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基本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照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测定的"KAP"指标,从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基本术语的了解、对基本观点的掌握、对科学常识的理解、对特定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对假定事件的处理五个方面,对我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基本状况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渠道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是广义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尚存在单向性、计划性和相对单一性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基于"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的相关结果,提出了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渠道建设的双向互动、多主体参与和交叉合作的原则,并构建了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团体和大众传媒共同参与、注重互动的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多渠道交叉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构建符合医学发展要求,适合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形成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共识;合理设计,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统筹管理,科学设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文人才。  相似文献   

4.
提高广大年轻领导干部人文素养是打造"高素质"接班人队伍的必然要求.这一素养内涵包括:报国爱民,以甘于奉献为价值追求;博学好问,文化功底扎实;敏锐创造,富有时代性战略眼光;志趣高雅,个性魅力鲜明.达到这一素养,要通过勤奋读书、淬炼"公仆"本色、树立正确的人文理念、打造"锻铁成金"的熔炉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紧跟医学模式的转变,构建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医患纠纷尤其是伤医事件时有发生的社会热点,如何破解医患关系难题,需要通过提升全社会医学人文素养来解决根本问题。从医患关系现状追溯、医患沟通案例实践与调研分析、医学人文素养对医患有效沟通的现实社会意义等方面,探讨医患关系满意度提升路径,进一步架构新型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起 ,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作为当代哲学的重要分支而为学界所关注 ,提升着人们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及其运作方式的哲学自觉。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哲学的视野 ,探讨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对象性基础 ,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与功能、进化与发展、客观性和主体性、真理性和合理性、滞后性与超前性、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 ,探讨人文社会研究中的说明与理解、认知与评价、规范转换与学科际沟通 ,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7.
国家和社会正在飞速发展,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各大院校在教学方面也接收到更加明确的培养方案。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有着较为广阔的前景,即便是在这一专业背景下,也需要注重自身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程度。在今后的就业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实习阶段在临床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另一方面是如何处理好与病人和其家属之间的关系。这两方面包含了专业知识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在高职院校中如何重点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是当代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鉴 《学术探索》2011,(6):128-133
人文科学,是指一些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社会科学通常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的是人类的组织与制度方面的问题,并构成相应的学术体系。社会科学中总夹杂着人文科学的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当前人文社会科学较多地使用从自然科学研究中移植过来的实证方法,使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缺乏自己的特点。从狄尔泰到海德格尔再到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探索,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确立了与自然科学认识论不同的解释论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表明,城乡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又与科学传播方面的因素相关.从渠道、环境和机制建设入手,着力提高农村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陈伟刚 《学术界》2001,(4):237-241
2001年5月19、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时代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等众多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报告和讲演,共同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未来.  相似文献   

11.
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滞后性与超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泽雄 《河北学刊》2002,22(1):15-19
本文论述了滞后性和超前性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 ,并就滞后研究与超前研究之统一及其可能途径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理工院校主办的人文社科学报已达100多家,在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序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理工院校的人文社科学报由于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其办刊愿景值得深入研究。为了提高理工院校人文社科学报的核心竞争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于该类学报生存和发展的进路。  相似文献   

13.
陈艳华 《齐鲁学刊》2005,(1):136-139
人文社会科学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人们所研究的和学校所传授的主要是人 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产业革命之后,自然科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繁荣遮蔽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光 芒,导致了人文社会科学数百年的沉默。然而,繁荣的自然科学在失去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导向后必然会导致人类 的一系列危机,危机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勃兴人文社会科学,重振失落的人文精神,用科学的和谐理念引领人类走 向幸福安康的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14.
陈力丹 《河北学刊》2003,23(1):41-45
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评估,只应以论著本身作为评估对象,课题来源的级别、核心刊物与否、是否获奖、是否被媒体报道,均不直接与学术研究相关,不能作为评估的依据。应改革目前高等学校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将量化管理简单地用于对学术研究的考察与成果的评估上。  相似文献   

15.
人文学:科学之外的智慧与学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东屏 《河北学刊》2003,23(1):31-36
学问分科学与人文学两类。人文学与科学在对象、方法、取向、功能、标尺五个方面均存在本质差异。这说明,人文学不是科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的关系。人文学与科学的真实关系主要由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体现。哲学与科学在历史中虽有过短暂,中突,却是由各种误解造成。实际上,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包含的关系。将人文学划出科学,也不意味着人文学是不科学的学问或二流学问。“划出”的主要意义在于:消除科学主义及其影响,阐明科学之“不能”和人文学之“特能”,使人文精神重放光芒。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阴山学刊》2009,22(3):113-120
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学报编辑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在垦拓中深化,在探索中创新。2008年的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研究,论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学报编辑业务;学报办刊特色;学报编辑主体;学报改革与发展;学报编辑出版网络化;学报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的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研究,在学报界及期刊编辑学界的共同努力下,继续稳步向前推进。论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学报与学术风气;学报编辑业务;学报改革与发展;学报编辑主体;学报名刊、名栏建设;学报编辑出版网络化。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大规模西方人文社科著作的译介与研究,大量的人文社科术语进入了我国相关的学术研究领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学人的话语模式和心智结构。西方人文社科术语的引入,在丰富我国人文社科研究术语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术语建设的一些问题。这其中,术语的翻译策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相关领域术语建设的学术生态。本文主要结合人文社科术语研究的特殊性来探讨术语翻译策略选择过程中的国际化与民族化问题,旨在对今后我国人文社科术语的规范化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