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等以市场为中介的跨国流通和扩散的趋势与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从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向其他地区扩张开始萌芽,中间经17—19世纪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深入,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举世瞩目的汹涌潮流。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性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在资本主义母体中孕育日益成熟的社会主义全球化的物质条件、阶级条件和…  相似文献   

2.
改革的浪潮冲击着世界,也席卷着中国大地。进入本世纪50年代以来,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性潮流。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改革,很多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也在改革。这表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改革的时代。本文试图通过对改革的历史和理论的考察,说明改革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3.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帝国主义之间新的实力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美国成为“世界头等强国”和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同时出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空间技术的发展都与战争的需要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50年中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也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有关。  相似文献   

4.
新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文东 《江汉论坛》2006,12(7):12-16
新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高潮,显示了变革生产和变革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具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科学技术革命的新特点。新科技革命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了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西方学者提出“技术统治”论、“未来主义”、“权力转移”论等各式各样的观点,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寻找资本主义克服危机、获得永生的出路。从内在本质和发展趋势上看,新科技革命不仅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等方面为社会主义社会准备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同时也卷入了学习西方的历史潮流,试图进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这次革命运动及其欲推行的改革,与其所谓的“求心之道”有何关系?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开始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生了不少令人目眩神迷的变化,尤其是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大力挺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对生产关系也进行了局部调整。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不同阶级学者站在不同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研究。有的是在为资本主义大唱赞歌,有的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太平盛世;有的甚至否定资本主义还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否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我国现在也颇y‘。计一句口号:“重新认识资本主义”。有的人通过这样那卜J、式“重新认识资本…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东西方两大标志性历史事件,即17世纪的英国革命和20世纪初叶的俄国革命,两者分别代表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式在西方大国确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式在东方大国兴起.广义上看,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化全球化第二次高潮中世界矛盾冲突在落后的东方大国聚焦爆发的产物.是以俄国革命为序幕、具有双重性质的东方社会革命.十月革命胜利使俄国进入一个快速崛起的"苏联时代",跻身于世界大国俱乐部;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与振兴的东方大国和平崛起之路;掀起了落后国家民族解放与独立发展的历史潮流,改变了旧的世界格局;促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改革,走向社会稳定与新发展.总之,十月革命开辟了东方大国崛起的新道路和全球化的新时代,东方大国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推动世界现代化全球化健康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变革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文化是欧美等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以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观念为核心,并融入了近代资产阶级传统,是惯常所说的“西方文化”中的本质部分。伴随着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兴起和殖民扩张,基督教实现了世界性传播,基督教文化也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涌动,文化全球化也正在成为一种潮流,作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导文化——基督教文化,在这一潮流中居于明显的强势地位,并显现出文化帝国主义的特征和色彩。  相似文献   

9.
19世纪50年代初,由于欧洲大革命的失败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理论问题,即东西方革命的关系问题。正是在对这个关系的认识上,马克思形成了其完整的世界革命理论。世界革命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哪怕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能单独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世界革命理论无疑是马克思晚年提出跨越设想的理论基础之一。离开了世界革命理论,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就无从提起。跨越设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革命理论针对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根据特殊的世界历史环境所进行的一次灵活运用。重新梳理这些重要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70年代普遍陷入“滞胀”,结束了二战以后的高速增长周期。“滞胀”的形成表明,从3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在西方广为流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在不同程度上以此为依据而实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干预政策,开始失灵并出现负作用。于是一段以保守主义为特征的调整和改革的浪潮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保守主义改革之一,是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所推行的一整套改革措施,往往被称之为“撒切尔主义”,甚至有人称之为“撒切尔的革命”。“撒切尔主义”产生和实行的背景,是凯恩斯主义的经…  相似文献   

11.
新科学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十,六十年代以来,由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带头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巨大的新科学技术革命。这一场新科技革命对未来的社会、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将要起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全世界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这一场新科技革命,说明社会主义已经被资本主义抛在后面了,证明社会主义失败了。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被新科技革命取消了,这是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还有人认为,这一场新科技革命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有弊病。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实现,工业社会将发展为信息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发展和美国经济周期发展的特点,长期以来就是国内外经济学家热烈争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战争对资本主义各国造成的影响不同,因而战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周期的发展进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当然要反映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的总的发展进程上。此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展开,以及由此引起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使本世纪40年代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已发展成为全方位的世界性革命,并形成一股时代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世界经济总运行模式的大转换──二次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国有经济向私营经济的回归及其对全球改革的辐射李含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总运行的特征是从国有经济到私有经济,这一特征不仅反映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而且也反映在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1898——1979)是美籍德国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法兰克福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到七十年代,他写了不少著作,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西方世界的一些人称他为“学生运动的先知”、“发达工业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其学说被说成“青年造反哲学”。在他逝世时,西德的《法兰克福汇报》指出:“马尔库塞是反映本世纪精神面貌的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人物之一”(转引自《哲学译丛》,1979年第6期,第72页)。长期以来,在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统治下的美国思想界,处于徬徨的状态之中,急需一种新的兴奋剂。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世界所经历的严重危机,不仅表现在持续发展和周期性越来越短的经济衰退、通货膨涨、能源危机、财富垄断集中、结构性失业、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战争威胁、恐怖活动、政治上越来越不稳定等等方面,而且表现在精神和思想领域。人们对“西方民主”、“西方文明”也失去信心,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不少  相似文献   

16.
当代政治学中的绿色冲击波──绿色政治学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政治学中的绿色冲击波──绿色政治学评介张世良一、绿色政治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8世纪工业革命后,随着蒸汽机、电力机械等大生产技术的发明和广泛采用,西方国家初步实现了对自然界的驾驭。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重建资本...  相似文献   

17.
一近年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大谈即将出现一场所谓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新的“产业革命”。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为此著书撰文,宣扬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能够解决西方国家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使西方世界重新走上经济繁荣。他们鼓吹这些观点,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众所周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过五、六十年代的迅速发展后,自七十年代以来,即陷入了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滞胀局面。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的各种资产阶级经济理论都无法为西方国家提供有效的方法,以摆脱目前所处的困境。因此,资产阶级需要以描绘所谓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时代”,来给基本矛盾日益深刻的资本主义制度打强心针。这些观点,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相对立的。我们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对新的技术革命的议论,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信息。这就是,在世界上确确实实出现了若干新的技术、兴起了若干新的产业。这些新技术主要有如下几项: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近代史拉开序慕之前,中国明末清初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中国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并没有象西方那样,走上现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相反,“中国……还处在世界历史的格局之外,而只是预期着,等待着若干因素的结合,然后,才能够得到活泼生动的进步。”①一、社会结构夹缝中的商人资本思格斯在评价商人的革命作用时说:“商人对于这样一个在一切其它方面都很安定,好象是世代相传、安安定定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要素。……这个世界的变革,就是从他那里出发的。”②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犹如乘上了新干线上的“光号”列车,快速地摆脱了战败萧条的阴影,从一片废墟中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以至于有不少管理专家惊呼:日本尽管在战争中失败了,但日本人凭着顽强的毅力却赢得了另一场战争即经济战争的巨大胜利。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以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之奥秘何在?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系统地探讨这一问题,无疑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之战略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炽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炽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著名思想家 ,在甲午战争之前便呼吁变革。陈炽所以很早即提倡变法 ,是由于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有比较正确、清醒的认识。他对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特别是发展商品经济作了全面规划 ,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思想主张。同时 ,他又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但是 ,他又强调 ,中国学习西方、进行资本主义变革当以不损害三纲为限度。他的极端的“西学中源”说也明显妨碍了他进一步学习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