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改良必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详细考察了山西铭贤学校对近代农业科技方面的引进与改良工作,通过对该校在农业科技引进改良贡献的研究,阐述了该校作为中国早期的农业科技研究中心之一,农业科技的改良对山西乃至我国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是科技作用于社会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2.
近代山东蚕桑业的推广和改良主要发端于清末,通过当局的大力提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进展,构成了农业经济内部一系列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当时政府的农业改良政策、蚕丝国际贸易及近代缫丝工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驱动,则为推广和改良的展开并获得成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国时期安徽的农业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安徽农业改良机构渐次成立,形成了包括农政机关、农会、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研究机构和农业教育机构的农业改良机构体系。其改良的举措,主要有举办农事调查、宣传农业科技知识、研究和推广优良品种、引进新农具和化肥、防治病虫害等。尽管改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改变近代安徽农业的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4.
清末,清政府在改变传统经济政策、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同时,在商部农工商部的主导下,还开展了对传统农业的改良与振兴。创办农事实验场就是商部农工商部改良农业的一个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农事实验场这个平台,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态逐渐出现了近代化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清末的农政机构与农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的极度重压下 ,清政府被迫对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改良 :设置了全国性的农业管理机构 ,选派留学生出国习农 ,设立农业学校 ,兴办农会 ,重视农事试验 ,并着力改良棉、蚕、茶业。这些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进程。但清政府对农业的改良是以服务于工商业为目的的 ,农业政策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都表现得摇摆混乱 ,难以得到有效施行 ,妨碍了近代农业的充分发育  相似文献   

6.
学习西方技术,推进农业发展是近代思想家的共识,清末张之洞提出系统农业近代化的思想,他在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产品结构,农业科技等方面都提出具有近代特色的见解,并倡导进行近代农业实践活动,对推进晚清农业近代化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发展农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农会,作为旨在农业改良的法人社会团体,在推动中国农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据可靠资料记载,我国的农会组织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末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农学会。在中国近代农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张謇始终是其积极的支持者或主要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陈夔龙重视发展农业,把发展农业作为兴国安邦的重要手段。面对清末的农业危机,陈夔龙在发展农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理念:以农为本,农业与工艺、商业相互结合;通过兴办农务学堂,培养农业人才来改良农业,并为此进行了大量实践,对中国农业由传统型向近代型转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夔龙重视发展农业,把发展农业作为兴国安邦的重要手段。面对清末的农业危机,陈夔龙在发展农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理念:以农为本,农业与工艺、商业相互结合;通过兴办农务学堂,培养农业人才来改良农业,并为此进行了大量实践,对中国农业由传统型向近代型转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末商部--农工商部成立后,大力提倡棉业改良,制定和采取了一些较为现实的改良措施,使清末棉花生产无论在产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所提高.当时机器纺织业的兴起、市场需求的扩大、国际竞争的压力、清廷农业政策及改良棉业舆论,是推动棉业改良的前提条件.而在商部--农工商部主持下,棉业改良取得的可观成效,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机器纺织业的发展、棉产品商品化的提高及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美国农学家来华是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变革和美国社会的资本主义扩张等历史因素相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来华的美国农学家们参与的农业科技活动包括了建设农科学院学科、开展农业科学研究、进行农村社会调查、参与乡村建设服务、促进农业科技合作等内容。客观上协助创建了中国近代农林科技体系,培养了近代农林科技人才,完善了中国近代农业理论研究,推动了农业科技和生产发展,形成了科、教、推农业发展体系,奠定了中美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合作农场的出现,提示了一条改造农业经营的新的路径——农村合作运动与家庭农场经营改良相结合——成为近代农业经营模式变迁中的独特现象。在土地权属、小农角色、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等各个方面,合作农场经营不同于家庭农场。由于近代中国乡村经济环境的恶化、合作运动推展缺乏制度、经济、技术层面的有效支撑、乡村民众的私有观念以及传统农业经营与土地私有制度的强大惯性等因素的影响,合作运动在改变当时农业经营方面的意义并不明显。探求合作运动与家庭经营的互动,而非取代家庭经营,应是近代合作运动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的农机具事业,开始于引进国外的先进农机具和有关技术原理的著述.近代以来,中美两国在农机具事业的交流与合作,主要表现在垦田农机具、排灌农机具、畜产机械、植保机械等农机具的引进与改良;农机具教学与研究的开展;中美合作改良中国农具项目的实施等方面.尤其是美国来华农业工程专家、中国留美农科学生,在农机具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12-1937年,随着国内外经济、科技交流的扩大,影响了山西的农业结构,推动了山西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向前发展.在农业科技改良实践方面,由于国内外经济交流的拓展,选种、育种技术的推广,许多农作物及畜牧品种被引进,对山西近代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给现代山西农业打下基础,对现代山西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持续几个世纪的英国圈地运动逐步瓦解了中世纪以来的敞田制,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分配体制,确立起了近代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及占有体制。圈地运动以和缓渐进的方式对农业生产关系、农业经营体制、农业生产规模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主要表现为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根据生产需要利用各种办法改良土地,通过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土地,从而达到了地尽其利的效果,使英国的农业生产不仅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也适应了以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化进程的要求,从而为英国在近代世界的率先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基督教传教士、教会学校把西红柿、甜菜和高产优质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新品种传入山西,并引进、改良了农业技术、工具,使山西种植业开始向现代转变;引入苹果等果树品种为山西林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奶牛、奶羊、新鸡种的传入则更新了山西养殖业的品种。这些都增加了近代山西人的食物营养,提高了近代山西社会的养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近代镇江私塾改良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晚清末年到抗战前,近代镇江私塾经历了初步改良、取缔和改为代用小学补充义务教育等三次大改良的过程,展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对私塾改良循序渐进的认识,以及镇江在改良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特别是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发展之间存在的严重矛盾,由此表明近代中国以私塾改良补充初等教育是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同时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謇与民国初年的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在出任民国北京政府农商总长时期,十分重视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开创了近代中国改造传统农业的新阶段.他把改造传统农业与工业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欲求制造额之加多,必先扩张其原料之数量,并改良其品质"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奖励发展工业原材料农业,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用科学方法改良和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率;以现代的方式促进农垦事业,发展经营性农业等有力的措施,并通过制定有关法规使这些措施经济化和法制化,为此后的社会各界和政府的改造传统农业事业所继承发展,从而使民国时期农业现代化出现新的气象,指出了民国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冲击下的清末中国,无论是从近代化还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由传统农业迈向近代农业都是时代所趋,大势使然。在商部——农工商部的主持、倡导下,清政府采取了切中时脉的改良措施,包括设立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农会、农牧垦殖公司以及鼓励种植商品作物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0.
清末山东农业教育的兴办,是在清政府推行教育新政及山东农业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由山东地方政府大力倡导,以及乡村士绅积极推动等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无论教育体制上,还是教学内容上,当时山东的农业教育都大不同于旧式教育,已具有了近代性质.山东农业教育的开展,不仅开农业教育教学一代新风,而且对山东传统农业的改良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其局限性也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