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日本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立了大量的分布于各个领域的民间智库,在外交领域也是如此。尽管同欧美相比,日本研究外交政策的民间智库成熟度欠佳,但是它们在日本外交中的作用正在逐渐加强。智库像是一个平台,成为研究者、政治家等交流和研究的架构。东京财团成立于1997年,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其对日本外交的影响力不可忽视。本文以东京财团为主,分析日本外交领域的民间智库的发展及其作用。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民间智库的发展与特点,二是智库的研究和政策建议的影响机制,三是民间智库对日本外交的影响途径,四是制约民间智库发挥影响的因素。通过对日本研究外交政策的民间智库进行研究,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们的作用模式,也能有助于促进我国民间智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智库的政策知识生产活动与影响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依赖的专家。而专家之间所形成的结构关系,决定了该智库通过怎样的机制发挥其影响力。在阐明智库影响力问题时,除了将其视作一个整体加以考察之外,有必要对智库内部政策专家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JIIA)是日本颇具代表性的外交政策智库之一,其内部的"连锁政策专家"之间存在多个围绕不同议题中心而形成的发散性局域网,并依赖这些局域网所构成的"项目研究会"维持着智库的知识生产活动,偏好联合外部学者型专家进行外包式政策研究。这一社会网络结构由该智库自身的机构定位以及该智库在日本外交决策过程与活动中的地位所决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当前中国智库发展呈上升势头,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在研究机制与运营方面的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研究文选(1981~2020)》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40年学术研究成果特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专门从事当代日本问题研究的学术机构和智库单位,自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至今已有40载。经过40年的发展,日本研究所的研究领域涵盖当代日本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4.
对世界各国智库组织形态及其研究动向进行跟踪研究,是人们了解各国政府内外政策的有效途径。以日本智库为例,通过对研究智库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日本智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发现智库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应把追求"公共精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智库的性质与作用发生了质变,即由面向企业的"咨询机构"转换为面向政府的"政策研究平台"。日本战后曾出现三次智库建设高潮,目前正处于智库建设的调整期,其经验值得正在开展智库建设的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光 《日本学刊》2008,44(2):77-90
本文以定量分析的方式,研究了日本对华利民工程无偿援助项目地区分布的决定因素,发现日本驻华总领事馆的布局、日本对东北的历史情结等是最强的解释性变量.对华利民工程援助可以说是由日本驻华基层外交官员决策的国家慈善行为, 日本基层外交官员的部门利益和国家利益共伺决定了利民工程援助的地区分布.  相似文献   

6.
张勇 《日本学刊》2004,(2):117-130
日本对华复交决策这一历史性决断中变量 (vari ables)间的力学关系及其运作模式表现为 :在决策过程中 ,除正式机制外 ,同样存在非正式机制的“场” ;在日本外交决策的日常程序中体现为“官僚主导” ,在取得重大突破时则要靠“政治决断”。把握日本外交决策的这些特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日本决策过程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促进日本研究学科发展,2019年日本学刊杂志社将创办一本学术集刊《日本研究集刊》。《日本研究集刊》与《日本学刊》为姊妹刊,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较之《日本学刊》侧重政治外交研究,《日本研究集刊》将重点关注基础研究,当然也会适当刊登日本政治外交类稿件,内容涵盖社会、文化、历史、文学、教育、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日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智库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珏 《探求》2009,(5):44-48
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智库作为一类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乃至一种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智库。本文拟从整体上陈述美国智库的四个发展期及其特点,分析美国智库在公共政策领域发挥的重要影响:产生决策思想,培养决策人才,引导社会共识等等,凸显在高度复杂的现代治理事务中,建立专业化、高水平、有影响的政策研究机构以应对政策难题,提升政策水平,促进社会沟通,达到社会善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刘兵 《日本研究》2022,(2):89-9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发展进入了重大的历史转折期。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国际秩序的重构也给日本带来了新的考验。日本面临着新的政策课题和决策机制改革问题。2020年5月,日本著名智库——NIRA综研召开了以此为主题的研讨会,深入地探讨了相关问题。本文以该次研讨会的主要讨论内容为线索,在总结和参考研讨会发言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进行评析。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提出本文分析的问题,并以NIRA综研为例,简要介绍日本智库的发展历史、基本体制及其作用;其次,总结评析日本当前面临的主要政策课题;再次,对日本政策决策机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美国智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举足轻重,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新公共管理论奠定的思想基础、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以及智库先进的管理机制成为智库发展重要的内外部驱动力。研究影响美国智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助于为中国智库的发展指明方向、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1.
