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淑宇 《社科纵横》2010,25(1):65-67
《权利法案》是保护美国人权的一部重要宪法性文件。对比中国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可以看出中美在法律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法官任职资格和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的作用、法典编纂理念、法典编纂的侧重点、法律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等方面,而这种法律文化的差异是由中美两国不同的历史、国情以及法律传统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王芳 《学习与探索》2008,(2):177-179
理论界关于中印经济增长效果差异的分析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文献.研究中印经济差异应从制度经济学入手、结合政治经济分析,来研究两国开放、制度和经济增长效果的不同.两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对两国的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进而改变了两国可移动生产要素的配置,形成经济增长的不同路径.同时,制度选择过程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开放的速度和时序,进一步加深了两国经济增长之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启动和完善,中国与东盟各个成员国在投资和各项贸易方面展开密切合作.越南是中国的重要投资对象,CAFTA协议为两国在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提供许多机遇和保障,通过对CFATA协议框架之下的越南投资法律的具体分析,期冀能为中国企业在对越投资方面提供制度上的认识和投资纠纷救济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翟玲玲 《社科纵横》2008,23(3):98-99
近年来,在中国要求尽快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学界对环境侵权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研究不断深入,国家立法机关正着手修订<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两部诉讼法律均将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修订增加的内容之一.本文借鉴了国外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方面的一些有益做法,从环境公益诉讼的属性分类、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设想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探求合理懈决中国环境公益纠纷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法律是阶级社会及从有阶级的社会向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和执行专政的职能。“一国两法”,即“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说得具体一些,即1997年和1999年以后,在香港和澳门等特别行政区基本保留原来的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在大陆坚持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一国两法”排除不排除人民民主专政?“一国两法”与人民民主专政有什么关系?在“一国两法”体制下人们要不要有专政意识、要什么样的专政意识?这些问题,将提到包括各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面前,困扰人们的思想,理论界必须加以超前探讨,及时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6.
1996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自颁布之日起就因存在诸多弊端饱受票据法学界的批判。在众多的修改意见中,如何修改并完善票据权利人制度少人问津,这与该制度在整个票据法体系中的重要法律地位并不相适应。在票据权利人制度体系中,票据权利人类型划分规则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而言,中美票据法在票据权利人类型划分规则方面存在体系构建、具体范畴等方面的区别,这同两国票据立法发展进程、立法技术和票据权利类型规则的差异有密切联系。中国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能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先进的票据法律制度就应当改变传统法律观念,摆脱陈旧的法律思维的束缚,向英美票据法的典范——美国的票据法律制度学习;要完善票据权利人类型划分规则就要先行修改现今的票据权利类型规则。在此基础上,应当明确票据权利人包括三个类型:完全票据权利人、占有票据但是不享有票据内容权利的人和丧失票据的占有但是根据票据法享有票据权利的人。  相似文献   

7.
论法律观点与法律制度{俄阳.库德里亚夫采夫70年代,苏联法制国的思想已经形成,然而,人们仍需要对法律下新的定义,需要区分npa。o法·法律)和。a。o。(法·法令)两个概念。80年代,前苏联的法学家主要从3个方面来区分上述两个概念刁.法律概念的外延比...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中国法律经历过两次大的转型 ,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从“礼治”到“法治”的变革 ,最终形成孔子正统和清末礼法之争 ,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律制度。清末礼法之争之后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 ,中国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极大影响中国的法律制度。因此 ,入世条件下中国法律的完善 ,即WT0对中国法律诸方面发展造成的影响和完善可以认为是中国法律的又一变革。  相似文献   

9.
TRIPs与国内知识产权制度改革: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参照TRIPs的规则调整了国内法律体系和相关组织机构。两国的国内知识产权制度有着深刻的国际根源。在国内改革过程中,两国都进行了一定的社会动员,为改革提供了舆论基础。中国和印度对TRIPs的遵守不仅扩大了两国的行动空间,也提高了国际知识产权规范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发达国家对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要求没有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也不符合知识产权发展的正常速度和轨迹。  相似文献   

