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时代网民数量增加以及网络社会变迁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频发,改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维护网络社会安全成为当务之急.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网络道德观念失范、网络道德认知失范以及网络道德行为失范三方面.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干预,使大学生群体遵守网络道德,促进网络社会和谐发展."人在情境中"理论对于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途径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2.
拉尔夫·斯泰西为了将复杂性科学的理论观念"映射"到组织行为和管理中去,对系统思维提出了大胆的挑战,从而提出了一种用复杂性科学方法来审视组织管理的全新理论--复杂应答过程理论.通过对斯泰西这一新的思想理论进行解读和分析,可对其思想做出一个合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由此推定的价值形态即社会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以超验的方式反映"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及其"物质活动"过程、以假定的方式干预和调节社会生活包括人的行为和心态的.这决定了社会道德意识形态必然内含"悖论基因",在其提倡和教化的实践过程中会合乎逻辑地演绎出普遍的道德悖论现象,并相应形成道德悖论直觉和知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出现的道德悖论即所谓"道德失范"及由此引发的"道德困惑",具有某种"全人类"的性质,它是快速发展的工具理性与传统理性发生激烈冲突的结果.由此建构的"道德模糊性的时代"和"生活在碎片之中"的伦理境遇,要求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构建道德意识形态的合理纬度.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道德评价标准的人我分离现象,即评价他人用较为理想的社会道德认知标准,而评价自己则用相对现实的个人道德认知标准,这带来了许多消极后果。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道德的理想化与人们行为现实化之间的冲突。要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提升人们行为道德性的同时,还得让理想道德向现实有所下放,即在改进思维方式、承认人性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建构全面、合理的道德认知系统,以提高道德评价原则的可渗透性,最终实现知行统一基础上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引领。  相似文献   

5.
现行社会道德评价体系中的道德评价根据、标准、主体素质三个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构建和完善道德评价体系,对公正合理地进行善恶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 当今中国是否面临“道德重建”的问题与任务?如若面临“道德重建”的问题与任务,那么它又是一种什么性质和意义上的“重建”问题和任务呢?这是我们探讨“道德重建”问题首先必须澄清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引出的“道德重建”问题与任务,概言之,也就是已有道德不能适应新的时代需要的问题和依据时代要求重新建立建构一种能满足需要的新型道德的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说,只要一个社会出现了新的道德需要,出现了已有道德不能适应或满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的评价问题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在剖析传统的事实评价所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宽泛、内涵也更丰富的科学评价观即科学评价不只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仅仅对科学活动进行事实评价是不够的;科学的价值评价--包括对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的反思和评估,以及审美标准等的应用--也是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我们怎样进行道德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晨虹 《齐鲁学刊》2001,20(3):27-33
几乎任何一种道德规范都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由此可论定:“合于道德”同“出于道德”的行为都具有道德价值,在对这些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合于道德的效果,出于道德的动机,都是评价根据中的要素。然而自觉主动地出于道德而行动,比消极被动地合于道德而行动,更能体现出道德特有的自律性质,因而更具有道德价值。作为体现着道德特殊性质,决定着评价对象的道德价值程度的评价根据,应把是否出于道德动机视为评价根据系统中根本的、主导方面的、第一性的质,而把不自觉地、被动地仅仅客观上合于道德的行为效果视为从属的、第二性的质。用系统论的语言概括就是,动机的系统质高于效果的系统质。  相似文献   

9.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11,(3):156-15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史作用标准与道德标准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历史作用标准被首肯,而道德标准被忽略;在肯定历史作用是首要或根本标准的前提下,有限地主张道德标准;以历史进步标准消除道德标准的独立性;把道德标准附庸于生产力发展标准;以历史作用标准为历史人物翻案。这些观念及其在历史人物评价中的实践,造成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诸多困境。至于对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文章认为:首先,不一定非得给历史人物做出一个整体性的评价,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在事功和道德方面各有千秋,难以作出总体评价时;其次,不能因为历史人物在事功方面的贡献而否定、忽略、开脱其道德的不足与问题,反之亦然;最后,评价历史人物,并非以"成王败寇"论英雄。  相似文献   

