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人无行”是一个持续古今的文学主题,到了20世纪则愈加明显。审视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几乎少有正面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而大多是不光彩的形象,是被讽刺、被挖苦、被调侃的对象。考察这些知识分子形象,40年代和90年代是两个重要的时段,具有对应性的特征。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与生活中的知识分子出现了明显的“错位”,与作家自我形象也显出了极大的反差,个中原因,值得探寻。  相似文献   

2.
唐末黄巢起义军对待儒生(即知识分子)的态度是爱护还是反对,这是关系到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军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把这个问题弄颠倒了。例如,我们翻开有关研究农民战争的文章和专著,无一不把儒生(即知识分子)和封建官僚、恶霸地主排在一起,列为农民战争打倒的对象。诚然,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地主阶级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但是,农民没有文化并不等于就必须反对文化,甚至毁坏文化。在封建社会里,农民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应该说是仅次于衣食住的。即使在农民群众鋋而走险与地主官僚展开生死决战的年月,起义军里也没离开过知识分子的参谋作用。刘邦、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如果没有知识分子发挥作用,能夺取全国性的胜利吗?!现以黄巢起义与知识分子的关系为例,考辨如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讽刺文学的蓬勃发展,不仅拓展了文学的表现与批评空间,而且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集体力量,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当时国民党统治黑暗,我党对国统区进步知识分子的支持,作家讽刺文学创作的自觉及对作品的适度包装等原因,国统区的讽刺文学也蓬勃发展,并迅速占领国统区的文艺阵地。  相似文献   

4.
男性知识分子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描写对象,其形象的晦暗色彩与悲凉基调,由明清小说至现代小说,随着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而逐渐增强。现代小说中男性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性弱化主要在体现思想上的怀疑与空想、精神上的苦闷与彷徨、身体上的疲惫与衰弱、身份上的没落与尴尬等四个方面,其产生的原因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知识分子的生存艰难和精神困境以及作家对知识分子责任和使命的探索密切相关。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文学与20世纪30-40年代的左翼文学,其所批评的知识分子尤其是男性知识分子的精神退化或道德堕落,直接影响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与建国后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弱化因此而具有了文学性与政治性相互交织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的产生和形成是中国古老的知识界在经过巨大的震裂以后急骤转变的结果.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欧风美雨的冲击,一大批封建文人、学者官僚在洋务运动的浪潮中,挺身冲出封建营垒,接受洋务新式教育或直接投身于近代的工商业、近代的政治、军事和科技文化事业中,由此产生了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中有洋务派官僚、洋务派知识分子、洋务学堂培养的生员和早期的维新思想家等各类人物.本文旨在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及其社会环境和条件的研究,阐述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在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特征和地位,力求揭示近代历史转折关头新式知识分子群产生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讽刺,是一种专门揭露或批判丑恶事物、不良现象、愚蠢行为的艺术品种。由于讽刺对象不同,讽刺也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从文艺理论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这一问题的,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有几种讽刺:有对付敌人的,有对付同盟者的,有对付自己队伍的,态度各有不同。”他还多次把讽刺划作“对于人民的敌人”的和“对于人民自己”(或“对同志”)的两种基本类型。这一论断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它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哲学观点具体运用到喜剧范畴,为社会主义的讽刺艺术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四十年来,我们在讽刺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都反复验证了这一美学见解的正确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一)蜚声文坛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在他那历时不长然而却是恢宏的创作生涯中,以其如椽巨笔创造了一系列经世不衰的艺术典型,而在这蔚为壮观的典型人物画廊里,知识分子形象占着一席令人瞩目的重要地位。契诃夫创作中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既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同时也突出地表明了作者对探求知识分子发展道路问题的重视。契诃夫步入文坛的时代——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反动统治时期。曾在四十年代、八十年代的社会变革中起过先锋作用的俄国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了急剧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反思。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其特点是从阶级关系的角度研究生产关系即研究生产中的阶级关系——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这一特点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给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强烈震撼。然而,当时的工人运动本身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工人阶级只是感…  相似文献   

9.
赵睿 《学术论坛》2007,3(4):48-51
“文艺大众化”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学建设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文章从文艺大众化口号的提出阐述了早期共产党人对大众化问题的关注以及鉴于二三十年代历史条件的限制,对大众化讨论的未深入给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带来的影响。四十年代,“文艺大众化”有了实践的环境,党对其认识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原先的“大众化”成为了“化大众”而遭批判。文章通过分析党对启蒙运动的评价、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划分、对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认识以及对知识分子在文艺中的作用,论述了从“化大众”到“大众化”的变化背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容闳与丁日昌都是近代岭南地区较早投身洋务运动、并在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他们彼此间曾有很密切的交往。容闳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系统接受西学教育的知识分子,其近代化思想对丁日昌影响甚巨;而丁日昌作为握有一定权力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其支持和努力对容闳能否实现自己的主张也至关重要。从容丁二人的交往中,人们可以窥见19 世纪60 、70 年代中国洋务派知识分子和洋务派官僚之间那种谋士与主事、理论家与实践者相互影响、同而又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何寡母形象及其巴蜀文化意蕴邓经武沙汀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淘金记》(以下简称《淘》),被公认是作者思想和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和其个人独特风格的集中体现。一般人都认同作者自己的说法:《淘》是一部揭露批判国统区社会黑暗、讽刺和鞭答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作品──这个...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分子的定位在“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是最早的觉醒者,对人民大众起着启蒙的作用。因此,在文学艺术作品里常常以正面人物形象出现。1939年,毛泽东同志也提出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①但是,到了五十年代“反右派”时,知识分子成了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文革”时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更成为“臭老九”。在文学艺术中出现的知识分子是被扭曲了的,这与实际生活一样,都只是揭露批判的对象。建国以来,当然也有些作品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那就是五十年代出现的《青…  相似文献   

