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的《游悟真寺诗》记述了“写经僧”即法诚的事迹以及“舌根不坏”的灵异传说 ,反映了唐代群众性《法华》信仰的痴迷程度以及作者本人的宗教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
创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的少林寺,历尽沧桑,饱经磨难,走过漫长的岁月,迎来了建寺1500周年,并于9月3日至10日,隆重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9月3日晨,焕然一新的少林寺披红挂彩,到处洋溢着吉庆祥和的气息。少林寺内外,人海如潮。来自国内外高僧大德、社会各界名士及新闻记者2000多人,周边地区群众和游人近10万人,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庆典。上午9时,少林寺山门前,礼炮震天,鼓乐响起,庆典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主席台上,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法师在致词中回顾了少林寺1500年来的巨大变化,并表达了欣逢盛世的喜悦心情。受…  相似文献   

3.
关于麓山寺建寺年代,一说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二说建于南朝宋泰始四年(468)。结合《宋书》和《名僧传》对《高僧传.竺法崇传》进行考辨,竺法崇生活在四世纪,不会晚至南朝宋,竺法崇并非《宋书》中的释法崇。参照《名僧传抄》目次,《竺法崇传》其余材料均可采信,详稽考之,竺法崇游湘洲建麓山寺在四世纪初(307 328年间)。  相似文献   

4.
隋立国之初,即有伐陈统一中国之志,但鉴于北境强邻突厥的掣肘,对陈战略的轴心构想却是“潜为经略”的策略。开皇初击陈,战于南北必争之淮甸,隋小胜即收,称云“礼不伐丧”,有效辶回护了其先北后南而后统一中国的战略意图。陈未能警觉于战后,安于形势,笙歌依旧,终至覆国于九年之后。  相似文献   

5.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佛教文化似乎成了宗教迷信的同义词。许多人以为,佛教无非是讲生死轮回那一套,似乎除此之外,佛教文化就没有别的内容了。这当然是极大的误解。这种误解的产生是由于对佛教文化缺乏了解,缺乏研究。最近由于科研课题的需要,我读了一些禅宗方面的书,着重读了一下六祖《坛经》。我觉得,《坛经》讲人生哲理是非常深刻的。不说别的,单说《坛经》对释迦牟尼“实相无相”说  相似文献   

6.
正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对正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我市以巨大的鼓舞,我们要把它转化为强大动力,全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八八战略在我省实施15周年。面对新时代新挑战,靠改革开放起家的温州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面对新一轮区域竞争和产业变革机遇,温州  相似文献   

7.
正出郭共寻真,松风吹角巾。茶烟僧舍午,草色石坛春。话旧联双鬓,谈空净六尘。重游元有约,交自布衣身。这是明代金坛人、云南知府张祥鸢所作《偕丁少鹤、贺澹庵游普慈寺》,一幅人文古寺的景象跃然纸上。金坛佛缘起自南朝梁武帝时期,普慈寺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早期佛寺,始建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初位于金坛城东三十里的礼智乡,几经兴废。如今的普慈寺坐落在金坛城  相似文献   

8.
隋文帝与隋炀帝的个人际遇不同,因而两人对待佛道两教尤其是佛教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区别,制定出不同的宗教政策。受此影响,隋大兴城中因追福而所建寺观的时间、数量及维持时间在有隋一代发生了很大变化。隋大兴城是隋朝的政治中心,城中因追福所建寺观之发展变化也反映着隋朝的宗教政策与重大政治事件。隋大业七年的大量废寺运动中没有波及到此类寺观,且都保存到唐代,这不是简单的宗教活动就能解释,而有更深层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深化高教体制改革中,今年七月中旬,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正式签署了上海建材学院、上海城建学院并入同济大学备忘录,七月十八日,国家教委正式发出《关于上海建材学院、上海城建学院并入同济大学的通知》;七月二十六日,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在有上海市和国家建材局领导同志参加的座谈会上正式宣布:同意以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建的形式,将上海市所属的两校并入同济大学,两校建制撤销。同济大学仍为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实行与上海市共建共管。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分别拨款的投资和管理渠道不变。九月初,原两校校区挂上了同济大学的校牌,统一招收的新生已入学。  相似文献   

10.
有女子对我说,她已经能让心沉下来,不再浮躁,开始喜欢一些细微的美好。 如同佛祖拈花示众,我就是那会心一笑的迦叶。我说,我也是。  相似文献   

11.
在藏民族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藏传佛教的发展,形成以寺院为主体的地区政治、文化中心。体现民族悠久文化的文物,历来被各个寺院所重视。特别是对宗教文物的搜集和珍藏,更成为各个寺院的传统习俗。著名的卓尼禅定寺,曾积累和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虽经数次兴衰,多有散失,但现存文物仍较丰富,其中不乏珍稀藏品,这对于研究藏传佛教文化及藏族历史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笔者对禅定寺其中一些文物曾考查过,现结合史料记载,对这些文物的名称、产生渊源、历史价值等作一些考证。限于个人水平,加之史料记载中佛教色彩很浓,难免有不妥之处,祈请同仁斧心。  相似文献   

12.
遗爱寺     
弄③石临④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⑤鸟语,处处是泉声。诗词大意作者通过对玩石赏花的描写,赋(fù)予了人与自然中动静相宜的美感。他把玩着石子面对小溪而坐,为了赏花,便起身绕着寺庙慢慢行走。耳畔(pàn)不时传来小鸟的鸣叫声,潺(chán)潺的泉水声更是响个不停。①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②遗爱寺:在今江西庐山香炉峰下。③弄:拿在手里玩耍(shuǎ)。④临:对着。⑤闻:听。遗爱寺!唐@白居易  相似文献   

