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我看看你的天书好吗?”“小朋友”说。“天书”是说我的手稿,圆滚滚的字胡乱塞在格子里,加之人名用英文字母或常用语缩写,叫人看起来有点儿费劲。当然,如果把稿纸当筛子,只要那么一筛,这些小球一样的字都会从格子里抖落下来。“小朋友”很好奇地盯着我的稿纸,稚态可掬地向我提出了请求。“小朋友”姓乔名羽,爱称叫乔老爷。我从来没想过他有多大年纪,总觉得他比我小,觉得和他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他拿过我的手稿,笑笑地说:“看看我能不能识破你的‘米马’?”他的山东口音把“密码”念成“米马”。我不能想像,如果乔老爷蜕去了山东口音,讲一…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的一个白天,德国大牌哲学家哈贝马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礼堂作报告,基本座无虚席。我迟到了,到达时报告已近尾声:我有夜间工作的习惯,早上起不来,即使作报告的是苏格拉底,我也无法改变这个习惯。散场后,我去我的办公室,那里坐着一个安徽青年农民,他已经等了很久,执著地要见我。他递给我几张稿纸,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要求我立即阅读并表态: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物都包含有矛盾,是矛盾的统一体。常言说: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然而,人们分析事物时,常常侧重于一个方面,或因侧重于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另外,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也往往容易偏执一端,格守思维的固定程式。这种习以为常的认识范围,因循守旧的思维习惯,我们称之为“常道”;而突破习以为常的认识范围,打破因循守旧的思维习惯,反常规、常情、常理而行之,从而起到出其不意、新人耳目的效果,我们称之为“反常”或“变道”。一般说来,人们都习惯于常规思维,惯于按照通常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行事。但是,如果有…  相似文献   

4.
《金色年华》2008,(8):19-20
几年前,一个英国大学生因在自己网站上叫卖网上格子广告空间而风靡全球。时下,“小格子”已从虚拟空间落地,并以“格子店”的形式从香港引进广州,成为广州最新、最流行的创业方式。  相似文献   

5.
白发     
人生人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的任何交往都离不开称呼。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在称呼方面从古至今都十分讲究。比如古人称呼他人时,多用“尊”、“令”、“贤”表示尊敬的词,称呼自己时则多用“鄙人”、“小人”、“在下”。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自称时也用“孤”、“寡人”等,这一切都体现了谦虚的美德。现代人在称呼他人时,亦多用“阁下”。“X老”、“您”等敬词,就连称职务职称时,也都找好听的,比如某副币长或副教授,人们都习惯称其为“某某市长”、“某某教授”。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笔者发现有些现代人,在自我称呼方面却有些不符合礼仪规范。前两年…  相似文献   

7.
有人讲了一个玩笑。奇怪,我没有把它当作玩笑。这是一则不荤不素的测验题,内容很简单,就是在任何一句中国成语前冠以“新婚之夜”状语时,肯定有另类歧义。比如褒意的成语“生龙活虎”、“水到渠成”、“一日千里”、“锲而不舍”等等;再比如贬意的成语如“狼狈为奸”、“鸡鸣狗盗”、“贼头贼脑”、“鼠目寸光”等等。好笑之余且慢一笑了之,我似乎觉得这谐谑玩笑的背后,表明人们对爱情的不再神化和充满困惑的含意。有一次到西安某学府拜访一位著名性学专家——一位极具魅力的老太太。她说:爱情是一种精神体操,它的教练是情感,而展…  相似文献   

8.
各人有各人的开场白。比如,政治家习惯以“形势大好”开场,改革家更倾向于以“挑战严峻”开场,中学老师以课堂点名开始(据说有向大学课堂延伸的趋势)。那么,学者是如何开场的呢?一般而言,学者是比较强调创新的,与众不同的。但是听多了,也不难听出些门道儿。比如,国内问题专家喜欢的开场白是:昨天我在XX部委或是某某业界泰斗那里。也不管是呆在门房间还是被奉为座上宾。国际问题学者擅长的一类开场白是:我刚从美国访问回来,这个“刚”字起码可以包括从昨天一直到一年前,而美国可以随意替换为欧洲、日本。再比如,经济学者仍倾向于这样做出他们的预测:英国XX机构的估计是8%,美国XX机构的估计是9%,我的判断是不好不坏8.5%。更有前辈高手,甚至不屑做均值计算,直接以此开场:我是做宏观研究的。这就告  相似文献   

9.
“房奴”之所以成为房子的奴隶,有着自己的主观原因。对于各地高房价这个铁幕,一个理性的消费个体毕竟有他选择的权利,事实是,许多“房奴”以实际行动投了虚高房价一票。而且,就“房奴”这个群体来看.一般而言,也有着许多自己独有的特征,比如年轻、高收入、抗风险能力较强等等。  相似文献   

