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幸福是什么?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得到了就感到很幸福;长大了,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感觉很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满足了就感觉很幸福。从理论上讲,幸福是人们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什么是幸福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幸福教育就是要把教育的目的回归到人,定位在人的情感上,体现出教育对人的关照,其目的是培养人的幸福情感和幸福能力,培养能够发现幸福、创造幸  相似文献   

2.
浅望幸福     
王纯 《百姓生活》2014,(11):19-19
什么是幸福?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幸福,是心里面一种很私密的感觉,对于每个人而言,幸不幸福只有自己说了算。很多人在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前,总是拿物质生活的好坏来衡量自己的幸福指数。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3.
一、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复杂问题。在二者之间划出一条比较清晰的界限是相当困难的,既使划分也只能是相对而言。一方面人们对公平与不公平的理解受到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思想观念、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收入是生产要素的补偿,而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是无法精确划分的,所以分配也就不可能绝对公平。虽然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但不等于没有公平可言,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公平还是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实行有计划的  相似文献   

4.
公平与公平感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的社会活动中, 寻求分配或交换的公平与公正、保持心理上的公平感, 是人们行为的一个社会准则, 也是人们判断行为是非的一个伦理标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 公平感的产生, 既是人际之间社会比较的结果, 也是社会规范、社会准则在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当人感受到不公平时, 会采取种种心理上或行为上的手段, 力图消除不公平, 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正春节前参加了一个文化活动,主办者精心策划的议题是:探究幸福的谜底。来宾们一个个即兴发言。关于幸福是否只存在于物质财富的数字和浮华的现象之中?幸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是否更多存在于家庭关系、朋友情感、身心健康、个人价值或个人自由之中。大家发表的见解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我也发表了我的看法。我认为,没有所谓单纯的幸福。幸福就是和不幸福的事情保持一种"对比"。当一个人对什么是"不幸福"没有真切感觉的时候,对"幸福"是无法体验的。佛教说"有情即苦",人天生对痛苦就是有感觉的,婴儿一出生,饿了会哭,困了会闹,没有一个生命对痛苦没有感觉。佛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人衣食无忧,住房良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为什么很多人感觉不幸福,或者说很多人不幸福,这值得我们思考研究,也是对学术界、政府包括给产业界提出的问题。能不能提出一个建设幸福中国的概念,原来《东方红》里就有"他为人民谋幸福",幸福这个事也不是一个新的东西,但为什么要重提建设幸福中国?第一,这比说建设第二大经济强国,更贴近老百姓的思维;第二,提如何建设中国的幸福观,这样能把它跟老百姓的生活联系得更密切;第三,这样能够在政府官员的考核里淡化GDP导向的考核,加一条人民幸福考核导向,可以作为一个官员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7.
在加拿大多伦多士嘉堡,有一座新颖别致、充满欢声笑语的养老院,这就是堪称"北美华裔老人之家"的颐康老人中心。一进入这里,你就会感觉非常舒畅、温暖,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中心的每一个人,从院长到社工,至饭堂服务员、清洁工人等等,不管认不认识,碰了面都会主动向你问好、微笑。那笑容里带着关怀、体贴与希望,驱逐了寒冷与孤寂,让居住在此的老人们心中充满了幸福。这个老人中心,是华人王裕佳牵头创办的。  相似文献   

8.
王增 《山西老年》2013,(3):58-58
德国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或者个人的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是否感觉幸福。在表示自己生活幸福的人群中,64%的人称自己喜欢和配偶、朋友、家人在一起,50%的人认为阳光和爱人的吻让生活"与众不同";而很多感觉不幸福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电  相似文献   

9.
父爱无声     
我小时候,父亲常常出差。生活在母亲和姥姥温柔呵护下的我,便习惯了被人高捧在掌心的溺爱。对我而言,爱就是呵护,就是温馨,就是不变的甜蜜和幸福。而由于与父亲见面的时间不多,我几乎不知道父亲对我究竟是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0.
说幸福     
"让人民享受更多幸福"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话语。幸福成了一个高频率被热议的词语。幸福是什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以为,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命体验,一种人生责任。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释义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对幸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我认为,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一份轻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幸福的核心是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它不在远方,也不在梦里,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里。平平安安是幸福,家庭和睦是幸福,被人信任是幸福,拥有希望是幸福……  相似文献   

