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3,(21):F0004-F0004
延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成效(一)坚持不懈实施退耕还林,延安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1999年8月,延安在全国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退耕还林910万亩,占全国退耕面积的2.5%、陕西省的27%,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33.4%提高到2012年的45.4%,林草覆盖率由46.7%提高到2012年的67.7%,年均降雨量由450mm增加到550mm左右,扬尘风沙天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对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及供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受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的影响,1999~2003年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了12.6%,粮食总产量下降15.9%,年度产需缺口逐年拉大,粮食安全问题倍受关注,退耕还林工程是“进”是“退”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课题通过对西部大开发12省(区、市)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四川、陕西、内蒙古、贵州4省12县19个重点退耕村、260个退耕农户的典型调查研究提出,虽然退耕还林工程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退耕还林对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影响不大,应坚持退耕还林政策不动摇,建立和完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3.
比一比看一看3.64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05亿亩、封山育林0.2亿亩,使工程区森林覆盖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中农民反映较大的几个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今年四月,我们对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对调查中遇到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建议。一、农民反映较大的几个问题(一)"退二补一",部分退耕农民少得了补助, 反映强烈近几年,国家下达给我省的退耕还林任务,均包括退耕造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两个部分(比例大体各半)。因这两种造林的性质不同,国家在补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1,(15):14-15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3月25日召开的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江西中部崛起.重大产业项目的引领和支撑是关键。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对重大产业项目服务水平,2009年,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试行方案》,规定重大产业项目可走“绿色通道”.在项目策划、审批、运营各环节实施快速办结机制。  相似文献   

6.
“十五”以来,为抢抓退耕还林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机遇,加快县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郧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整合利用优势资源,实施百万只山羊工程,突破性发展山羊产业,全力推进山羊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河南     
《领导决策信息》2010,(50):22-23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抢抓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性转移重大机遇.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引资水平.借用外力加快发展。坚持以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核心,建立健全政府、中介和企业协同促进机制.努力实现企业群体式引进、产业链接式转移。培育形成一批外资密集、  相似文献   

8.
盛彭川 《科学咨询》2010,(15):18-18
退耕还林还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程,建设“五个重庆”之“森林重庆”工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笔者对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的重庆市酉阳县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对该工程在实施中的合理规划布局的问题,退耕还林地停耕与续耕的问题,加大后期科技管理力度的问题,与基本农田建设同步实施的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问题等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0,(8):26-26
日前,山西省统计局和山西省体育局通报了2006年、2007年山西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统计核算结果显示,2006年,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7.62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0.16%;2007年,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0.54亿元,占GDP的0.18%,比2006年增长33.1%。统计数据显示,虽然体育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非常小,但这种试算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角度来看,发布这样的信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支撑2020年工业产值万亿目标.两江新区将以低碳经济、自主创新为方向,推动产业、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集聚.形成“5+3”战略性产业布局。即两江新区重点实施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五大战略性产业.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三大战略性创新产业。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还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程,建设"五个重庆"之"森林重庆"工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笔者对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的重庆市酉阳县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对该工程在实施中的合理规划布局的问题,退耕还林地停耕与续耕的问题,加大后期科技管理力度的问题,与基本农田建设同步实施的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问题等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煦照 《决策探索》2005,(11):45-45
产业集群也叫产业群或产业簇群,这是一种当前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也是一种迅速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产业集群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前沿性课题。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0,(32):14-15
案例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云南省旅游产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和升级。为了实现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从2005年开始.云南省做出了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决策.推动云南省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2009年4月,国家批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纲要》。  相似文献   

14.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不仅是面对重大突发疾病科研攻关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人民生命健康基本需求的保障。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一超多强”的创新格局,美欧等主要国家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特点,从产业创新资源要素、产业创新主体载体、产业创新运行机制等维度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分析理论框架,剖析全球主要国家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先进经验,最后提出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09,(24):19-19
6月13日.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宣告成立.标志着北京新能源产业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该联盟是首都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风能、生物质能、浅层地能、核能六大产业技术联盟的总称。该联盟将通过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规划、建立研发巾心和试验平台等途径.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波士顿矩阵的分析思想,以美国进口市场作为特定国际市场,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供的一般进口(General Imports)通行海关价值(General Custom Value)数据.通过电机与电气设备产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份额增长率两个显示性指标,分别就中国电机与电气设备产业与中国其它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中国电机与电气设备产品在美国进口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及发展态势.以及中国电机与电气设备产业各子类产业的竞争力表现三个方面系统地展开讨论.并认为中国电机与电气设备产业相对于大多数中国其它产业及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且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内部各细分子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表现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7.
一、进一步提高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武汉作为全国特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武汉城市圈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科教实力雄厚,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09,(19):M0001-M0001
5月12日.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胡锦涛在纪念活动上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等出席纪念活动。 5月13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理论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二.个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大量的成果。而产业集聚又是实现一个地区产业升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产业集聚过程中所取得的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为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产业集聚理论与实证研究莫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明确指出:中原崛起看郑州.特别是要看郑州的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这“六个力”是互为依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最终要体现在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上。高新技术产业是具有旺盛活力、发展迅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利于改善、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