10.
称呼语是语汇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成员。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日常交际中我们使用的称呼有许多是“虚假”的,即称呼与被称呼的人名不副实,称呼语与被称呼者不一致,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比如,“师傅”本是“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但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这一称呼竟也“史无前例”地风行开来,不管是不是“师傅”,都一概喊“师傅”。再比如,凡是有顶乌纱帽的人,如果这人恰好任的是副职,那么,别人(特别是一般平民百姓)称谓时,是决不会象部队里那样理直气壮地大呼“x副名记”、“x副局长”的,而会小心翼翼地将“…  相似文献   

11.
老外说中文     
《炎黄世界》2013,(5):23-23
汉语就三种时态,复数形式基本是名词后加“们”,前加“些”,看上去好简单,兴奋吧?等你能看完一篇汉语文章再吐吧!汉语有小篆、大篆等五六种写法。把法德俄日西班牙葡萄牙各国词典装订在一起都做不出一本完整的中国词典!这个数量最少还要乘以51有这么多写法也就算了,同一意思还有五六种不同的字,比如第一人称有我、朕、吾、  相似文献   

12.
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是叶老经过几十年探索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托尔斯泰有关于习惯的名言说的更妙:“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从某种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3.
白发     
冯骥才 《老年世界》2014,(19):22-23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相似文献   

14.
电话铃声     
下班时间到了,该走的都走了,机关大院里一片宁静。徐杰,这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此时正坐在桌前,开始酝酿他的总结报告。局长早上就布置了这个任务,还强调要他尽快完成。谁知,刚写上“总结报告”四个字,同学的电话就来了,说晚上约他看电影。屁大个事儿,硬是没边设沿地扯了半个钟头、从流行时装说到问学聚会,从某人恋爱谈到某人买了一条小狼狗……如此,三个电话过去,一个上午的时问就没了。“‘下午写吧!”徐杰自我安慰道。不料.下午有位竟找到办公室了。舍命陪君子陈杰瞅着方格稿纸急得火单头顶,又无可奈何、可那位哪里知…  相似文献   

15.
长而古怪的村名──鞭打芦花牛返车安徽省萧县郊有一个古老的村庄,这个村庄有一个长而古怪的名字,叫做“鞭打芦花牛返车”。这个名字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春秋时,这个村住有一个姓闵的老汉,前妻留下一子,名叫闵子还。后妻又生两子。一日,老汉和三个儿子一车驾...  相似文献   

16.
派,指作风或者气度,比如“老派”,就是指传统的、经典的风范和气度。“硬派”就是指一种坚定坚强的作风和气质。 说到硬派,很多人脑子里都会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却很难将这个概念明晰起来。而若说“硬汉”,60年代出生的人马上会了然地点点头,“噢,高仓健”。毕竟在改革开放之初,以冷峻著称的高仓健是国人心目中最初的硬汉,而在此之前,那些出自本土的“高大全”的形象则被称之为“人民的儿子”,他们意志坚强宁死不屈并且为了信仰献出生命,他们的定位是“英雄”。在当代,当英雄主义渐渐褪色反英雄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硬汉”…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曾经有一部风云电影,名字就叫《风云》,我们借这个名字用一下,因为这次要谈的确实就是风云,当然还要加上一个雷电。在夏日里,风、云、雷电都是十分常见的天气现象。这些现象,有些是人们喜爱的,比如傍晚的和风,而有些又是令人恐惧甚至是憎恶的,比如台风和龙卷风。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区别,是因为人们处在它们的笼罩下,或是受着它们的恩惠,或是被它们放肆地折磨。但是,如果跳出“恩怨情仇”,单就形状而言,它们也有令人着迷的身姿。  相似文献   

18.
交际的目的是达到相互理解。可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要实现相互理解,实非易事。做同一样的事情,不同地区的人,就有不同的习惯,而各自又往往把自己的习惯当成天经地义,把与己不同的习惯视作异端。由此引起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一、打电话国内的习惯,电话打过去,先向:“您是XX家吗?请叫XX接电话。”在国人看来,用了“请”字似乎已是“礼貌语言”.这种做法,到了法国,远远不够“礼貌”,甚至可能遭到拒绝。一次,在巴黎,我给一个中国人打电话,他寄宿在法国人家里.电话接通以后,我说:“访问XX先生在家吗?请他…  相似文献   

19.
徐助全  姚慧 《老年人》2008,(4):26-27
在湘西泸溪县,有一位名叫向荣的老人,一生痴迷“辰河高腔”。有人说他是湘西民间文化的一只喜鹊,衔着梦想从大山飞到了巴黎和巴塞罗那等国际大舞台的枝头。有人说他是“辰河高腔的活化石”、“中国民间艺术的精灵”。而他则笑称自己“唱戏染上了瘾”,一生钟情于“辰河高腔”这个戏曲。  相似文献   

20.
梅子 《现代妇女》2008,(6):30-31
碰到问题时往往习惯于先发一通怨气,而很少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寻找自身的缺点——这似平是很多职场女性的通病。心理学认为,人在遭受挫折与不当待遇时,往往会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抱怨通常由不满和自卑引起,一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与同情,二是掩饰自己的底气不足。这是一种超出正常的“平衡”心理的破坏性心理,在职场里是很讨人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