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自七十年代末,国家开始倡导“优生”,并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一九八○年九月,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指出“要大力开展生殖生理,优生(就是不生育有残疾的婴儿)……减少出生有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婴儿”。一九八一年十一月,赵紫阳总理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说“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这就是我们的人口政策”。因此,提高人口素质已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已眺然可望。广大的中国妇女如何抓住机遇,成功地迎接挑战,在新世纪中求得更大的发展,笔者认为,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适应需求,提高素质。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中实现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妇女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多数人口学专家认为,人口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这三个方面。近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虽然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从营养状况来看,仍面临着食物结构不合理和营养状况不良的问题。影响优生优育和身体素质。因此,在人口素质的研究中,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德化县三班镇计生协有针对性地开展八进八送上门务:一进新婚家庭,送优育知识和避孕药具;二进怀孕家庭,送优生知识;三进产妇家庭,送优育知识和避孕药具;四进避孕期家庭,送知情选择知识;五进独生子女家庭,送优育优教知识:六进婚育青年家庭,送青春期知识和婚恋知识;七进再婚家庭,送生育政策和避孕节育知识:八进久婚未孕家庭,送治疗不孕症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素质的高低,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从科技进步为先导的轨道上来,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素质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勇 《西北人口》2002,(3):23-2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寓兵于农、担负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使命的特殊的社会集团组织,也是至今全国惟一保留下来的兵团。本文着重探讨了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素质下降的原因及提高人口素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出生人口素质主要是指出生人口的身体和智能素质,它是人口素质的基础。人口素质本身不仅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深圳市0~5岁户籍儿童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23‰;另据深圳市卫生局统计,深圳市每年的新生儿中平均有13.06‰存在出生缺陷,2005年总的出生缺陷率为15‰。  相似文献   

9.
西藏是以农牧业为基础,农牧民占总人口80%以上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制约,农牧民素质偏低成为破解西藏“三农”问题的瓶颈。鉴于此,笔者通过长期在西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农牧民素质的现状,并结合西藏的具体区情,提出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作为提高西藏农牧民的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Internet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皓 《人口研究》2000,24(2):67-69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基础主要是科技和人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作用。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是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 新的科技成果,如电视、人造卫星、计算机和Internet(国际互联网)等,也必然会给教育带来新的变革。前些年,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代表的“远距离教育”,使一大批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韩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举措及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60~70年代,人口素质的提高在韩国经济腾飞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韩国政府通过实施家庭生育计划,完善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开展"新村运动"等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了国民的人口素质。总结韩国政府的主要举措可以得出如下经验:注重传统儒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满足各类市场人才需求;寻求多样化的教育经费投入来源;重视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人力资本提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经济学中,完整的“资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资本,另一种形式是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的众多场合,人力资本甚至发挥着比物质资本更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着量多质低的现状,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为目标,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重视非正式支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观感受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终指标。由于非正式支持能够满足老年人紧急援助、情感交流、安全心理的需要 ,在我国重家庭重亲情的环境中 ,构成了老年人心理的主要依托 ,从而成为影响老年人主观感受并进一步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人为出发点,着重对培养学龄人口的创新意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新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人口素质与教育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人口素质与教育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西部及甘肃省人口素质与教育水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新疆妇女就业水平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妇女就业状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当前影响新疆妇女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and assessment of the well-being of women at midlife, for the most part, focuses on assumptions based on stereotypes and myths that hinder our ability to realistically appraise women's experiences. Women's reproductive role, manifested in the centrality of menopause, predominates in the health literature. This paper looks at how physicians and midlife women view the experiences of midlife women. Attribution theory is used to offer explanations for different perceptions that may hinder appropriate health care. Suggestions to mitigate these differences in the future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ired women's employment history and their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in retirement. Employment history is defined by former occupation (professional, paraprofessional, nonprofessional) and job continuity (discontinuous and continuous). The sample consists of 330 retired women ranging in age from 50 to 83 years, with diverse occupational histories, who were retired an average of 3.5 years. Results indicate occupational status may influence women's social integration, part-time employment, caregiving tasks, and satisfaction with social support. Continuity of employment appears to only marginally influence social integration with no impact on social support or satisfaction with social support.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women & aging》2013,25(1-2):87-104
ABSTRACT

Conjugal bereavement is experienced by the majority of older women in enduring relationships. Although most experience considerable distress in the immediate aftermath of this loss, the majority adjusts over the course of time. The current study of self-selected participants applies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adaptation in an attemp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women who have successfully adjusted to the death of their husbands versus those who exhibit prolonged distress.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positivity biases in personally releva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e., self-deception, marital aggrandizement, dispositional optimism)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and the absence of psychiatric distress. The contribution of cognitive adaptation is maintained over and above that provided by personality variables (i.e., 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to experienc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o treat enduring distress among widowed women are considered on the basis of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