13.
石宫寺     
陕北的子长县古称安定县。安定县城在今子长县城瓦窑堡西面三十华里的凤凰山脚下,宋时置堡,元升为县。秀延河古称汾河,绕城弯弯曲曲流向东方。城东一里许屹立着高大雄伟的钟山,又叫宝塔山,隔河与凤凰山相对。石宫寺,就座落在宝塔山麓,主要由“万佛  相似文献   

14.
万祥寺     
万祥寺是凌源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喇嘛庙。坐落在宋  杖子乡康官营村北山南坡上。这一带山岭连绵,蜿蜒起  伏,昔时草木丰茂,人迹罕至,是修身养性的佳境。万祥寺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皇帝去盛京(今沈阳)祭祖,途经凌源驻跸于此,并赐名万祥寺。现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乾隆为太子时,随父去盛京,驻在凌源行宫暂歇,他乔装百姓模样到宋杖子山里打猎,正当一只金钱豹向他扑来之时,一位姓康的姑娘一箭射中豹身,乾隆脱险,两人遂产生爱慕之情。时隔数年,乾隆当皇帝后再经此地,触景生情,忆起往事,打听后方知痴情女已落发出家当了…  相似文献   

15.
圣经寺     
圣经寺位于辽宁省彰武县大四家乡所在地,是一座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寺院。现只存碉房式建筑的大殿。大殿建在高台上,面阔五间,由门廓、经堂、佛殿三部分组成,与西藏的格鲁派措钦大殿扎仑模式相同。前部门楼二层,底层门廊进深二间,双排方柱,柱上有绰幕枋(雀替),两侧是门楼,左侧室内设有楼梯,门楼一层有窗,二层墙面砌有装饰,系用白色小圆木砌成一个方框,内有黄色大圆,上绘佛教图案。这种图案是佛教建筑中所特有的装饰。中间经堂,高二层,进深四间,方柱四排,最后为佛堂,高三层,进深一间带前廊。经堂和佛殿两侧开有小…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卷五0四郑巢有《瀑布寺贞上人院》诗,诗云:“林疏多暮蝉,师去宿山烟。古壁灯熏画,秋琴雨润弦。竹间窥远鹤,岩上取寒泉。西岳沙房在,归期更几年。”诗中之瀑布寺不见史志记载,故对其所在、沿革未能了然。然道宣《续高僧传》卷三十《隋天台山瀑布寺释慧达传》曾载云:“释慧达,姓王,家于襄阳,幼年在道,缮修成务,或登山临水,或邑落游行,但据形胜之所,皆厝心寺宇,或补缉残废,为释门之所宅也。后居天台之瀑布寺,修禅系业。”颇疑此瀑布寺或即郑巢诗中之寺。如二者为同寺,则瀑布寺在台州,且隋时已存。郑巢诗中之“瀑布寺”臆测@李芳民…  相似文献   

17.
北塔法轮寺是清皇太极动建盛京城外四塔四寺之一,是现在塔、寺保存最为完整之一处。北塔法轮专,从清初至解放前一直是佛教圣地。他与寄骨寺有着密切联系。北塔法轮寺的建筑布局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土坯垒墙,东西长9丈9尺,南北长29丈,院内有僧房三间、厢房三间、水井一口。第二部分是法轮寺的主体建筑。砌砖墙,东西长36丈,南北长53丈。院内有藏式喇嘛塔一座,山门、天王殿、大殿、晾经楼、达喇嘛住房、僧房等。北砖墙外有增房五间。清初,北塔法轮寺只有一位达喇嘛和数名喇嘛。乾隆四十三年把北塔法轮寺改为“满洲喇嘛寺院”,将达…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以诗证史的方法对唐代白居易、宋代苏轼、金代杨云翼等人游历周至的诗作进行考证,发现《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所在的唐代大秦寺既不是长安义宁坊大秦寺,也不是现在的周至大秦寺,而是周至仙游寺。而碑文的撰述者僧景净为中国基督教总监督,仙游寺在唐代曾经是中国基督教的总部,它在早期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唐代游历过仙游寺的士人思想中明显有基督教思想影响的痕迹。因此,对大秦寺具体地理位置的考证,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首山清风寺     
清风寺位于辽阳城西南十五华里的首山南坡,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17年),清乾隆44年(公元1779年)、咸丰7年(公元1857年)。其正殿、配殿仍保持初建时的结构及风貌,山门、后殿、僧房为清代晚期建筑。清风寺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有山门三间,硬山式屋顶,垂脊前装有戗兽和走兽,前檐有檐柱、柱下垫鼓形石柱础。明间为对开板门,抱框前镶装抱鼓石一对,两侧次间为石雕卷草纹的方形圆孔窗。山门前垂带踏步五级,台明前高0.6米,后高0.12米,门前原有绿砂岩石狮一对。  相似文献   

20.
奉国寺     
奉国寺在辽宁省义县城内,初名咸熙寺,后改称奉国寺,因大殿内塑有七尊大佛,所以也称七佛寺或大佛寺。寺院坐北朝南,平面布置前狭后宽。山门一间,两侧各开一便门。山门外左右列石狮二座,门内设四柱三楼木牌坊三间。再进为歇山式的无量殿五间,殿后有甬路直达月台,月台前部东、西两侧有六角和方形碑亭各一座。月台后部为大雄宝殿,耸立在月台之上,宏伟壮丽。前人曾作诗称颂“大雄宝殿势威雄,今昔人称建筑崇,庙貌盛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