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结合”计生工作模式的创立 ,从影响人们观念转变的因素出发 ,以家庭为结合点 ,建立人口控制的家庭利益引导机制 ,通过生育观念影响因素的作用 ,达到引导农民生育观念转变的目的。“三结合”活动的开展 ,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 ,从扶贫致富、提高农村妇女素质、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帮助农民掌握生产技能、增加农民发展机会、传播节育知识等多个方面 ,引导农民生育观念转变。“三结合”活动对农村家庭生育观念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口现代化和生育现代化是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目标。计划生育就是为了实现生育的现代化,进而来推进人口的现代化。如果说人口现代化是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那么生育现代化就是计划生育事业的战略目标。从政策的角度探讨两大命题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三合一"工程。  相似文献   

3.
杨富强 《西北人口》2011,(5):112-117
传统的生育观念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得比较强烈,本文以新疆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村落田野调查为基础.探讨生育观念与计划生育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在多民族村落中计划生育观念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在相互推动中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口转变与生育转变的理论,人口学家曾作过许多不同学科角度的研究和探讨。从人口学的角度看,“人口转变”是指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经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的过渡阶段),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的转变。而“生育转变”则不仅是由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转变,而且还包括生育作为三位一体的社会现象,所具有的数量、时间和性别特征的转变,即由以早生、多生和择生(生男)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生育向以晚生、少生和生男生女顺其自然为基本特征的生育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酒泉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泉地区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区在稳定推行基本生育政策的同时,制定并落实一系列配套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特别是 1996年以来 ,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广东省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过程中 ,化州市大力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工作 ,不断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寻求新突破 ,积极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向“三为主”和“三结合”方向发展。成效较为明显 ,使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普及基础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及指导思想在农村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 ,人口众多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如何将国家的现行生育、节育政策变为育龄群众的自觉行为 ,始终是事关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水平高低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人们婚育观念和生育愿望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差距是人口计生工作长期面临的基本矛盾。从这一基本矛盾出发,宣传教育作为“三为主”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人口控制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已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站在新起点,分析面临的人口形势和社会现实,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和难点,积极倡导婚育文明、移风易俗,推进生育文化建设,大力促进农民群众婚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完善生育政策迈出的重要一步,开启了我国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新时代。这项改革措施并非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而是党中央为了增进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兑现1980年"公开信"中所做的政治承诺。独生子女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制定的特殊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9.
《当代人口》2002,(3):43-46
衢州位于浙江西部,城市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比重大,经济欠发达。近年来,根据全省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部署,结合衢州市多年来形成的工作特色和经验,我们在努力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着重在大力深化新家庭计划活动,努力建立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沛县杨屯镇党委、政府站在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推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作为转变人口计生工作发展方式、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从2001年开始,率先在全县推行了基层群众自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地方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法规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规的制定是地方性法规先行,全国性的法规在后。在法规建设中各地方法规之间存在一些需要协调的问题,地方性法规在可操作性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和相关法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对流动人口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义;二是注意与当前的户籍管理体制改革相配套;三是实行以居住地计划生育政策为主要标准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彭玲 《西北人口》2004,(5):62-63
本文通过对西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分析,阐述了针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如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的人口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但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出发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 ,人口过多将仍是我国的首要问题。从全国来看 ,西部地区生育率高 ,人口增长势头大 ,人口素质较低 ,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发展水平低。这些问题若不能很好地解决 ,将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大障碍。为此 ,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决定》 ,坚持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  相似文献   

14.
刘洁 《人口学刊》2003,(3):43-47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原本人口密度较小的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大量人才和劳动力大军"挥师南下"的现象。这虽然有利于满足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但从长远来讲,不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解决落后地区的人口问题,坚持区域人口的适度增长和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我国区域人口的合理布局,使各个地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国华 《西北人口》2011,32(2):70-74,82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结果,从社会文化机构接触、大众传媒接触、社团活动参与、课外知识来源渠道四个方面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流动儿童的社会教育要优于留守儿童。文章最后从社会结构制约和家庭教育缺乏两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文化素质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兆霞  赵军 《西北人口》2004,(5):17-18,22
依据1990-2000年人口统计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与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与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存在强相关关系,特别是大学(含大专)文化程度人口所占人口比重与人口增长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同时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与人口增长率之间也存在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莹 《南方人口》2003,18(1):29-33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天河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渐严峻的现状,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制度保障滞后、流动人口自身素质低下、社会教育与管理体系不完善四个层面,系统研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加快制度改革步伐、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构建三维教育体系等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的原因及其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学界一直密切关注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对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结合近年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存在的不同认识和争论,借助于阿尔瓦罗.洛佩兹弱遍历性理论和贝克尔生育选择成本效用模型的分析框架,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通过对1940-2010年中国出生性别比数据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以及变动原因的解释,本文得出结论: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失调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而要改善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现状,改变农民、农村、农业的经济社会条件,增强农民的创新能力,推动农村及城镇贫困家庭从生产性生育偏好向享乐式生育偏好的转变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甘肃人口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新科  项亮 《西北人口》2004,(2):51-54,58
第四次人口普查以来,甘肃人口文化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但人口文化教育的城乡差别、年龄差别和性别差别比较大,与全国相比仍处于后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