11.
孔令雪 《社区》2012,(22):55-55
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所有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幸福。幸福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最新发现告诉我们,幸福不仅仅只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它还可以提高创造力,让人变得更细心,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周全。  相似文献   

12.
幸福感概念构建在人具有主动性这一假定上,即人们若欲获得幸福,必须积极行动,唯有借助个人努力才可实现。幸福感亦为目标,一旦达成便可证明一个人整体的幸福。因此,我们愿意朝着幸福和良好的生活品质而努力这一事实,也更深刻地诠释了幸福的本质。另外,心理和社会的双重积极是幸福感的源泉。幸福的人总能积极地对待生活,不论眼前还是今后。休闲能够带来幸福,但休闲并非幸福本身。事实上,休闲是一种活动,是人们在空闲时间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精彩、更有意义而做的事情。总体而言,我们如果因某种休闲活动而感到幸福,表明我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虽然休闲并不等同于幸福,但毋庸置疑,它对创造幸福至关重要。我们在休闲研究中绝不能忽略休闲与幸福这个当今生活中最具活力领域之间的联系,否则,我们将会丧失提升休闲与科学及公众之间关联性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参与原则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重要原则之一。公平心理学认为,让当事人参与到程序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增强其对结果的公正感。而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由于参与原则的不完善,以致被追诉人、被害人、辩护人等程序参与权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有必要依据公平心理学理论来完善相应程序,扩大程序参与度,让人们在个案中充分感受到公平。  相似文献   

14.
假如让女人在一个花心散漫但有钱的男人和一个无钱但忠诚可靠有责任心的男人之间选择,你会选择谁?反正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后者。和老公结婚几年来,我从未对这个选择后悔过,他在生活中的细心、温柔、体贴将我娇宠成一个幸福的小女人。不过,幸福之中也夹杂了一点不可承受之重,也许因为老公太有责任心了,对待每件事都近乎执著和琐碎,甚至延伸到夫妻亲昵这件本该轻松享乐的事上,常常让我感觉做爱有些麻烦,有些负担。  相似文献   

15.
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对幸福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对幸福的哲学思考赵甲明“幸福”多么令人激动、向往,对“幸福”的追求更是人们从心灵深谷发出的呼唤,正如恩格斯1847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一个信条草案中所判明的:“每一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原则,它们是颠扑不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确信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之间能够实现统一,并且公有化的程度越高就越能实现这种统一。在这个价值目标遭受挫折以后,他有保留地承认按劳分配原则,形成了一个“大致均等、稍有差别”的公平分配思想。在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冲突的困境中,他试图改变人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基本属性,希望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政治方式来激发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达到既提高经济效率又不损害分配均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微言大义     
《21世纪》2012,(12):17-18
@任志强:幸福不是一种物理状态,也不是一种生理状态,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幸福是和他人比较后的一种感觉。我们幸福,是因为他人比我们不幸;我们不幸,是因为别人比我们幸福。有不幸才有幸福,有幸福才有不幸,所以不可能人人都幸福,正如同不可能人人都不幸。@你好明天:"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幸福常常被解读为财富和结果,其  相似文献   

18.
蓝荷摘 《山西老年》2014,(12):29-29
学会承受痛苦才能享受幸福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沐浴幸福和快乐,也会历练坎坷和挫折。幸福快乐时,我们总是感觉时间的短暂;而痛苦难过时,我们却抱怨度日如年。幸福和痛苦本来就是双胞胎,上帝是公平的,痛苦往往伴随幸福并存。学会享受幸福,也要学会承受痛苦。  相似文献   

19.
张新 《社区》2012,(15):55
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所有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幸福。幸福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最新发现告诉我们,幸福不仅仅只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它还可以提高创造力,让人变得更细心,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周全。哈佛大学著名积极心理学家多年研究发现,积极、美好的感受可以促使大脑中  相似文献   

20.
老人语丝     
《老友》2007,(8)
爱人是爱已,敬人是敬己;害人的人总是以害己告终。——湖南湘乡·曾普初幸福,就是一个人的感觉。人有时感觉不到幸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