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阐述农村产业结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农村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角度研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以江苏省为例,选用农村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考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衡量农民收入状况,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收入增长变化的Granger原因,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加快。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趋势的描述出发,分别从产值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分析了陕西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得出的结论是:陕西产业结构演变大体符合一般规律,并且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同全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相似,但总体落后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变动震荡性较强,出现反复;产业劳动力结构转换滞后于产值结构的转换,第一产业劳动力释放速度慢,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很大,处于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4-2005年河南省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产出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测算了"十五"末期各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十五"末期的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证明了扩大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产出在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河南省的经济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4.
一、生产力布局的现状 近二十年来内蒙古生产力结构调整的演变基本上是由一、二、三产业向二、三、一产业转变。1978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7:45.4:21.9,体现出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2001年,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使用吉林省1978—2011年数据,分两个阶段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产业增长格局分析,得出: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产业格局由1978—1994年一、二产主导转变为1995—2011年二、三产业主导;二、三产业增长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第三产业贡献率最大;但三次产业间发展的协调性在下降;深入分析产业供给弹性得出,第二产业弹性在下降,其发展正遇到瓶颈。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演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占风  杨华 《统计与决策》2007,(19):100-101
本文对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原理。采用1952-2005年的样本数据,分三个阶段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各阶段,第一、二、三产业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反映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通过计量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各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省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扎实推进,农业科技不断进步、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种植业、畜牧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发展,全省乡村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同步增长,乡村从业人员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07年,全省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减少3.64%,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长1.7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1.86%。  相似文献   

8.
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对象是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及个体经营户,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一个地方的二、三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而GDP中二、三产  相似文献   

9.
一、三次产业发展的进程及现状长期以来,通辽市科尔沁区经济处于低效益发展状态。1990年科尔沁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05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36亿元、3.99亿元、3.7亿元,一、二、三产业所占比例为36,2:33.l:30.7,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二三产业;2000年全区GDP为 56.96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5.34亿元、22.61亿元、17.21亿元,三次产业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含及分析的基本指标(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含及层次划分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经济系统内部各产业及这些产业中各种类别在整个农村经济中的组合方式和量的结构比例。农村产业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整个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即农村一、二、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实证研究了辽宁省各地区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依次建立金融发展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占GDP的比重、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的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大小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差别,且金融发展对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存在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我省农村非农产业经过10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到1989年底,我省农村非农产业所容纳的劳动力及流人城镇的居民已超过700万人.农村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比1980年下降9.47个百分点.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则分别上升5.07、4.40个百分点.自1988年底国家开始实施财政金融双紧,压缩基建投资,清理农村劳动力等措施后,我省近年来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又大量回归农业.  相似文献   

13.
一、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一个城市的工业化过程实际上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由农村转向城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甘肃1999~2008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与合同利用外资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甘肃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一方面提高了三次产业的产值水平,产出弹性系数达到0.65,另一方面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分别对第一、二、三产业产生了0.26、-0.24和-0.02的固定效应。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FDI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和和谐发展,要加大开放的宽度和深度,着力提升FDI流速,要加强资金的投放和监管,合理引导FDI流向,要做好相关的服务和配套,全面提升FDI流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来,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贵德县农村牧区大批劳动力相继转向非农产业,使得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全县第二次农业普查对农村劳动力的规模、流向、结构、分布等全面普查情况看,贵德县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外出劳动力总体呈现合理有序的趋势,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以来,我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获得了巨大增长,其中非农产业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非农化问题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所指非农产业是指农林牧渔等大农业以外的产业,即二、三产业.(-)非农产业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非农产业增长在农户收入增长中已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间,我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化是巨大的,1980-1993年,人均纯收入从219.ZI元增加到1745.94元,几乎翻了三番,其中多数来自非农产业的增长(见表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表一单位:元1980年…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现状问题对策●邓杏琼●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大地加快了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步伐。但在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忽视农业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映 《统计与决策》2005,(21):101-103
一、我国城乡产业发展的现状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结构,各产业的均衡发展取决于产业间的配置比重.城乡产业配置得当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关系的变更引起了城乡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刻变化.城乡经济发展关系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城乡产业发展关系的变动,其基础是农业增长速度的加快和农村非农产业的不断崛起.其次表现为农村工业化重新起步和高速发展:以农村工业为中心的农村非农产业全面发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不断扩展,成为沟通城乡经济和产业联系的重要桥梁,成为推动城乡关系转变的重要力量.农村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城市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呼应,出现了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从而大大加快了全国工业化进程.农业的较快增长和农村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城乡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体制原因,弱化了城乡产业的相互作用,隔断了产业之间的市场联系.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城乡产业严重分割、城乡产业关联性不强.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已于12月21日、22日、23日分三次向社会发布。一号公报发布我省基本单位、就业人员、企业实收资本主要数据及全省数据质量情况;二号公报发布我省第二产业主要数据;三号公报发布我省第三产业主要数据。一、二、三号公报数据显示,我省第二、三产业主要呈如下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向工、建、运、商等多种行业结构发展,并经历了一个超常规回流的发展过程。1990年底,我国农村劳动力人数为 42009.5万人,比上年增长 2.6%,其中男劳动力占53.7%,女劳动力占46.3%.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速度有所加快,并且开始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据对全国29个省、区、市 9936个村组的抽样调查,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9.4%,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20.6%.调查资料表明:1.转移到农村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继续增加,回流人数显著减少。199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人数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7%。比上年增长28%;而从非农产业返回农业的劳动力比上年减少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