13.
1930年代是鲁迅以上海都市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写作与其"反抗绝望"的精神文本交相辉映的历史时期。五四退潮后,作为20世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启蒙主义者,鲁迅一方面咀嚼着旧战场悬置而来的"孤独"和"寂寞",另一方面,随着对种种反五四现象及其精神余留的批判,鲁迅将一度作为启蒙主体的知识阶层一并纳入了启蒙的视野,着力表现一些"假知识阶级"的知识分子"那藏在用口碑织就的华服里面的身体和灵魂"。鲁迅的都市写作构成了对五四时代启蒙主义思潮的延续和持守,也构成了鲁迅1930年代文化批判新的思想质素。在1930年代的杂文中,鲁迅写出了沪上文人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对权门的仰仗和傾慕,写出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异化状态,对种种"伪士"、"商定文豪"、"做戏的虚无党"、"革命小贩"等"假知识分子"现象给予了毫不留情的讽刺和批判,揭露了他们作伪的本质和无力感。"假知识分子"的人格弱点是"伪"与"骗",这是人性堕落、文化堕落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蜕变的年代.作家的写作立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精英意识被市民意识所取代,日常生活成为作家的关注对象;欲望追求和由此而来的人格裂变,构成了对知识分子神性的"祛魁"书写,其独特的精神特征所延伸出来的生命状态、价值立场表征了知识分子精神的沉沦,世俗言说得到了极度释放.  相似文献   

15.
一十九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世界资产阶级文学遗产中最有历史价值的部分。从四十年代《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前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到七十年代巴黎公社以前的赫尔岑、岡察洛夫、奥斯特罗夫斯基,他们的作品,在当时的文艺战线上,都是属于先进的行列,反映了一个历史时代。特别在俄国解放运动的平民知识分子时期,更出现了象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氵曰工)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萨尔蒂柯夫——谢德林这样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以其“散发着阶级斗争的精神”的著作,对农奴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有志于创作一流文学的作者,历来总是从政治角度来认识文学存在的意义,他们很自觉地将文学同政治联系起来。与此相反,日本文学从其最初的传统来看,似乎就是游离政治的。其中原因何在? 首先是支持和投入文学的作者阶层不同。在中国,一流的文学作品多由被称为士大夫的官僚知识分子所创作。或者说他们全是些竭力跻身于官僚阶层的人。其实许多中国的文学家本身就是官僚。与中国不同,日本正统的主流文学,主要是在宫廷女性(女官)、法师、隐遁者、市民等中间发展起来的。这些人大多不谙政治。日本文学正是在这些游离于政治门外的文学家的游戏精神中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古代思想家,基于"人"这一研究对象的共性,得出许多相近的结论;但是,研究出发点不同,最终导向了不同的道路:中国古代思想家倾向于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考察人,而西方古代思想家则始终把人的心理活动和历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拥有一个对知识分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治官僚体系,是中国孕育出不同于西方的思想家的社会政治根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讽刺喜剧从 2 0年代兴起 ,经过 3 0年代的发展、40年代的鼎盛 ,到 5 0年代中期 ,迅速走向衰落。从讽刺喜剧本体构成的角度看 ,导因于讽刺性因素对喜剧因素的耗散 ,强大的非喜剧化倾向摧毁了凝聚喜剧美的可能性。在认识论意义上 ,剧作家在讽刺喜剧创作中忽视喜剧性因素的价值 ,不尊重喜剧的艺术规律 ,从而把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引领到一种生存和发展的绝境。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务员制度创新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应对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按官僚制运作的西方各国政府掀起了行政改革运动,公务员制度改革是其中重点之一.主要改革措施包括:调整结构,压缩层级,精简公务员;改革人事管理方式,增强制度的灵活性;重塑组织文化.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中国吸收了几乎所有官僚制的理念和方法,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起公务员制度.但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中国公务员制度发育不良,呈现出"官僚化不足".改革势所必然.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只能是建构理性官僚制,与此同时吸收一些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克服官僚制的内在弊端,以增强官僚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自“五四”前后在中国传播开来以后 ,便逐步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掌握。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 ,寻找中国革命的真理 ,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为了认清现实的中国 ,需要了解历史的中国 ,因此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起 ,一直延续至三、四十年代 ,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如郭沫若、侯外庐等 ,相继应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研究中国的社会史和思想史 ,杨荣国便是这一群体中的后继者。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那个时代 ,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学者用以指导研究中国的社会史和思想史的 ,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