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重庆邮电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经过友好协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于2008年3月共同组建“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理论创新基地”。基地成立一年来,在重庆邮电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术委员会主席徐仲伟教授和吴恩远研究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加强史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及时交流同行专家的研究成果,国家教委所属京、津、沪、济的九所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三个史学所、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共同发起于1988年8月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召开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会议中心议题为“结合中外历史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民族地区高校人文社科创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科创新体系的构建是新时期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而民族地区高校人文社科创新体系建设又是我国人文社科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宁夏大学为例 ,阐述了民族地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必须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 ,立足民族文化的土壤 ,挖掘民族文化精髓 ,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学科建设与培养高层次社科人才为重点 ,突出地方性、民族性和区域性 ;在西夏学、回族文化、民族史学理论等领域 ,积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以政策为导向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 ,营造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创新体制、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 ,来促进民族地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建设。以重点学科、学位点建设为龙头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三位一体互动与协调发展 ,将是宁夏大学构建人文社科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史学方法论和史学方法,在历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来,史学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八六年五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历史所、世界史所与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筹备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七月召开的全国首次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都对史学方法论和史学方法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有的史学工作者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专论.兹将讨论情况以及他们论述的主要观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李大钊在他的一系列史学理论著述中,自觉运用唯物史观,深入探讨了史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任务、作用等历史学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并从理论上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在历史本体论、史学认识论等方面构建起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10月25日上午,我校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明副院长在第三国际会议厅作了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报告。校党委书记徐仲伟教授、校长陈流汀教授、校党委副书记刘达明教授、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理论创新基地办公室主任罗文东研究员出席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期 ,“新史学”理论的提出、进化史观的输入 ,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为新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前提 ;新中国史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唯物史观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传播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是新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之最重要的方面。历史理论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史学理论研究的兴起 ,反映了新中国史学理论建设在这两个重要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教育史研究经历了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来的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奠定了教育史学科的基本体系 ,第二次研究高潮是恢复性的 ,促进了教育史学理论的发展。在第二次研究高潮中 ,研究者只有提高理论素质 ,突破历史、教育学科界限 ,从历史学走向社会学 ,教育史学科才能真正取得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9.
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王庆成,应邀来我院历史系作了题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状况和问题》的学术报告。 他首先回顾了我国从二十年代以来对太平天国史研究的状况。指出,解放以来,我国整理出版的有关太天国的文本、资料,比解放前多五、六倍,发表的论文有八百多篇,研究和讨论了不少问题,其中主要有:关于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问题;关于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问题等。但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和七十年代初期,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工作遭受了两次伤害,把内容很丰富的史学线条化、公式化、脸谱化。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问题,是关于教育史学科基本面貌和总体面貌认识的问题.对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教育史学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性和成熟程度.由于"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形成中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有不同的认识.根据目前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水平,当代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可以概括为:(1)以教育活动史、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为主要内容的具体教育史学研究体系;(2)以教育史学史、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教育历史哲学为主要内容的抽象教育史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史学研究面临学术发展危机,如何继承发展,是摆在教育史学界同仁面前的重要课题。张斌贤等认为,应"重新认识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性学科定位,重新确立学科的多元化目的,探索多元的学科方法论和研究方法,探讨学科知识体系建立的基本学术问题,以重建教育史学科"~([1])。这样的观点成为教育史学转型发展的重要助推手。基于教育史学的学科危机,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新著《创新与建设:教育史学科的重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站在重建学科体系的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2012年中国社会建设论坛暨第二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于3月10日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这是关注中国社会建设的专家学者们相聚的一次盛会。论坛上,中国社会学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  相似文献   

13.
1986年5月11日至15日,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学术讨论会在本院召开,这是我院建院六年以来第一次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代表来自北京、乌鲁木齐、兰州、贵阳、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社会科学院和高等院校,共五十余名。学术界的老前辈、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陈翰笙同志在会上作了多次发言,并与我院教师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复旦大学章巽教授和暨南大学朱杰勤教授都向大会递交了书面发言。北京大学张广达教授为会议作了中心学术发言,并为我院历史系的学生举办了《当前国际史学研究的趋向问题》的学术讲座。使会议更  相似文献   

14.
李振宏、刘克辉合著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一部表征着新时期中国理论历史学发展历程和水平的重要著作.这部理论历史学著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它见证并且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历程;第二,它是中国理论历史学研究从“历史理论”向“史学理论”过渡历程基本完成的一个标志,也是“史学概论”或“史学理论”体系趋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第三,它在历史认识检验标准问题上提出了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堪称是“一家之言”;第四,在目前同类著作中,它第一次认真地探讨了历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重要的史学存在学问题,并且首次把历史学的学科规范纳入到“史学理论”学科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5.
1990年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于3月26日至31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国家教委社科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局、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和厦门市社联的有关领导,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历史研究》等报刊出版社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6.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史学经历了三次转型,多种"新史学"次第登场,旧传统崩塌,新传统难以确立,以致当前的中国史学在理念、结构、范式、知识体系、研究方式乃至表述形式等方面,均打上了深重的外来印记。中国史家越来越离不开欧美史学的模式及启发,同时也感受到越来越难以承受的文化压力,由此引发"中学"和"西学"、传统和现代、政治和学术、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的多重博弈。为了走出困局,中国史家纷纷设想以多种方式构建自己的史学话语体系,冲破欧美史学的笼罩。然则要在当今学术全球化的时代实现这一目标,不仅不得不继续借用来自欧美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必须取得能为欧美史学界所认可的研究成果。这一悖论无疑进一步加重了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  相似文献   

17.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史学经历了三次转型,多种"新史学"次第登场,旧传统崩塌,新传统难以确立,以致当前的中国史学在理念、结构、范式、知识体系、研究方式乃至表述形式等方面,均打上了深重的外来印记。中国史家越来越离不开欧美史学的模式及启发,同时也感受到越来越难以承受的文化压力,由此引发"中学"和"西学"、传统和现代、政治和学术、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的多重博弈。为了走出困局,中国史家纷纷设想以多种方式构建自己的史学话语体系,冲破欧美史学的笼罩。然则要在当今学术全球化的时代实现这一目标,不仅不得不继续借用来自欧美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必须取得能为欧美史学界所认可的研究成果。这一悖论无疑进一步加重了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  相似文献   

18.
姚太中、程汉大主编的《史学概论》(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学术水平较高的大学历史专业教材。史学概论是一门年青的史学分支学科,它主要讲述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人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向导。但这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介绍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观点、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如史学理论、史学评论、史料、史学概况,等等。由于是新学科,它没有现成的理论和体系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即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真相、本质和发展规律等。史学研究的价值在哪里?以笔者之见,史学研究的价值就在于创新。创新。主要是指研究题目的创新、研究内容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与结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创新的话题。历代法律史学家建构的法律史学科体系,向我们展示了法律史学研究的真谛。法律具有调整社会、控制社会的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社会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内容。法律史学以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宏观体系,微观探求中国法律史学科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