"智库"(BrainTrust)又称"思想库"(ThinkTank),是指由多学科的专家组成、为决策者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政策、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①当今美国智库在体现上述功能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美国,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的智库多达300个。而许多智库的中国问题研究,已成为影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新亮点。近来,一些美国智库把对中国问题的研究转向战略、能源、实力等方向,研究的问题领域包括:中国崛起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亚太地区能源民族主义与中国能源战略,朝核问题、美伊关系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未来中印关系与两国实力对比等问题,对研究中国和平崛起的周边安全环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10):107-111
决策咨询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所处朝代、所处历史时期的影响。中国历朝各代的政治制度特征与其智库的演进脉络有着内在的勾连。封建社会智库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萌芽,在秦汉隋唐得到巩固,明清则进入成熟时期。梳理中国封建社会决策制度及智库发展的历程,发现中国封建社会智库决策咨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集附属性和独立性于一体;内生于封建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幕僚制度。反思中国封建社会决策咨询制度的其中意蕴,对于把握中国智库的未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战后日本政党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外交决策过程中 ,由于官僚主导和美国主导等因素的影响 ,政党的作用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冷战结束以来 ,随着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 ,日本的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明显增大 ,形成了“政党主导”和“政官协同”两种决策参与模式 ,但在如何有效规范政官关系方面仍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智库自建立以来通过其决策研究,对美国政治及外交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非官方研究机构,美国智库在“进步主义运动”的推动下日益发展,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机制、组织机制、人才机制以及影响力机制。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最老牌且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本文通过对布鲁金斯学会的个案研究,深入美国智库之细微,探视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吴胜 《日本学刊》2001,(1):49-62
冷战后日本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上是冷战格局解体;国内是日本正位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经济上泡沫经济崩溃后长期低迷,正面临一个结构调整时期;政治上是以自民、社会两大保守、革新政党对立为根本特征的1955年体制的终结,政坛处于一个混乱的过渡时期。这些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使传统的以精英主导为特征的决策模式已不再能够解释冷战后日本的外交决策过程。1995年日本朝野围绕着对中国核试验是否进行制裁以及进行何种程度的制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外交决策过程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外交是日本对华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的对华文化外交基本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不久的一个时期,日本的对华文化外交处于萌芽期,发展历程中遇到很多阻力: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取得全方位发展。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在深化发展和不断探索的同时,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郑毅 《日本研究》2005,6(2):58-63
本文以旧金山媾和为研究主线,以吉田茂的"商人式国际政治观"为研究视角,探讨战败国日本在旧金山媾和过程中的媾和策略.旧金山媾和是冷战形势下日本应加入西方阵营,尽可能在对日本有利的时机下实施的.是在全面媾和与单独媾和之间选择后者,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选择后者.本文认为战后日本的媾和外交策略既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近代以来日本外交传统的一种必然回归,它决定了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的基本态势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外交,既是重要的史学研究对象,也是现实性很强的对策研究课题;它不仅属于广义上的日本研究范畴,而且更属于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国学界对战后日本外交的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均有了可喜的进展,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分量的论著,它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繁荣起来的这一研究领域进入了收获的季节。如今,国内学界在战后日本外交的专题研究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开始迈入注重综合研究和总体概括的阶段。金熙德的近著《日美基轴与经济外交——日本外交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基轴》)一书正…  相似文献   

19.
赔偿外交,作为日本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外交行动,客观上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经济的重建与发展,也有利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正常关系的恢复和建立,但最大的获益者不是索赔国,而是日本.赔偿成为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赔偿有助于日本改善自身的政治形象,重返国际社会;赔偿有助于日本成为冷战时期美国亚太战略链奈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10):32-34
如何建设中国智库,需要综合发力:要坚决消除官本位观念,真正实现以人才为本;领导干部要做有思考的领导者;要构建学者与领导经常性对话的有效机制;要重视智库系统的道德建设;智库机构建设需要考虑专业或行业智库与综合智库有机结合;智库建设需要全社会树立包容观念;智库要重点研究"本"问题;智库学者要争做一流学者;智库建言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智库建言一定要体现坚定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