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指出这部小说体现出了一种生态意识,即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不仅带来了自然生态的失衡,更造成了社会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不但扭曲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而且使个人本身的精神高度异化。作品中流露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三者失去平衡的深刻忧虑及对三者达到平衡的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2.
河北作家梅里的长篇小说《河戒》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可以发现小说中的生态思想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其二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推崇与赞美;其三表达出当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的忧患意识.小说中的欢乐与痛苦均围绕着青龙河的变迁展开,以青龙河的变迁隐喻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具有一定的批判现实色彩.  相似文献   

3.
利用西方生态文学批评理论,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浅滩》中的生态思想,即温顿态度坚决地批判了基督教和人类中心主义;批判了血腥的现代捕鲸业;小说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开发的工具理性霸权批判,表明了工具理性向人类诗意栖居的乌托邦家园蚕食鲸吞的过程同时伴随着人的异化和大自然的物化;小说中也蕴含了温顿对澳洲土著文化生态智慧的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哲夫作为新时期以来生态文学领域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其创作包括两类,一类是虚构体的黑色生态小说,另一类是纪实体的生态报告文学。前者以批判人类三大欲望为思想线索和总的主题,后者则体现出以下四个特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冷峻的写实主义笔法、可贵的人文情怀及突出的新闻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哲夫作为新时期以来生态文学领域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其创作包括两类,一类是虚构体的黑色生态小说,另一类是纪实体的生态报告文学.前者以批判人类三大欲望为思想线索和总的主题,后者则体现出以下四个特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冷峻的写实主义笔法、可贵的人文情怀及突出的新闻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麦尔维尔的《书记员巴特比》是一篇具有深刻现代生态内涵的小说.小说背景华尔街高楼林立,办公环境封闭压抑,工作单调沉闷,呈现出一幅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失衡的现代荒原图景.在华尔街现实之墙及其建造的精神之墙中,巴特比成为一个精神生态失衡的“迷途羔羊”.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中,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必须守护好人类的精神家因.  相似文献   

7.
哈代小说充满了对威塞克斯世界自然的描写,在这些描写中,体现了哈代鲜明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主要表现在两点:首先,表达了生态整体观,具体体现在建构人与物的平等和谐关系以及对动植物所作的灵性描写和对人与动植物亲合关系的展现。其次,描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具体体现为人类心灵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文章还阐释了哈代小说生态观的文化意义和哈代的民间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8.
生态批评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和视角。可以说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因为它试图从文化领域来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时代,以生态文学批评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劳伦斯在小说《菊馨》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批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型社会指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按照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统一的原则,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都能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与要求。构建广佛肇经济圈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必须以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广佛肇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伦理学分支学科,它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从人和社会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的领域,从而也为文学文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伦理学为依据,分析劳伦斯的经典作品《恋爱中的女人》,解读劳伦斯在小说中如何深刻体现他的自然观和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态是一个由人类学家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概念,通过在小规模的原始人群中的经验检验后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大规模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文化生态成为中文学术中比较活跃的多学科概念之一,在运用上给人很强的混乱之感。我们在此尝试理出两种主要的运用方式:一是文化生态学的运用,通过在自然与文化的关系中寻找文化现象的生态原因来解释文化的发生及其变迁;一是社会科学多学科的运用,通过把文化的内部和外部的全部关系视为一种系统性的生态来整体呈现文化对象。前者采用生态的本来义,生态是指自然生态;后者采用生态的比拟义,生态是指自然、社会和文化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文化生态概念的广泛运用可以被理解为以更强的物质性、在地性、实践性保持着文化概念在当代社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张文刚先生新推出的小说《幻变》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关于爱情与生态的当代寓言故事,小说用动植物幻变的寓言,对现代社会存在的种种潜在生态危机提出了警示。作者借写动植物的变异,将神来之笔伸到了现代人的生存现状以及芸芸众生的烦恼人生上,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重压力与异化。小说《幻变》是现代人生存处境的鲜明写照。小说充满了诗意的浪漫与唯美气息,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干预意识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对于物际生态有着理想化的展现,但现实中我们应拒绝生态完美主义的诱惑。小说中人与自然物奇异的对话无不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对话理应被界定在良性的范围之内。幻化的笔法,使小说中的自然物得以获得其生态主体性,这对于当今生态文化之建构,无疑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裔美国文学主要关注华裔的生活和境况、身份属性的建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等,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描述不太明显。随着生态批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描绘了四位母亲和她们的女儿在中国和美国的生存状态、中美文化差异等问题,同时还独辟蹊径地彰显了其生态意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谭恩美的作品突显了其东方生态和谐思想,通过精神生态下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书写,文化生态下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和谐书写强调了作家精神、文化和社会和谐的生态观。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发展趋势下,人类在多元文化交流共存的基础上,必然能融合出一种人类精神发展的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型文学批评方式,从环境、人、生命、自然等生态角度解析文学作品,重新发现、评价作家及其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唤醒人们生态保护意识,同时思考隐藏在背后的人性危机。通过《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表达出自然永远是人类的依托,和谐的两性关系有助于人类走出工业化社会下的人性桎梏。小说中蕴涵的浓郁生态思想激发了...  相似文献   

16.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中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思考,在这种充满了桃源理想牧歌的乌托邦式的社会中,我们读到的是人和自然以及人和社会的整体和谐之美。和谐美是生态美学研究中的一种理想状态,文章从和谐生态美的角度对沈从文的《边城》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7.
阳明心学的理论价值和思想意义不仅体现在其修身养性之说,而且也表现在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中.以阳明心学生态思想为切入点,分别从心物关系、良知说、等差之爱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阳明心学的生态伦理观,从中总结出阳明心学的生态思想所体现的审美性、道德性和实用性等生态伦理特质,并结合当下的生态运动解读阳明心学所体现出的生态智慧及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在《天堂》中对人类特别是黑人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深表关注,小说展现了一种黑人群体的精神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探索了黑人摆脱生态困境的途径,体现了莫里森的生态思想。莫里森提倡人们回归自然寻找精神依托,同时指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爱的存在,学会爱自己和爱他人,以此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生态的健康。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应强调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包容和博爱,这样社会生态危机才能得以解决,人类才会拥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西部小说持续而执著地关注和叙述西部人们的生存状态,追求和谐的生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特征,体现了西部作家自觉的生态意识以及构建生态文明图景的多元探索.创作中表现在皈依自然的传统生态意识、诗意栖居的现代生态意识、聚焦寻根的文化生态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生态意识,以及关怀生命的人文生态意识等五个方面.深入发掘西部小说中丰富的生态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形态,认识其价值和不足,不仅对西部地域小说,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和批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将人类生存状况融入到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中书写,揭示了以现代性为核心的现代西方伦理价值体系对生态道德的忽视,表现出一种超越现代性的后现代生态伦理意识。小说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非二元对立的生态整体性,批判了破坏生态整体性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技术理性,指出现代科技由于缺乏生态伦理维度而导致了更大的生态灾难,贯穿着对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的崇尚。小说所蕴含的前瞻性生态伦理意识,在生态问题严峻、生态道德缺失的今天,尤为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