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地区在旧石器时代 ,人类的进化大体与黄河流域一致。中石器、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的华夏、蛮、西戎、东夷及北岭的诸多古越族或部落亦有不少徙入广西地区 ,和当地土著民族交错相居、融合 ,泛称为古越或蛮夷 ,此时期的广西与中原地区差距不大。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三代 ,广西地区经济、文化大大落后于中原。春秋时期 ,广西处于分散元君之原始部落或部落阶段。战国时期 ,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宁夏地区的民族和文化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古属雍州的陕西、甘肃、宁夏等地,自古就连成一片,华夏、北狄、西戎族交错杂处,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夏商周三代,猃狁、鬼方、土方、犬戎、西戎、夏人、周人交错、融合,共同开发了宁夏地区,尤其是中部和南部地区之经济。先秦时期宁夏地区的经济、文化与陕、甘华夏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也一样悠久,并非传统旧说的“不毛”之地,其文化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吉林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区域,距中原遥远,比较封闭。秦汉直接辖地达到了吉林中部,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或王国,有的直接受到了秦汉文化影响,有的间接受到了秦汉文化的影响,有的还处在落后状态。吉林地区的考古文化也佐证了这些历史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时期 ,经过发动战争 ,开凿灵渠 ,在广西地区设郡、县 ,标志着广西地区由此进入了封建社会 ,这是广西社会的一大飞跃。两汉时期 ,广西地区虽有反叛中央王朝的反抗斗争 ,但是徙入的汉人进一步增多 ,中原的先进文化进一步传播 ,促进了广西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宁夏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自古就是华夏与戎狄族的交汇区,也是草原和农耕文化的交汇区。秦汉统一王朝建立后,以郡、县制代替了少数民族古国。汉武帝时期,迁贫民于北地、安定郡,又置匈奴属国,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西汉末东汉初,一度分裂,后又归于统一,经济、文化又有所发展。汉安帝时期及其后,羌族侵占安定、北地、上郡,迫使汉王朝两次放弃三郡,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北匈奴又乘机侵占了宁夏北部。正是在局势动荡中,宁夏地区涌现出了如皇甫规等名将家族。历史事实说明,分裂对边境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以来的物质劳作和精神生产中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但由于地理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处于经济发展的劣势,与汉族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去甚远;在当前民族地区城镇化、城市化建设中,如何既发展经济,接受现代文明,又保护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巴人主体生活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的广大区域内,有本民族鲜明的文化特征.随着该区域内巴人地下遗迹、遗物的不断发掘,结合现有的文献、民俗资料,先秦时期巴人的信仰状况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8.
足球不仅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间接体现。不管拉丁国家的足球发展,还是德国、英格兰以及我国的足球发展状况,在本质上都受到了本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很大影响。欧洲文化的严谨有序,拉丁民族文化的自由浪漫,中国文化的内敛中庸含蓄,都在各自的足球发展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中国足球要有根本性的提高,就必须吸收世界不同风格的的优秀文化,改变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论先秦至秦汉时期岭南的民族及其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今广东、广西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民族形成过程和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了这一时期岭南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散居地区民族教育工作者如何传承民族文化这一问题,是民族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讨和革新的一个问题。民族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在课堂上把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字清晰地展现给学生,让蒙词课堂活起来;在课外,发挥现在学生"喜好表现自己"的特点,用唱歌、会话、书法、作文比赛的的形式,展示出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学习蒙语文的兴趣。在课内外给学生创造一定语言环境,使民族语言活起来,民族人物动起来,以此在教学中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和谐,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文化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基于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对和谐文化的诉求和和谐文化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要着力构建和谐文化,只有加大和谐文化的构建力度,才能尽早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文化的生成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人类文化共同质性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两方面对民族文化的生成环境进行了论述,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城镇文化建设是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民族地区而言,更是一项重要的新课题。城镇文化是民族地区先进文化、现代文化的中心和集散地,担负着沟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民族或族群之间的文化联系,传播现代文明以及整合保护民族文化的使命。因此,加强城镇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屏障是指不同的民族人们在交往中,基于民族性格和民族自我意识等文化特点和差异,以隐蔽或显现方式反映出的民族之间的相互排斥和对自身保护的现象。它对民族关系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作用,应当通过教育等途径克服和消减民族文化屏障给民族关系带来的消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民族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到来,国际间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此消彼长,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民族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以便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政策视角论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民族政策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为切入点,可以看出民族文化政策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在回顾中国共产党民族文化政策形成、发展、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民族文化政策指导下的民族文化传承效应及在新形势下所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民族文化的学校教育是维护中华民族整体性,保证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是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种企业文化,都反映着一家企业的历史与管理特点,反映着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管理思想及价值观。研究企业文化的民族性,关注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和谐与融合,关注民族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建设一种全新的成功的企业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真正理解一种企业文化何以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余飞  宫希成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124-126
根据历次的考古遗迹,对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周代文化遗存和战国一汉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其中,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为聚落遗址,有五河县韩村遗址、台子山遗址、大程村遗址和固镇县垓下遗址等11处;周代文化遗址基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均是叠压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上,采集到明确周代文化标本的遗址有五河县小张庄遗址、台子山遗址、刘李村遗址、固镇县沱河1号遗址等4处;战国一汉代遗存有聚落遗址、建筑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墓葬等,已调查发现大粱庄汉墓群、刘余村汉墓、固镇县孙庄1号墓群等124处。这些遗址都分布在沱河沿岸的台地或高地上,沱河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民族地区的发展,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和持久的因素。盲目地开发重工业产品,会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民族地区具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文化遗存和民族特色产品。因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应利用其自然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特色发展旅游业和以城镇化为基础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