10.
徐世平 《社科纵横》2006,21(6):77-78
中国信访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存在三种理论,即强化论、弱化论和折衷论,在信访法律制度的变迁中,政府立法采用渐进的方式,采纳了折衷论。未来中国信访法律制度的改革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整体设计。以现有纠纷解决模式为背景,宏观设计多种纠纷解决模式的受理范围和各自重点,彼此协调,相互衔接。二是微观建构。以既有的模式为基础,重构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环境污染及其造成的损害日益严重,客观上对损害救济的相关法律提出了变革与发展的要求。然而,传统环境侵权诉讼在原告资格、诉讼事由和诉讼主体——环保团体的诉讼资格方面面临诸多困境。环境公益诉讼在原告的起诉资格、诉讼标的、诉讼事由以及诉讼性质等方面,弥补了传统环境侵权诉讼的缺陷,在实现环境正义、保护环境公益、救济环境损害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Gray M, Coates J. Environmental ethics for social work: Social work's responsibility to the non‐human world This lead article in this Special Issue begins discussion on an environmental ethics for social work and raises arguments as to whether and, if so, why social workers have duties, obligations, responsibilities and commitments to the non‐human world. I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in searching for a moral stance to affirm an environmental social work. To what extent should social workers engage in fundamental geopolitical issues concerned with climate change, global warming,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ollution, chemical contaminati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isaster management, pet therapy, wilderness protection and so on and, if so, why and how? Are these issues incidental and peripheral and only of concern when they impact upon humans or do social workers have a responsibility beyond human interests?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on‐human’ for social work?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terrain of the burgeoning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to determine whether convincing ethical grounds for environmental social work might be found beyond hortatory claims of what the profession ought to be doing to address environmental concerns.  相似文献   

13.
环保产业已成为哈尔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哈尔滨市目前的环保产业在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为此 ,应制定优惠政策 ,培育规范的环保产业市场 ,加快建立环保产品标准体系 ,并采取多元化渠道进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改造 ,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以低成本引进国内外先进环保技术 ,实现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二甲苯( PX)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化工产品。我国是PX产品的生产大国,也是PX产品的消费大国,PX项目的发展和我国的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二甲苯( PX)的生产概况和市场需求,论述了PX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论述了加快发展PX项目的必要性。本文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谈论了发展PX项目的制约因素---存在着破坏环境的潜在危险等,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在20世纪70、80年代形成。随着改革深入,机构重复过多、职能交叉严重、管理关系不明、立法规定矛盾、职权行使混乱等问题日渐暴露。环境管理大部制改革并未突破传统的环境管理体制。从定性结合定量分析看,大部制改革后的环境管理绩效并不理想。完善环境管理大部制,必须重视宪法环境权问题、效率和利益平衡问题以及理性官僚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益诉讼可分为公众性环境公益诉讼和公共性环境公益诉讼两大基本类型,环保部门可作为原告提起旨在预防和救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的公共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从可行性看,环保部门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有着国际上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具有现行的法律依据和司法实践体验。环保部门务必对其提起公益诉讼的活动进行合理限制和科学设计,譬如务必以已经履行了环境监管的法定职责为前提条件,一般应作为第二顺位原告等。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在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同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勾画了中国生态法治建设的路线图。其目标是确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法治系统,任务是将生态理性纳入法治运行轨道,路径是健全和完善生态法治的制度与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龚文娟 《社会》2013,33(1):161-194
本文在回顾和梳理环境事实论与环境建构论的基础上,剖析了环境议题呈现的社会机制,并以A市市民反对L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过程为例诠释这一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议题的呈现机制包括了群体利益冲突、差异性认知和主张竞争、权力和资源及策略运作三个环节。环境议题不仅是客观环境现象的持续再现,更内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知和判断;它的提出、表达和形成正逐步由“政府主导型”和“精英主导型”向“环境利益相关者共构型”过渡;环境议题呈现了不确定性和模式化趋势的特征,这既暗示了风险社会的到来,也见证了公众对环境公正和政治平等日渐强烈的呼声,以及市民社会成长与结构性限制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9.
娄立 《创新》2013,7(1):74-77,127
国际法院一直以来被视为解决涉及环境问题纠纷的首选场所,但包括"纸浆厂案"在内的一系列案件,逐渐暴露了国际法院应对复杂事实和特定区域环境问题的不足。国际法院虽然对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它是否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环境治理的需求,维系其在环境争端中的重要角色,近年来持续受到各方的批评和质疑。  相似文献   

20.
论绿色食品与农业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绿色食品产生的生态环境背景的基础上,阐明了发展绿色食品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