在电视台播出录像.制作光盘、编发讲座内容的小册子等等。如今.“市民学堂”已成为南京周末一景,成为文化古都南京在新时代打造学习型城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涵义的术语。泰文从“市民社会”概念的来源及历史演变出发,解读了不同时期不同思想家关于“市民社会”的概念。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们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市民生活、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对老舍的研究多以他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为主。而在老舍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 ,他们构成了老舍作品中“市民阶层”独特的人物画廊 ,从而大大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他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将黑格尔的“伦理关系”转换为“社会物质关系”,摒弃了他的神秘主义,并且将黑格尔对“社会关系”的认识深化为“经济关系”,从社会关系的本质(经济关系)上说明了社会关系;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从现实的历史运动出发,认为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并且决定政治国家,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决定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20.
《金陵瞭望》2006,(21):42-4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日前,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与南京市民意调查中心联合进行了“南京市民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知与践行状况调查”,从知晓度、认同度、践行度三个方面对南京市民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知与践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市委书记罗志军要求以多种形式和手段,长期开展荣辱观的宣教活动,力争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