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艺谋执导的<英雄>作为一个英雄的话语,一方面反映了当今世界求和平发展与统一安定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透露了突出的求生意识、帝王崇拜情结与法西斯强权逻辑等暧昧不明的意识形态内容,可谓是一个崇高与崇高暧昧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2.
“英雄+爱情”已成为当前文艺创作中的一种典型模式,描写爱情也已成为成功塑造英雄人物性格的关键因素和有效途径.英雄的爱情在追求爱情与追慕英雄的遇合中,站在了崇高与世俗的交叉点上:既写出了真实的自然人性,又写出了人性中所包含的神性与崇高;对大众文化有迎合又有超越;既有娱乐化、时尚化和狂欢化的大众文化审美属性,又因其悲剧美而具有崇高属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就论题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此感兴趣的同志就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开展争鸣,以期在文艺如何处理崇高与世俗、英雄与普通人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上,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席勒把美分为刚毅的美和柔软的美(阳刚的美和阴柔的美),实际上就是西方美学史上所谓的优美和崇高。席勒把优美和崇高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由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来看,美是现象中的自由,可是,优美和崇高所表现的自由是不同的,优美是在感性与理性的协调与和谐之中表现的自由,而崇高是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和冲突之中表现出来的自由,席勒还根据感性与理性的矛盾性质把崇高划分为理论的崇高和实践的崇高。席勒总结了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理论,把美与崇高的共同本质和各自特征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虽未曾直接用崇高一词谈论美 ,但是 ,他对变与动、破坏与建设的倡导 ,对英雄、豪杰、大丈夫的呼唤 ,对大鹏、蛟龙、江汉赴海、火山喷发等意象的描绘 ,对大多数人焕发昂奋、进取激情的期待 ,都表明他在高扬崇高美。这种从思想启蒙、社会改革的角度对崇高的倡扬 ,在当时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梁启超对崇高的倡扬 ,在任何时候都有激励人的作用 ,这也许是从纯学理的角度对崇高进行研究所无法企及的  相似文献   

6.
军事文学最大的审美魅力永远在于它动人魂魄的庄严感、神圣感、使命感和崇高感 ,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是它永恒的灵魂和主旋律。莫言的军事小说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实验性的“非英雄化”阐释 ,是在竭力消解崇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关于意识形态幻觉的思想。齐泽克先是在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批评性分析中 ,将拉康的象征理论移植到社会历史层面中来 ,再通过卡夫卡的作品以及庄子梦蝶一类特定文本语境指认意识形态幻象对伪社会现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自然的数学崇高和自然的力学崇高进行分析,以及对人与自然进行相互比较,康德最终解构了自然崇高,而建构起道德崇高。崇高从根本上象征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彰显了人相对于自然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美学中,自朗吉弩斯开始对崇高美学关注开始,至近代博克、康德等思想家的理论中,崇高得到全面论述并成为一个完善的美学范畴;在现代艺术的洪流中,崇高的内涵发生了位移,实现了它的现代转向,并成为后现代理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利奥塔德的崇高美学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构成。本文将从利奥塔德的独特的后现代理论入手,分析其以崇高为核心的美学理论,以及对后现代的人的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一、“崇高”概念的历史发展与探讨 “崇高”是一个历史范畴。我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这个概念,《国语·楚语上》:“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这里的“崇高”一问只有修辞学上的意义,意为雄伟、高大,虽然它尚无涉文艺美学,但也具有了如今所论“崇高”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含义。可惜的是,与我国的文艺美学发展的特殊性相关,其后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美学范畴来加以深入探讨。我国古代的“大”也有崇高的意思,《孟子·尽心章句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在孟子看来,美就是人体善良本性的贯注和浩然正气的内充。而大则在程度上比美更为强烈,在范围上比美更为广大,亦即比荚更为辉煌壮观。显然“大”就是崇高之意。但是,“大”除具有崇高的美学内涵而外,在我国古代还有诸多含义,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后来也很少有人把它作为崇高这个美学范畴来加以深入  相似文献   

11.
张一兵 《东南学术》2005,(1):123-127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的物化信仰问题.在这个拉康式的后马克思思潮的代表人物那里,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成了拉康式的物化信仰指认,这种物化信仰支撑着意识形态幻象,而幻象则缝合着本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崇高理论存在于他的哲学系统之中,无形当中受到了他的先验、理性等哲学理念的影响.这与康德所存在的时代有关.他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的信仰应用到自己的哲学、美学上来,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就成了他论证崇高普遍性的起点.这造成了其崇高理论的普遍性的误区.同时,他的哲学以及思维方式上的特性,使得他过分地夸大了审美主体性,几乎消解了崇高的客体.从而,形成了他的崇高理论的单一和贫乏.  相似文献   

13.
在神话的崇高原型中,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确立,人作为主体已初步意识到同客体自然的分离和对立。人意识到自然的异己性,认识到后者对自己的威胁,二者力量对比的悬殊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求助神以超越自己的渺小,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这就形成了原始崇高.崇高原型的实质就是人类“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因此,原始崇高并不是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体现,而只是想象状态中崇高主体人对崇高客体自然精神上的超越。神话中的崇高原型演变为近代崇高.近代崇高是在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之下形成的,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人的力量,人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附而成为了后者的主宰.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确证了自己本质力量的崇高,这种崇高不仅是精神力量方面的,而且是物质力量方面的,并且精神力量的崇高是通过对自身实践力量的自信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悲剧崇高论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是马克思主义悲剧崇高论的发端。直至马克思和恩格斯才对悲剧艺术的崇高给予了科学的概括。德国心理学家兼美学家里普斯以实验心理学为基础,转而向人的内心开掘。把悲剧崇高与人的价值直接联系了起来。而美国的桑塔耶那则强调悲剧崇高的审美价值。但他们都不无偏颇。十月革命以后,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对悲剧崇高有了新的认识,表现了向纵深的开掘和新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15.
由崇高到滑稽--论《故事新编》的英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志娟 《阴山学刊》2005,18(2):27-29
《故事新编》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历史小说集,收录8 篇小说,其中5 篇涉及到中国古代各式英雄,但他们却有着大致相同的结局。5篇小说均在悲壮崇高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但又均以滑稽无聊而告终,这正是英雄的悲剧,它是鲁迅在反思中国历史文化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他切身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6.
在所有的审美范畴中,崇高应该是最富于实践意义的,因为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起人们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实践热情,而这恰恰就是一个时代最可宝贵的时代精神所在(探索、实践、发展和超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崇高理应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自从朗吉弩斯将崇高引入审美范畴之后 ,人们便开始了对于“崇高”的不断关注。西方美学史上 ,从朗吉弩斯、伯克、康德 ,到黑格尔 ,以至后来更多的美学家 ,他们对于“崇高”的看法不断翻新 ,同时也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本文试图找出这个相承脉络 ,并提出个人的一点观念。  相似文献   

18.
在所有的审美范畴中,崇高应该是最富于实践意义的,因为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起人们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实践热情,而这恰恰就是一个时代最可宝贵的时代精神所在(探索、实践、发展和超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崇高理应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壮族民间故事中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一种崇高美。这种崇高美主要体现在故事主人公与其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冲突上。此外 ,故事还通过塑造形体巨大、力量威猛的形象以及通过夸大、渲染对立面来突显、反衬崇高美  相似文献   

20.
个人生活于社会当中,他离不开对社会群体的归属,个人对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同样离不开社会群体,离不开社会性价值意义知识网络的支撑。社会文化建设应该承负一个社会的理想,激发人性的崇高,弘扬人对崇高的追求,并以此涵养人内在的善性和对德性的追求,使人获得人性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