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怀伦理与我国当代学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怀伦理学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为视角来对现代人际道德关系进行重构,因此其所包含的思想具有独特的内涵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在比较分析中国传统伦理哲学中的关怀思想和西方关怀伦理学派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关怀伦理对于我国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3.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一直存在着教育内容泛化、教育方式的强制与灌输、教育对象的"物化"等倾向,这是一种"非本真"的道德教育,它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并正在失去它的价值和意义."本真"的道德教育是关注个体生命的道德教育,是回归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它是基于人的自然生命之上的,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及个体人格的完善并最终使人走向自由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伦理关怀:弱势群体问题的现代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精神理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现社会公正,通过公正的社会制度来改变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第二,坚持以德行政,各级政府要在坚持依法行政、建设制度伦理、提升官员品德的基础上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和谐;第三,奉行人道主义,政府和社会强势群体应该在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前提下,向弱势群体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帮助他们改变不利处境,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并形成了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克里夫.贝尔的反省价值道德教育理论、拉思斯的价值澄清道德教育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等。这些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有以下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创新德育方法,强调体验,注重对话;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活动体系;开发和设计“生活化”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的生态伦理关怀,一方面直接是对现实自然界的现实关怀,另一方面本质上是对人的整体利益、长期利益的终极关怀。其中,对人整体利益、长期利益的关怀是对现实自然界关怀的逻辑通达前提,而对现实自然界的关怀则为对人整体利益、长期利益的关怀提供了实践根基和群众土壤。 相似文献
7.
田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5):106-108
通过对杜威道德教育有关理论的分析,从社会标准这一新的视角阐释道德及道德教育,为我国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和推进素质教育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9.
黄明中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0(2):12-14
伦理公正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应有内容。公正源于平等观念 ,是历史的产物 ,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在社会转型时期因为存在社会不公正现象而使人们更加呼唤伦理公正和社会公平。建立社会主义伦理公正原则应该注重研究解决四方面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的灵魂。针对我国行政伦理的理论与实践 ,行政伦理要回答整个行政系统的合理性、正义性问题 ,必须强调公正和正义的基础价值观、正义的基本主题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目的正义和手段正义、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等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面貌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它强调自我面对他者会产生出一种责任感.这实际上揭示了道德与情景之间的密切关系,情景能够激发和固化道德情感.情景化道德教育有自身的优势.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向面貌伦理学汲取营养,科学地设计道德情景,充分地利用道德情景,真正使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理论是涂尔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道德的三要素、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及方法等内容.根据涂尔干道德思想提出的背景,对涂尔干道德思想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时我国道德教育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GDP崇拜到GNH关怀,是发展观的转变,其实质也是对幸福的一种崭新诠释和评价标准的转变。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极组成的GNH关怀发展理念,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行政理念:彰显以人为本的伦理理念、匡扶公平正义的基本道德、尊重个体发展的主体价值、凸显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伦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5.
制度的伦理价值:公正与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愫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5):115-119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公正与正义问题就成为人们诉诸于社会制度的主题,成为评价社会结构、制度运行的伦理价值尺度。公正与正义尽管有着内涵和价值取向的相似性,但却并不完全等同。公正是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而正义则是制度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关怀取向的课程伦理作为正义伦理的补充,以充满女性气质的感性与柔性特质促进教育实践中各种关系的相互联系与协调组织,在崇尚工具理性、科学理性的课程世界里找寻失落已久的道德关怀。关怀伦理注重道德,强调关系,呼吁共享,试图将人从异化的教育世界中解放出来,寻求教育"求知"与"育德"价值功能的实现。关怀取向的课程伦理通过从理性到感性视角的转换、从价值到事实的实践关照,表达了人对于自我、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注、关照和关心。关怀取向的课程思想直接指向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价值等,能够有效改观正义思想主导下课程中人与人疏离的现状,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美好生活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要求在社会现实中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建构对这一目标形成回应。这无疑会使一些新的伦理形态和观念引入人们的视野,同样也会让人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行反思。这一背景使得关怀伦理凸显出其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由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首先基于对"共同生活"的承认,这恰与关怀伦理所强调的伦理共同体相融合。进而,关怀伦理对道德移情的强调形成了美好生活的感情基础;同时,关怀伦理又对"自我"进行了反思和重构,提出关系性自我这样一种更能够适应于生活共同体建构的个体设定。最终,关怀伦理所倡导的多元实践则对美好生活共同体建构给予了较为现实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工商业活动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也使得商业伦理的意义带上全球的性质。分别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东亚和2008年的美国乃至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机突显了商业信用对于经济秩序的重要性,人为制造的金融泡沫有可能摧毁经济的根基,破坏经济发展的成果,任何人、任何国家都可能受其伤害。同样,实物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安全,以及商业广告和交易中的诚信永远是商业伦理首要的因素。中国在市场经济改革、接受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并且致力于克服商业伦理上的诸多问题。强化国际和国内商业诚信,确立普遍贸易准则,实现社会公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中各国政府和民众都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齐鲁学刊》2014,(1)
儒家的义利之辨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宗法家族、国家和天下秩序之稳定的。儒家以诚信为基础的信用规则较之现代信用体系在个体人的德性层面似乎更高,现代信用体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和技术层面,它的实质是个体人的诚信德性与制度机制形成双向互动。儒家的礼乐教化的治政智慧源于家族的族规和家教,除了用调均来防止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均,还在养老、救济弱者、赈灾与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由此出发来解决传统社会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儒家也有类似于契约精神的立信、征信、结信的制度规范。相较于现代契约信用,儒家在"义利与秩序"、"诚信、契约与效益"、"贫富、调均与公正"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公正理念。 相似文献
20.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而从改善社会风气的角度视之,则当下的社会道德教育尤其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在这方面留下丰富的经验。中国古代不仅注重学校教育,尤其注重社会道德教育,如礼乐化民的道德教育传统,以圣贤人格率先垂范的权威道德伦理或曰模范道德伦理,至今仍极具启发性,值得人们借鉴取法。 相似文献