10.
陈微 《社会科学》2000,3(5):34-38
知识的价值性,在于利用知识实现生命个体、人伦社会、自然宇宙、天地精神之和谐,使知识的社会更符合人性。但是,人们日益震惊地感到,知识应用却往往产生对这一价值的背离:生命科学带来的人生意义危机,网络技术的伦理困惑,高科技下的生态环境破坏,知识经济引发的分配公正,高技术者职业流动的违约后果,等等。这使我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知识本身是否具有道德性?知识活动是否受道德价值指导?知识社会需要形成什么道德规范?发掘知识的人性价值,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新课题。一、知识与道德的关系知识与道德存在着必然联系。知识的最高价值在于真善…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是社会性道德评价还是自我性道德评价,都需要掌握合理的道德评价方法。合理道德评价的基本方法有两个特征,即理性化和全面性。道德评价的基本方法只是解决评价中的一般性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所有问题的方法。由于道德评价的对象可归为两类,道德评价还需要有专门针对行为和人品的特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道德的组织评价是实现道德评价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们比较重视道德的社会评价工作,而存在着道德的组织评价的弱化现象。有的组织甚至产生其评价失范和失音的现象,使个人评价与社会评价之间缺乏连接的中观环境和渠道,这不利于个体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和道德修养的养成。从制度上解决当前道德的组织评价弱化甚至缺失现象,加强道德的组织评价建设,充分发挥其在道德评价系统中的特殊功能,是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的迫切性和重大战略意义日益为事实所证明.从道德在精神文明中的地位来看,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而道德建设则又是思想建设的中心,这是由道德的特殊性决定的.首先,道德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和强烈的实践性.任何一种道德总是要通过各式各样的规范去调节人们的行为,判断和评价人们行为的善恶.这些规范明确、具体,它使得人们在作每一件事情时,都能够直接获得自己和别人按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所进行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判断、道德评价总是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在影响、支配着人们的行为.这里我们反复强调  相似文献   

14.
德福一致——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路径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从"德"与"福"相关联的角度探索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可行路径.之所以认为"德福一致"作为一种机制是道德建设的必然路径,是因为道德建设受人的本性所制约,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的.马克思就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所以社会进程一再表明,什么时候德福一致,什么时候社会道德建设就发展良好,反之亦然.同时道德建设还受经济体制的制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利益问题更重视了,所以"德"、"福"是否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关系道德建设的成败.考察我国社会转型期严重道德失范现象,"德""福"背离是重要原因,创建支持"德福一致"的社会大环境成为当前道德建设的现实路径的必然选择,而保证公正社会制度规范的有效供给则是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道德评价标准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 ,其内容也在相应地不断调整。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必须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指导道德评价标准的构建工作 ,并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如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精神等引入道德领域 ,形成以道德评价规律为基础、以道德评价导向为灵魂、道德评价原则为主导、道德评价规范为载体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人本道德原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行何种道德原则并不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现行的集体主义原则既不是一级道德原则,也不适宜市场经济社会,而由思想家主张的各种应然道德原则,也无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一个合理的道德原则,应该同时满足六个方面的条件。而这里提出的人本道德原则就是这样的道德原则,它依据马克思的一贯性价值诉求设计,具体表述为:"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至善,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一切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人本道德规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人本道德原则引衍各种更具体的道德规范以外,也以人本道德原则为标准,从各种既有道德规范系统中吸纳合理的成分来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自身的行为失范所造成的,其中不乏道德问题.解决生态问题不仅要靠科技的、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而且要靠道德的手段,即发挥生态道德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适作用.主要方法有三:引导人们用道德理性节制自己的欲望和需要,促进发展、科技、消费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强化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教育、约束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确评价我国的道德现实,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加快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道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了新形势下的道德评价问题。认为:一,道德植根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必须把道德的善恶标准和道德的社会历史标准结合起来评判;二,道德在实践中发展变化,评判新时期的道德不能固守传统观念,而必须有新的视角和观念;三,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对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衡”现象的评判不能走极端,而要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育视野与道德视野是解读道德教育的两种不同维度.基于教育视野的道德教育,以教育为逻辑起点,其思考的主题是怎样让受教育者最快最好地接受道德,追求的是道德教育的“教育”道德性,以道德是否为受教育者所接受为评价标准.基于道德视野的道德教育,以道德为逻辑起点,其思考的主题是怎样的道德才能让受教育者最快最好地接受,追求的是道德教育的“道德”道德性,以道德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生活为评价标准.将道德教育同时置于教育视野与道德视野之下,可以让道德教育获得教育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双重支撑,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辩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其本质是道德矛盾在现象界的表现形式,是以人们心灵中的意义系统危机和价值观念危机为基本内容,并大量地表现为人们在行为层面的越轨现象.行为主体的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单体意志行为层次的道德失范与集群意志行为层次的道德失范.解决社会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以构建符合人文道德的法律为基础,在多元价值层面上达成一种社会最普遍的道德共鸣,积极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努力实现在公民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